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日照文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清康熙十一年(1672)《日照縣誌》儒學圖。

日照文廟位於中國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日照街道,原建築已不存,其址今為日照第一小學(城關一小)。

日照文廟由縣尹仇敬始建於元至正十一年(1351),原在城內縣署西南,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知縣張執中遷於東門外,即今址,歷代多次修繕[1]。1903年改建為日照縣立高等小學堂[2]

文廟布局原前廟後學,其中軸線上依次為萬仞宮牆、櫺星門(門外東西建有石坊各一)、泮池泮橋(泮池又名偃月池)、戟門(東為名宦祠,西為鄉賢祠,各一間)、大成殿五間(前有東西廡各四間)、明倫堂三間(前東西為進德齋、修業齋,光緒時已圮)和尊經閣三間。東側設學門通往明倫堂,其東為文昌閣,文昌閣南又有奎星閣。尊經閣東為崇聖祠三間(原啟聖祠),教諭署和訓導署仍在城內(分別位於縣署西南和南門內街東)。文廟置學田一頃二十畝,學額為廩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入學十五名[1][3]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清·陳懋修,張庭詩纂,《光緒日照縣誌·卷二·營建·學校》:縣學舊在縣署西南,元至正辛卯縣尹仇敬創建。明洪武八年知縣蘇惟一、正統間知縣沈慶、成化間知縣趙一貫、嘉靖十八年知縣梁道盛相繼增修,三十六年知縣張執中改建明倫堂與齋房於東關外,三十七年知縣尹思續修大成殿,四十一年知縣劉夢元續修啟聖祠、兩廡,萬曆五年知縣黃仕增修戟門、名宦鄉賢祠,二十一年知縣杜一岸重修,建敬一亭(圮廢)、奎星閣,四十二年知縣陳如錦建尊經閣,浚偃月池,天啟二年知縣李坫於門東西建兩石坊,築文昌閣於學門左。國朝順治十年知縣呂補袞、國子監生牟國衡出千金重修,康熙七年地震圮,知縣楊士雄、牟國衡子憲明仍修焉,其後繼修者,二十八年知縣佟國瓚(修尊經閣)、五十二年知縣成永健,又知縣彭宗古、孫世璋、李綬、署知縣繩武、縣紳牟允烒等先後繕修,於乾隆二十四年工竣。道光十六年知縣周瑞圖率縣紳復修。其制中大成殿,東西兩廡,前為戟門,左名宦祠,右鄉賢祠,前為偃月池,又前為櫺星門,門左右石坊,殿後明倫堂,東西為進德、修業二齋(今圮),殿東崇聖祠,明倫堂後為尊經閣(光緒十二年知縣陳懋重修),學門左為文昌閣,閣前為奎星閣。學署在學宮西,今教諭宅在縣署西南,訓導宅在南門內街東,皆舊學署基址,射圃亭在學宮東牆外。學田一頃二十畝(在相家湖,萬曆四十五年知縣陳如錦置),學額廩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入學十五名(原十二名,雍正元年廣三名,武生仍十二名)。
  2. ^ 《日照文庙与城关一小》. 日照日報. [2020-04-17]. [失效連結]
  3. ^ 《日照文庙》. 黃海晨報. [2020-04-17].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