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要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挪威要塞(德語:Festung Norwege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德占挪威時期建設的一套堅固的防禦工事體系。部分德方高層人物——包括挪威總督轄區總督約瑟夫·特博文認為若盟軍在歐洲大陸獲勝,那麼建在挪威的這套防禦體系就能成為保衛納粹德國的最後一道有力防線。但這種想法導致德方將相當大的一部分兵力部署在挪威,在歐洲大陸兵力不足,戰爭結束得更快了[1][2]

大西洋壁壘[編輯]

德方為預防盟軍入侵而建設了大西洋壁壘防禦體系,挪威要塞是該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挪威要塞的防禦工事基本都修建在海岸炮周圍,但也其中也有防空炮台,亦有坦克和步兵部隊。在占領挪威期間,德軍曾在此駐軍40萬人,其中的一大部分都負責防衛大西洋壁壘的北方側翼。

在預想中,從南海岸的奧斯陸峽灣到挪威-蘇聯邊境的整條挪威海岸線都將被挪威要塞覆蓋。德國入侵挪威的威悉演習行動計劃中就包括將德方海岸炮兵部隊立刻部署到挪威各大主要城市——霍滕克里斯蒂安桑斯塔萬格卑爾根特隆赫姆以及納爾維克周邊的海岸炮台。

海岸炮台[編輯]

挪威南部德國海岸炮兵的陣地(1945年2月)

範圍廣闊的海岸炮台網沿著整條挪威海岸鋪開,組成這張網的有重炮炮台(155毫米口徑以上)、中型火炮炮台(120-155毫米口徑)以及輕型火炮炮台(120毫米口徑以下)。這些炮台是按照典型的防禦思想布設的,目的是保護通向主要人口中心的道路,在盟軍可能登陸的海岸設防。德軍還給這些炮台的守軍配備了近戰武器,比如機槍等輕武器。至戰爭結束,挪威海岸線上共有221座炮台,歸屬德國國防軍海軍或陸軍指揮。在克里斯蒂安桑、卑爾根、特隆赫姆、博根以及哈爾斯塔五地還設有防空炮台(海軍高射炮);海軍高射炮都是88毫米口徑的。配備給德軍防線的坦克是三號坦克(有兩個型號:50毫米口徑,60倍徑主炮/75毫米口徑,24倍徑主炮)和三號突擊砲(75毫米口徑,48倍徑主炮)。菲耶爾要塞英語Fjell Fortress還配有一座283毫米SK C/34速射炮炮塔,該炮塔取自格奈森瑙號戰艦。菲耶爾要塞堪稱整個北歐最堅固的要塞之一。[1]

尾聲[編輯]

戰爭結束了,挪威要塞的很多防禦工事都沒等來作戰機會。挪威要塞將一些德軍部隊限制在歐洲大陸主戰場之外。為了令德方誤以為盟軍將在1944年進攻挪威以及多佛爾海峽,英方發動了堅忍行動,成功令德軍調走了部署在諾曼第地區的兵力。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Sæveraas, Torgeir E. OT, Wehrmacht og byggingen av Festung Norwegen. Historisk tidsskrift. 2018-09-07, 97 (3). ISSN 0018-263X. doi:10.18261/issn.1504-2944-2018-03-04 (挪威語). 
  2. ^ Gullberg, Erik. Das Verhältnis Schwedens zu Deutschland 1933/1945. Internationales Jahrbuch für Geschichtsunterricht. 1961, 8 [2023-02-23]. ISSN 0179-4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3).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