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徵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徵姓,可以讀作「征」或「止」,兩種姓氏均為罕見姓氏。近代以來徵姓有簡寫作「」的。

徵姓(讀若征)[編輯]

「徵」字讀若「征」的徵姓在《鄭通志·氏族略》中有記載。鄭樵引述杜宇左傳》的註解稱徵姓是商末理官理徵的後人。《姓氏考略》根據《路史》注稱徵姓為「贏秦之後」。[1]:811

徵姓(讀若止)[編輯]

「徵」字讀若「止」的徵姓在《姓氏考略》中有記載。三國時期有徵崇,為孫吳大臣,原本姓李,因避亂改姓,清代史學家張澍認為其姓氏應當讀若「止」。《姓氏詞典》注引《希姓錄》稱「徵氏,微子之後。」由於「徵」為古代五音之一,《中華古今姓氏大辭典》認為「徵姓」還可能是弄音律的人以五音為姓而產生。[1]:815

參見[編輯]

參考[編輯]

  1. ^ 1.0 1.1 竇學田. 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年10月. ISBN 9787810278560.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徵姓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