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新古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古毛
Ampang Pechah
城鎮
Kuala Kubu Bharu
新古毛官方圖章
圖章
綽號:KKB
新古毛在雪蘭莪的位置
新古毛
新古毛
新古毛在馬來西亞半島的位置
新古毛
新古毛
新古毛 (馬來西亞半島)
新古毛在馬來西亞的位置
新古毛
新古毛
新古毛 (馬來西亞)
坐標:3°34′N 101°39′E / 3.567°N 101.650°E / 3.567; 101.650
國家 馬來西亞
州屬 雪蘭莪
烏魯雪蘭莪縣
政府
 • 地方政府烏魯雪蘭莪市議會
 • 烏魯雪蘭莪國會議席廖書慧(希盟公正黨
 • 新古毛州議席彭小桃希盟民主行動黨 (馬來西亞)
時區馬來西亞標準時間UTC+8
郵編44000
網站www.mdhs.gov.my

新古毛馬來語Kuala Kubu Bharu)是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烏魯雪蘭莪縣的一個巫金也是一小鎮,居民多為華人。新古毛市鎮的發展採用田園城市(Garden City)設計,也是東南亞唯一的田園城市。[1]

歷史[編輯]

名稱來源[編輯]

『新古毛』這個名稱源自於馬來文Kuala Kubu,中文叫 作「古毛」。1869年至1874年爆發雪州內戰,當時的馬來酋長賽馬蘇(Syed Masyor)和華人聯軍張昌,與吉打王子東姑古丁(Tengku Kudin)和葉亞來的聯軍起衝突,而為防禦敵軍,賽馬蘇於1872年在古毛建堡壘(堡壘在馬來語中為Kubu),戰後這座堡壘被留下,而堡壘又建在河口上,所以Kuala Kubu(古毛)因而得名,意為「河口上的城堡」。至於中文名「古毛」,則是客家話Kubu的諧音,因當時多數居住在這裡的華人惠州客家人。[2]

初期[編輯]

古毛坐落於雪蘭莪河流域,位于勒寧河(Sungai Rening)與古毛河(Sungai Kubu)交匯的河口上。因其地理位置優越,在19世紀末就已崛起為雪蘭莪河的主要城鎮。1883年,烏魯雪蘭莪縣(Ulu Selangor)由英殖民政府成立並任命古毛為縣城,當時古毛也是縣內最重要的礦產地。也因為如此,古毛吸引了葉亞來陸佑等人前來採礦。也有一些高州人前來這裡開墾、割膠和伐木。

葉亞來曾經在古毛擁有占地75英畝的錫礦場。1892年,為了方便運輸錫礦,葉亞來在吉隆坡和古毛之間,興建鐵道。1898年,他也在古毛和彭亨立卑之間建立畜力車道。這時,古毛成為了僅次於吉隆坡之母雪蘭莪州內第二大城。

大水災[編輯]

然而,一場豪雨在1883年淹沒了古毛鎮。而事後,英殖民政府便在原地重建古毛鎮。43年後即1926年,一場豪雨使得位於上流的古毛河水壩決堤,引發大水災,並沖毀了千餘間房子,奪走了許多寶貴的人命。

傳說古毛河水壩有一條白鱷,是水壩的「守護者」,也是當地居民敬仰的「神獸」。但當時的英國人烏雪縣長塞西爾朗金(Cecil Ranking)卻不相信有此一說,再當地人的強烈反對下仍然執意射殺那隻白鱷。之後,天空行雷閃電,下起滂沱大雨使水壩決堤,水洶湧地往古毛鎮衝來淹沒下游的居住區。

翌日,村民在當地尋獲33具屍體並包括塞西爾的屍體,但他的屍體卻是高掛在樹上的。另有一說他死不見屍,只剩下一隻斷手。在他的墳墓還有一段字『Here lies the hand of Sir Cecil Ranking』,但後來隨著遷墓,這行字便消失了。

不過,古毛盛產鱷魚是事實。在客家話中,「鱷」和「岳」同音,至今還可在鎮內找到一座岳山,山上還有古廟和觀音閣。

岳山古廟於1895年創立,原為仙四師爺廟。岳山觀音閣則是於1904年創立,是檳城極樂寺的分院。當地人在水壩決堤時因湧上位於高坡的觀音閣而避過被水沖走。

重建[編輯]

在這之後,烏雪縣的行政機關暫時遷往叻思。古毛人則搬去椰園、巴也達南(Paya Dalam)及叻思等地勢高的地方居住。

至於此前的古毛,當地華人居民一般稱為「老古毛」,而馬來人則稱為Ampang Pecah,意即「水壩破裂」。

在水壩決堤後,英殖民政府因經濟利益考量,選擇在原地規劃興建舊古毛。但是,因錫礦關係使新古毛和福隆港之間的土地被過度開發。因此,每當雨季沙泥和雨水都會流向舊古毛,導致舊古毛每年發生2至3次的大水災,而整個城鎮也逐漸被沙泥淹沒。

最終,於1921年,英殖民政府宣布『放棄』舊古毛,並要當地居民撤離。惟當時還是有許多錫礦業者和商家繼續留守。截至1940年代,舊古毛才被完全淹沒在約10公尺深的泥土中。直至80年代才舊古毛重新發展,但遺蹟還埋在土裡。

1931年,英國在古毛原址附近建立新鎮,併名為『新古毛』(Kuala Kubu Bharu)。它成為烏雪縣新的行政中心,並是通往吉隆坡霹靂州彭亨州的樞紐。它由英國規劃師查爾斯里德於1924年至1926年之間將新古毛策劃為『田園城市』。

二戰後[編輯]

世界二戰後,古毛是繼雙文丹之後,馬來西亞共產黨在縣內最活躍的地點。因此,英殖民政府於1948年發布緊急狀態將居住於郊區的華人遷入新古毛新村,村內以客家人為主。

1970年代以後,隨著馬來西亞錫礦業沒落和南北大道開通使得從北馬不再需要經過這裡,新古毛這個城鎮便慢慢變得寂靜起來。

教育[編輯]

競明華小

此鎮有四間小學和四間中學,現今大部分華裔學生都就讀於競明華小。

學校[編輯]

  • 競明華文小學(SJKC Khing Ming)
  • 新古毛國民小學(SK Kuala Kubu Bharu)
  • 新古毛第二國民小學(SK Kuala Kubu Bharu 2)
  • 新古毛淡米爾小學(SJKT Kuala Kubu Bharu)
  • 舊古毛國民中學(SMK Ampang Pechah)
  • 新古毛國民中學(SMK Kuala Kubu Bharu)
  • 拿督哈芝卡瑪魯丁國民中學(SMK Dato Haji Kamaruddin)
  • 新古毛宿舍學校(MRSM Kuala Kubu Bharu)

交通[編輯]

新古毛路牌

新古毛靠近聯邦公路1號聯邦公路55號的交界處。聯邦公路55號也是前往福隆港(Fraser's Hill)和勞勿的必經之路。

鐵路[編輯]

KTM通勤鐵路(KTM Komuter)在新古毛設有通勤鐵路服務 KA14 新古毛站英語Kuala Kubu Bharu railway station於1894年建立,可通過此車站至吉隆坡中央車站北海站新山中央車站等地。此外,這裡也是KTM電動列車服務(ETS)和KTM城際鐵路(Intercity)的停靠站。

景點[編輯]

新古毛瀑布
  • 新古毛歷史博物館
  • 雪蘭莪河水壩
  • 吉令瀑布(Chilling Waterfall)
  • 千禧年體育場(可進行滑翔傘活動)

政治[編輯]

新古毛屬於烏魯雪蘭莪國會議席,該議席在馬來西亞下議院的代表為來自國盟伊斯蘭黨哈斯尼占哈倫[3] 同時,新古毛屬於新古毛州議席,該議席在雪蘭莪州議會的代表為來自希盟行動黨彭小桃[4]

花園住宅區[編輯]

參考[編輯]

  1. ^ 一日遊熱點 新古毛好風光. 東方網 -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17-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5). 
  2. ^ 存档副本. [2018-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8). 
  3. ^ Ahli Parlimen. Portal Rasmi Parlimen Malaysia. [2019-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2). 
  4. ^ ADN Kawasan N01 - N10. Portal Kerajaan Negeri Selangor Darul Ehsan. [2017-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0).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