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爾斐的駕車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德爾斐的駕車人,現收藏於德爾斐博物館

德爾斐的駕車人,也被稱為馭手希臘語Ἡνίοχος)是一尊著名的古希臘雕像,也是古代世界青銅雕塑的典範。 1896年,考古學家在德爾斐阿波羅神廟遺址處發現了這尊高約1.8米的青銅像。該銅像現藏於德爾斐考古學博物館

背景[編輯]

這座雕像發現於希臘德爾斐,是為了紀念西西里島的僭主波利扎羅斯和代表它的戰車在公元前478年或公元前474年的兩次皮提亞運動會中取得的某次勝利。作為泛希臘運動會的一種,皮提亞運動會在德爾斐舉行,以紀念阿波羅的皮提亞。也有人認為,這座雕像實際上是為了紀念波利扎洛斯的兄弟希倫在同一場比賽中的勝利,是他在奧運會上獲勝後的還願行為。

駕車人屬於一組群雕的一部分,群雕中包括戰車、至少四匹馬,可能還有兩個馬夫。考古人員在發掘駕車人的同時也挖出了幾條馬腿、一根馬夫的胳膊和一些戰車的配件,但馬和車夫的主體部分已經不見蹤影。這件傑作與在西西里島生活和工作的雕塑家雷吉的畢達哥拉斯以及著名雕塑家卡拉米斯有關。與希臘本土的大多數城邦相比,西西里島的城邦非常富裕,它們的統治者可以向眾神提供最華麗的祭品,以及最好的馬匹和車夫。然而,這尊雕像本身不太可能來自西西里島。製作它的雕塑家名字不詳,但根據駕車人的風格,人們認為這座雕像是在雅典鑄造的。它的細節與比雷埃夫斯的阿波羅雕像有一定的相似之處,而這尊阿波羅雕像是在雅典鑄造完成的。

雕像石灰岩底座上的銘文表明,它是由西西里島的希臘城邦傑拉僭主波利扎羅斯奉獻的,以紀念幫助他贏得戰車比賽的阿波羅。銘文以六步格書寫,內容為:[...Π]ολύzetaαλος μ'ἀνέθηκ[ε... τ]ὸν ἄεϋ εὐόνυμ'Ἀπόλλ[ον],經重建後為「波利扎羅斯奉獻了我。 。 。 。使他繁榮昌盛,尊敬的阿波羅。」[1]

雕塑概況[編輯]

外部影片連結
video icon Charioteer of Delphi, (3:38), Smarthistory

青銅是寶貴的原料,大多數古代的青銅雕像早已被熔化作為原材料,或被自然腐蝕,但德爾斐的駕車人雕像卻倖存下來。考古人員發現它時,它被埋在德爾斐遺址的亂石下,這些巨石可能是從附近的山坡上滑下的,並在公元前373年摧毀了德爾斐神諭。20世紀,[2]剛將其發掘出土時,該雕像整體呈現藍色,這與希臘作家普魯塔克對德爾斐斯巴達紀念碑的描述相關。據他的描述,該紀念碑具有「由於聖殿內空氣的特殊性而呈現出不尋常的藍色光澤的銅綠」。經過一個世紀暴露在室內環境後,駕車人整體已經變成綠色,只有軀幹下部仍然保留著一些藍色的殘留。[3]這尊雕像的左前臂和頭部的一些細節缺失,嘴唇上的銅鑲嵌物,銀色的睫毛和頭帶也已經遺失,但除此之外,整尊雕像的保存情況非常好。[4]該雕像是少數保留有鑲嵌的玻璃眼睛的希臘青銅像之一。希臘青銅像往往是分段鑄造然後組裝的,在被發現時,雕像被分成了三部分——頭部和上軀幹、下軀幹和右臂。

從他柔軟的側捲髮可以看出,這個人物非常年輕。與現代騎手一樣,古希臘戰車賽車手需要高大且體態輕盈,因此他們通常是青少年,似乎代表的是當時貴族家庭的少年。在泛希臘運動會中,往往會從光榮的貴族家庭中選出他們的車手。駕車人穿著傳統的長袍(xystís),長至腳踝。寬腰帶將束腰外衣收緊至腰部以上,另外兩條帶子則作為吊帶穿過肩膀、腋下和背部交叉。這是一種叫做analavos的綁帶,可以防止比賽期間衣服在風中鼓起來。束腰外衣下部的深垂直褶皺體現了駕車人的堅實姿勢,這些褶皺類似於愛奧尼亞柱的凹槽。在駕車人身體的上部,褶皺是呈波浪形、對角線或彎曲的。這種服裝表現上的對比也伴隨著身體的對位姿勢,使雕像沒有表現出呆板的特徵,而是看起來非常生動真實。整個雕像仿佛從堅實的雙腳姿態開始逐漸向右移動,依次穿過身體,經過臀部、胸部和頭部,最終到達它凝視的方向,給觀眾一種整體的力量感。他的雙手張開握住韁繩,細長的手指與韁繩一起收緊手中的馬鞭。[5]

這座雕像描繪的並不是在激烈的戰車比賽中駕車人的形象,因為在比賽中,人物的動作幅度會更大。相反的是,雕塑家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了駕車人在激烈比賽後的場景。他駕車繞場一周,平靜且幸福地聆聽著賽馬場內山呼海嘯般的掌聲。他的眼神堅定,迷人的寶石眼睛喚起了古典時期希臘人們的精神和偉大。儘管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但這個年輕人卻沒有大喊大叫,他的動作剎那卻永恆。從他的動作可以看出,他整個人迸發出了一種由內而外的自信。[5]

駕車人從頭到腳都穿著衣服,這在那個時代是不同尋常的。當時的大多數運動員都會裸體參加比賽。我們可以得知,這個年輕人的地位肯定比他的主人波利扎羅斯低,奧諾爾和弗萊明推測他可能是一個不適合以裸體形態描繪的家庭奴隸,因此雕塑家給他穿上了衣服。

風格[編輯]

從風格上來說,駕車人被歸類為「古典時期早期」或「嚴肅時期」 [6](參見希臘藝術),這是一個在古風時期到古典時期的過渡時期。駕車人比古風時期的青年雕像更加自然,但與古典時期後期的作品相比,它的姿勢仍然較為僵化。和古風時期雕像的明顯區別在於,駕車人的頭向一側微微地傾斜,這在古風時期青年雕像不曾有的。駕車人腳部的刻畫極其寫實,這使得它深受古希臘人的喜愛。除此之外,駕車人的嘴唇閉著,整體給人一種內向的感覺。這[來源請求]種表情和古風時期雕像的「古老的微笑」已經有了根本的不同。

在流行文化中的形象[編輯]

大約在1907年,即駕車人被發現大約十年後,居住在威尼斯的西班牙藝術家兼設計師馬里亞諾·福圖尼·馬德拉佐仿照駕車人設計了一件精美的褶皺絲綢禮服,並以雕像命名為德爾斐長袍。[7][8]這些禮服被認為是20世紀初重要的時尚和藝術品2003年,這件禮服成為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唯一一件時尚服裝。[9]

照片[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Arena, Renato. Iscrizioni Greche Arcaiche di Sicilia e Magna Grecia. Alessandria: Edizioni dell'Orso. 1998: 124–5 (義大利語). 
  2. ^ Western Sculpture. Britannica Academic. October 11, 2015. 
  3. ^ Mircea, Magda, Frank, Walter A. Plutarch's Report on the Blue Patina of Bronze Statues at Delphi: A Scientific Explan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onservation. Summer 2005. 
  4.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HF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5. ^ 5.0 5.1 Ροζίνα Κολώνια, Το Αρχαιολογικό Μουσείο Δελφών, Κοινωφελές Ίδρυμα Ιωάννη Σ. Λάτση, Ολκός, 2006, σελ. 256 -257.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4-08.
  6. ^ Βαγγέλη Πεντάζου - Μαρίας Σαρλά, Δελφοί, Β. Γιαννίκος - Β. Καλδής Ο.Ε., 1984, p. 144.
  7. ^ Martin, Richard; Selkirk, Harold Koda; photographs by Neil. Infra-apparel. 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993. ISBN 9780870996764. 
  8. ^ Cumming, Valerie; Cunnington, C.W.; Cunnington, P.E. The dictionary of fashion history. Oxford: Berg. 2010: 64. ISBN 9781847887382. 
  9. ^ Antonelli, Paola. Objects of design from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Museum of Modern Art. 2003. ISBN 0870706969.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