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德國物理學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德國物理學會德語Deutsche Physikalische Gesellschaft,縮寫DPG)是一家國際性的物理學者專業協會,總部位於德國波恩附近巴特洪內夫,是一家非盈利性的協會。德國物理學會成立於1845年,目前有會員約62000人(2012年6月),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和最大的物理專業學會[1]

德國物理學會每年舉辦一屆年會和在不同的城市舉行多次春季會議,介紹和討論研究的新成果,也舉辦當今物理領域熱門課題的通俗公開講座。

歷史

[編輯]

德國物理學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45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物理專業學會。

德國物理學會的前身是於1845年1月14日在德國柏林成立的「柏林物理學會」(德語:Physikalische Gesellschaft zu Berlin),發起者是6位科學家:古斯塔夫·卡斯滕(Gustav Karsten,1820年—1900年,物理學者)、威廉·海因里希·海因茨(Wilhelm Heinrich Heintz,1817年—1880年,化學學者)、卡爾-赫爾曼·克諾布勞赫(Karl-Hermann Knoblauch,1820年—1895年,物理學者)、恩斯特·布呂克(1819年—1892年,生理學學者)、埃米爾·杜布瓦-雷蒙(1818年—1896年,生理學學者)和威廉·馮·貝茨(Wilhelm von Beetz,1822年—1886年,物理學者)[2],他們都是小於28歲的年輕學者,物理學家海因里希·古斯塔夫·馬格努斯(Heinrich Gustav Magnus)的學生,他們成立學會的目的是擺脫權威,能夠無拘無束地進行學術討論[3]

德國在1945年時有5家地區性協會:

  • 西北德物理學會
  • 符騰堡-巴登-普法爾茨物理學會
  • 巴伐利亞物理學會
  • 柏林物理學會
  • 黑森-中萊茵-薩爾物理協會

它們在1950年聯合為「德國物理學會聯盟」(德語:Verbandes Deutscher Physikalischer Gesellschaften e.V.),1963年改名為「德國物理學會」,並在1990年與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物理協會合併。

會員組成

[編輯]

德國物理學會共有會員53449人(2007年5月2日),其中有163個會員是團體(研究所、圖書館、學校、公司等),其餘會員是個人,會員中有近一半是中學生和大學生,其餘的包括科學新聞工作者、教師、專利代理人、工業界科研人員、教授和諾貝爾獎獲得者等。有5.7%的會員居住在德國以外,女性比例為12.6%(1980年為2.8%),平均年齡34.6歲。曾經擔任德國物理學會主席的著名科學家有馬克斯·普朗克(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弗里茨·哈伯(1918年諾貝爾化學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弗里德里希·帕邢馬克斯·馮·勞厄(19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彼得·德拜(1936年諾貝爾化學獎)等。

諾貝爾獎得主

[編輯]

以下德國物理學會會員曾獲得諾貝爾獎

註:資料來源:德國物理學會

獎項

[編輯]

德國物理學會頒發的最高榮譽是馬克斯·普朗克獎章,1929年起每年頒發給理論物理學領域的傑出貢獻。此外,1933年起每年還頒發施特恩-格拉赫獎章(Stern-Gerlach-Medaille)給實驗物理學領域的傑出貢獻,頒發古斯塔夫·赫茲獎給年輕科學家的傑出貢獻。德國物理學會還與德國化學學會(Gesellschaft Deutscher Chemiker)和法蘭克福市共同頒發奧托·哈恩獎

參考文獻

[編輯]
  • Beyerchen, Alan D. Scientists Under Hitler: Politics and the Physics Community in the Third Reich (Yale, 1977) ISBN 0-300-01830-4
  • Hoffmann, Dieter Between Autonomy and Accommodation: The German Physical Society during the Third Reich, Physics in Perspective 7(3) 293-329 (2005)
  • Kragh, Helge Quantum Generations: A History of Physic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Princeton, 1999) ISBN 0-691-09552-3
  1. ^ 存档副本. [2012-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2. ^ Gründungsmitglieder der Physikalischen Gesellschaft zu Berlin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9-27.. 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
  3. ^ Hoffmann, Dieter Between Autonomy and Accommodation: The German Physical Society during the Third Reich, Physics in Perspective 7(3) 293-329 (200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