平型關烈士陵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平型關烈士陵園
大同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靈丘縣武靈鎮靈源村東南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62年
編號V—7
認定時間2011年10月24日
外部圖片連結
image icon 陵園內的烈士紀念碑

平型關烈士陵園,曾名為靈丘縣烈士陵園,是大同市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陵園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武靈鎮靈源村東南,總面積為4萬平方米,在1965年竣工,安葬了566名在平型關戰役陣亡的八路軍軍人或在同時期犧牲的抗日戰爭烈士,以及74名在修建京原鐵路時殉職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陵園在1996年列入靈丘縣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列入大同市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歷史[編輯]

1962年,中國共產黨靈丘縣委員會靈丘縣人民委員會山西省靈丘縣興建一座烈士陵園,為此調集了當地全數技藝優良的工匠[1]。靈丘縣又發動該縣民眾把抗日戰爭烈士的遺體運到烈士陵園,例如派人到村莊裡起回八路軍軍人的屍體,由村內親歷戰火的長者指認;剛移送至烈士陵園的骸骨以瓦缸裝殮,瓦片上標記了烈士的名字[2][3]。1965年9月25日,烈士陵園竣工,當時名為「靈丘縣烈士陵園」[1]。1971年發生了九一三事件,一些關於平型關戰役(抗日戰爭知名戰役,九一三事件主角林彪曾參與指揮)的紀念館停止開放,曾有文物因此運到靈丘縣烈士陵園裡保存[4]

到了2002年9月,中國共產黨靈丘縣委員會把其更名為「平型關烈士陵園」,以紀念平型關戰役中的烈士、並弘揚革命精神,由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成武親自為陵園題寫新名[1]

結構[編輯]

平型關烈士陵園的總面積為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100平方米,分為紀念瞻仰區、烈士墓丘區、辦公服務區此三部分[1]

紀念瞻仰區設立了烈士事跡陳列館、紀念塔、紀念亭和紀念堂。紀念塔是一座樓高三層的磚塔,呈六邊形,屋頂為六角攢尖頂;紀念亭同樣設有六角攢尖式屋頂,內有一塊以石灰岩製成的紀念碑[1]。烈士紀念堂樓高二層,為磚木結構,屋頂樣式為硬山頂,外形好像倒轉的「凹」字;紀念堂內設有牌位,紀錄了1,002名籍貫為靈丘縣、而被批准為烈士者的姓名[1]

烈士墓丘區又分為主墓區和附墓區,主墓區設有24座墓丘,安葬了566名在平型關戰役陣亡的八路軍軍人、或在同時期犧牲的抗日烈士;附墓區則安葬74名在修建京原鐵路時殉職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2]

保護[編輯]

平型關烈士陵園在1987年列入山西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6年列入靈丘縣文物保護單位靈丘縣革命遺址靈丘縣革命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2011年列入大同市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2][5]

平型關烈士陵園年代久遠,因而出現老化的現象。靈丘縣雖然面臨財政緊張,但每年也會籌集資金,來為陵園進行維修和美化工程,累計為此投資了最少一百萬元人民幣[2][5]。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副部長羅平飛來訪平型關烈士陵園,並就陵園的發展提出意見,中國共產黨靈丘縣委員會、靈丘縣政府為此責成有關部門進行規劃工作[2][5]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平型关烈士陵园. 人民網. 2015-07-06 [2016-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3). 
  2. ^ 2.0 2.1 2.2 2.3 2.4 山西省平型关烈士陵园.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5-02-15 [2016-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3). 
  3. ^ 黃楊 (編); 黃芳. 寻访无名烈士墓(上)平型关556具遗骨,只找到72个名字. 澎湃新聞. 2015-09-02 [2016-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3). 
  4. ^ 傳記文學 (5–8). 文化藝術出版社: 39. 2007. 
  5. ^ 5.0 5.1 5.2 平型关烈士陵园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靈丘縣政府. 2015-08-31 [2016-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