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帕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拉帕島
Rapa Iti
NASA拍下的拉帕島衛星圖
位置
地理
位置太平洋
坐標27°36′S 144°20′W / 27.600°S 144.333°W / -27.600; -144.333座標27°36′S 144°20′W / 27.600°S 144.333°W / -27.600; -144.333
群島南方群島
面積38.5平方公里(14.9平方英里)
最高海拔650米(2130英尺)
最高點佩勞山英語Mount Perau
管轄
海外集體 法屬玻里尼西亞
行政區劃南方群島
市鎮拉帕
人口統計
人口530(2016年)[1]
人口密度13人/平方公里(34人/平方英里)
拉帕
 法國市鎮
拉帕旗幟
旗幟
拉帕的位置
地圖
坐標:27°35′S 144°20′W / 27.58°S 144.33°W / -27.58; -144.33
國家 法國
海外集體 法屬玻里尼西亞
 法屬玻里尼西亞
政府
 • 市長 (2014-2020年) Tuanainai Narii
面積1
 • 市鎮38.75 平方公里(14.96 平方英里)
人口(2016年)[2]
 • 市鎮530人
 • 密度13.7人/平方公里(35.4人/平方英里)
郵政編碼98751
INSEE98741
海拔0—650公尺(0—2,133英尺)
(平均:325米)
1法國統計部門在計算土地面積時,不計算面積大於1平方公里的湖泊、池塘、冰川和河口。 2人口不重複計算」:擁有多重居住地的居民(如:學生和軍人)僅計算一次。
拉帕島在太平洋的位置
拉帕島
拉帕島
拉帕島於太平洋上的位置

拉帕島Rapa Iti,又稱little Rapa,以區別大拉帕島(Rapa Nui,復活節島))又叫,是一座火山島,位於太平洋東南部,隸屬法屬玻里尼西亞。舊稱"歐帕洛"(Oparo[3],島嶼面積為41平方公里、人口530人(2016年)[1],多數為海員。拜洛山為島上的最高山,海拔633米。拉帕島雖是孤島,但擁有一個良港。位於東邊的阿胡雷是主要城鎮。1867年拉帕島成為法國保護地,1900年被法國占領。曾作為巴拿馬紐西蘭重要的加煤站。設有氣象站。島上產柑橘、芋頭,主要輸出椰子核

地貌[編輯]

拉帕島形狀似希臘字母(ς),其擁有一處保護良好的海灣,四周環繞山崖。整座島嶼狀似一座沉沒火山的山峰,海灣則形似火山口。島嶼面積為41平方公里,主城鎮阿胡雷坐落於阿胡雷海灣(Baie d'Ahuréi)南岸,小村莊阿烈安(Area)位於海灣北岸。島上居民為玻里尼西亞人。當地現存的28座山峰的堡壘表明了過去曾發生戰爭。

現在,拉帕島是大溪地島唱詩班的家園,島上1/3人口均唱傳統歌,雖然拉帕島被認為是南方群島的一部分,但在地質學、語言學和文化學方面,拉帕島與巴斯群島和其他島嶼不同[4]

歷史[編輯]

在13世紀時期,拉帕語種的玻里尼西亞人最先成為島上居民[5]。隨著時間推移,自然資源漸漸不足,導致了戰爭。島民因此分裂,各自據守在山頂上的14座強化堡壘(稱為「帕」或「帕爾」,一種防禦工事[6])。最古老的堡壘是摩洛根·烏塔(大約於公元前1450-1550建立)。1791年12月22日,喬治·溫哥華成為第一位登陸拉帕島的歐洲人[7]。他把島嶼命名為歐帕洛。因歐洲人將酒與疾病帶入島上[7],1824-1830年,多達3/4的原住民死去。同時,秘魯的奴隸商販也襲擊劫掠小島[8]。當倖存者返島時,也給原住民帶來了天花,造成傳染病流行[8]。1826年,島上居民近2000人,經過了40年,僅剩120人[9]。1867年,法國成為這座獨立島嶼的保護國。1881年3月6日,法國正式吞併了英國人在島上建立的一個裝煤港口。1887年6月18日,當地君主制被廢除,最後一任女皇帕里瑪遭罷黜。

托爾·海爾達爾曾考察摩洛根·烏塔,為尋找拉帕島與拉帕努伊島(復活節島)之間的關聯。

環境[編輯]

太平洋杓鷸

馬納托法屬玻里尼西亞保護區(Manatau French Polynesian Reserve)位於阿胡雷南部附近,保護南拉帕的動物及山頂堡壘。

拉帕島保護當地易危特有種拉帕島果鳩,拉帕島果鳩因棲地流失、野貓侵襲、被獵捕而瀕臨滅絕。1989-1990年時估計只有274隻。其他鳥類包括數量極少的墨氏圓尾鸌、不在島內繁殖的太平洋杓鷸。因其對這些物具有重要意義,拉帕島已被國際鳥盟評定為「重點鳥區」[10]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Population. Institut de la statistique de la Polynésie française. [10 Januar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7). 
  2. ^ Populations légales 2019. 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 2023年4月27日. 
  3. ^ Tahiti guide. [2021-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1). 
  4. ^ F. Allan Hanson, Rapan Lifeways (1970)
  5. ^ CDNN :: Expanding populations,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creasing warfare: Rapa Island. 2006-08-29 [2018-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年8月29日). 
  6. ^ Douglas Kennett, Atholl Anderson, Matthew Prebble, Eric Conte & John Southon. Prehistoric human impacts on Rapa, French Polynesia. (PDF). [永久失效連結]
  7. ^ 7.0 7.1 Richards, Rhys. The Earliest Foreign Visitors and Their Massive Depopulation of Rapa-iti from 1824 to 1830. Journal de la Société des Océanistes. [2013-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8. ^ 8.0 8.1 Brash, Celeste; Jean-Bernard Carillet. Tahiti and French Polynesia. Lonely Planet. 2009: 236–237 [November 6, 2012]. ISBN 174104316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5). 
  9. ^ Warwick Anderson. Infectious Diseases: Colonising the Pacific? (review) (PDF). Bulletin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2000, 74 (3): 617 [2021-10-05]. doi:10.1353/bhm.2000.01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3). 
  10. ^ Rapa. BirdLife data zone: Important Bird Areas.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2 [2012-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