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拉瓦錫環形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拉瓦錫環形山
圖中是拉瓦錫環形山,右下為衛星坑拉瓦錫 F,右上是拉瓦錫 H,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
緯度38.17°N
經度81.25°W
直徑71.01公里
深度2.76公里
余經日出時82°
命名來源安托萬·德·拉瓦錫

拉瓦錫環形山(Lavoisier)是位於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側的一座大型古隕坑,約形成於45.5-39.2億年前的前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十八世紀法國博物學家、現代化學之父安托萬-洛朗·德·拉瓦錫(1743年-1794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描述[編輯]

拉瓦錫環形山坑底北部區域,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圖像寬度10公里。
拉瓦錫環形山坑底西部的火山碎屑岩堆,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圖像寬度15公里。

該隕坑西側靠近能斯脫環形山、東北毗鄰本生環形山馮·布勞恩環形山位於它的東北,南面及西南分別坐落了較小的烏魯貝格環形山阿斯頓隕石坑[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38°10′N 81°15′W / 38.17°N 81.25°W / 38.17; -81.25,直徑71.01公里[3],深度約2.76公里[1]

拉瓦錫環形山是一座已磨損的撞擊坑,沿外側壁連接了數座小撞擊坑,其中東南側附靠了外形扭曲的衛星坑拉瓦錫 F、外鼓的南壁上則覆蓋了較小的拉瓦錫 W、而另一座已磨損的拉瓦錫 S切入在它的西北壁。拉瓦錫環形山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1290米[1],內部容積約4499立方千米[1]

該環形山一個突出的特徵就是坑內西北側與內壁相平行的一道皺脊,它循著坑底一些斷續的低反照率地表構成一圈同心環,同時坑底表面還分布有大量的溝壑,特別是在東部,這些特徵的形成機制推測可能與環形山底部的岩漿上升有關,由此導致坑底底表開裂,並出現皺嶺火山碎屑岩以及其它一些火山活動形式[4]。除上述之外,坑底中心偏北還坐落了一座小同心環坑。

衛星隕石坑[編輯]

按慣例,最靠近拉瓦錫環形山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它的中心點旁邊.

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
拉瓦錫 緯度 經度 直徑
A 36.9° N 73.2° W 28 公里
B 39.8° N 79.7° W 25 公里
C 35.8° N 76.7° W 35 公里
E 40.9° N 80.4° W 49 公里
F 37.1° N 80.5° W 33 公里
G 37.3° N 85.7° W 19 公里
H 38.3° N 78.8° W 29 公里
J 37.5° N 86.5° W 22 公里
K 39.7° N 74.4° W 7 公里
L 39.7° N 75.0° W 6 公里
N 41.9° N 82.4° W 24 公里
S 39.1° N 83.1° W 24 公里
T 36.5° N 76.6° W 19 公里
W 36.9° N 81.8° W 16 公里
Z 36.1° N 86.2° W 12 公里

參引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Crater Lavoisier on the map LAC-22. (PDF). [2017-03-2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2-20).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7-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2). 
  4. ^ Lavoisier Pyroclastics.. [2017-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30). 
  5. ^ 5.0 5.1 Naosuke Sekiguchi, 1972. Catalogue of Central Peaks and Floor Objects of the Lunar Craters on the Visible Hemisphere.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and University Park Press.

另請參閱[編輯]

  • Wood, Chuck. Wreath of Rilles. Lunar Photo of the Day. November 12, 2006 [2015-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5).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