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溫·哈伯
- Afrikaans
- العربية
- مصرى
- অসমীয়া
- Asturianu
- Azərbaycanca
- تۆرکجه
- Беларуская
- Беларуская (тарашкевіца)
- Български
- বাংলা
- Bosanski
- Català
- Čeština
- Cymraeg
- Dansk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nglish
- Esperanto
- Español
- Eesti
- Euskara
- فارسی
- Suomi
- Français
- Frysk
- Gaeilge
- Galego
- עברית
- हिन्दी
- Hrvatski
- Magyar
- Հայերեն
- Bahasa Indonesia
- Ido
- Íslenska
- Italiano
- 日本語
- ქართული
- Қазақша
- 한국어
- Kurdî
- Kernowek
- Кыргызча
- Latina
- Lëtzebuergesch
- Ligure
- Lietuvių
- Latviešu
- Malagasy
- Македонски
- മലയാളം
- मराठी
- Bahasa Melayu
- Malti
- မြန်မာဘာသာ
- Nederlands
- Norsk nynorsk
- Norsk bokmål
- Novial
- Occitan
- ਪੰਜਾਬੀ
- Kapampangan
- Polski
- Piemontèis
- پنجابی
- پښتو
- Português
- Română
- Armãneashti
- Русский
- Sicilianu
- Srpskohrvatski / 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
- Simple English
- Slovenčina
- Slovenščina
- Shqip
- Српски / srpski
- Sunda
- Svenska
- Kiswahili
- தமிழ்
- Тоҷикӣ
- ไทย
- Tagalog
- Türkçe
- Українська
- اردو
- Oʻzbekcha / ўзбекча
- Tiếng Việt
- West-Vlams
- Winaray
- 吴语
- 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
- Yorùbá
- 粵語
愛德溫·哈伯 Edwin Hubble | |
---|---|
出生 | (1889-11-20)1889年11月20日 美國密蘇里州馬什菲爾德(英語:Marshfield, Missouri) |
逝世 | 1953年9月28日(1953歲—09—28)(63歲)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瑪利諾 |
國籍 | 美國 |
母校 | 芝加哥大學 牛津大學 |
知名於 | 大霹靂理論 哈伯定律 紅移 哈伯序列 |
獎項 | 布魯斯獎 (1938)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金質獎章 (1940) 榮譽服務獎 (1946)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天文學 |
機構 | 芝加哥大學 威爾遜山天文台 |
簽名 | |
愛德溫·鮑威爾·哈伯(英語:Edwin Powell Hubble,1889年11月20日—1953年9月28日),美國天文學家。
哈伯證實了銀河系外其他星系的存在,並發現了大多數星系都存在紅移的現象,建立了哈伯定律,是宇宙膨脹的有力證據(參見大霹靂理論)。哈伯是公認的星系天文學創始人和觀測宇宙學的開拓者,並被天文學界尊稱為星系天文學之父。
為紀念哈伯的貢獻,小行星2079、月球上的哈伯環形山以及哈伯太空望遠鏡均以他的名字來命名。
生平
[編輯]哈伯出生於密蘇里州一個保險從業員的家庭,1898年移居到伊利諾州。他在少年時代擅長運動,在運動比賽常常進三甲,曾在跳高項目刷新州際紀錄。
他曾在芝加哥大學修讀數學及天文學,1910年取得理學士學位,及後於英國牛津大學修讀法律碩士學位,亦是首批羅德學者之一。 之後,他回到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於葉凱士天文台研究天文,1917年畢業獲得博士學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應徵入伍,並快速晉升為少校。戰爭結束後的1919年,哈伯獲威爾森天文台的喬治·海爾聘用,成為其終身職位。該天文台曾建造一台200英吋口徑的望遠鏡,哈伯是第一個使用者。
1924年哈伯利用造父變星確認了仙女座星系距離異常遙遠, 這項發現證實了宇宙比以前天文學家普遍假想的大得多,也證實了島宇宙假說,並解決了沙普利-柯蒂斯之爭。 哈伯的發現很快的登上紐約時報,並在1925年初在美國天文學會的會議上報告。 雖然哈伯對仙女座星系的正式論文直到1929年才發表。
哈伯曾發現銀河外星系的紅移與距離的關係,即哈伯定律,為宇宙大霹靂理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外,他曾發現小行星1373。
為紀念哈伯的貢獻,小行星2069、月球上的哈伯環形山以及哈伯太空望遠鏡均以他的名字來命名。
1953年9月28日,哈伯於加州聖瑪利諾因腦血栓逝世。哈伯逝後並未舉行任何喪禮,其妻子葛蕾絲·哈伯也未向大眾公開哈伯的死訊。[1][2]
參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Edwin Hubble. Makara. [2009-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09).
- ^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Bill Bryson
外部連結
[編輯]- 時代 100 個人資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美國物理協會:哈伯傳記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天文學家:哈伯
早期宇宙 | |
---|---|
膨脹宇宙 | |
結構形成 | |
成分 | ΛCDM模型 · 暗能量(候選:真空能、第五元素、恰普雷金氣體(英語:Chaplygin gas)) · 暗物質(候選:大質量弱交互作用粒子、惰性微中子、軸子、恰普雷金氣體(英語:Chaplygin gas)) |
時間表 | |
實驗 | 觀測宇宙學 · 2度視場星系紅移巡天 · 史隆數位巡天 · 宇宙背景探測者 · 毫米波段氣球觀天計畫 · 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 · 普朗克衛星 · 2016年2月重力波探測 · 暗能量巡天 · 羅曼太空望遠鏡 · 平方千米陣 · 歐幾里得衛星 |
宇宙的終極命運 | |
科學家 | |
- 含有簽名的傳記作品
- 含有hCards的條目
- 本地相關圖片與維基數據不同
- 含有英語的條目
- 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WorldCat實體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IBSY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da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ICC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J9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NB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LK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SK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PLWAB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INI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MGP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copu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ZBMATH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DTBIO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Trov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ONO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NAC-I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