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藏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普米藏族普米族實為同根同源之一體,它們均是來自普米口傳文明史中的「覺吾布知東,普米冉貢祖」的源頭,這句表現族群來源的詞句一般被理解為「雪水匯集之地,普米四祖分流」。有關這句話的表述和解釋,不同的專家、學者和族群內部長者有不同的看法和見解,但其歷史事實的發生地基本都指向喜馬拉雅文化圈的範疇。

族群歸屬[編輯]

在漢語未進入該族群活動範圍之前,由於這兩個民族同時持有和傳承同種文化,故族群歸屬並無異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20世紀50年代開始進行民族識別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將分布於雲南西北部的操原生普米語言的人群定位為單一民族普米族,將分布於四川西南部的操原生普米語言的人群定位為藏族,為了區分於其他支系的藏族群體,在民間一般將其稱為普米藏族。這兩個群體,在文化和血統歸屬上均認為是同一族群,只是政治意義上的歸屬不同而已。

民族識別與定位[編輯]

1952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劉格平在北京主持有關民族問題的一個座談會,當時的木里土司項·松堅扎巴作為西康省代表之一出席此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聽取了項·松堅扎巴的意見後,決定將木里境內操普米語言的群體劃為藏族。當時正在籌備建立木里藏族自治縣,有一種說法認為只有將這部分操普米語言的人劃歸為藏族,才能夠在人口比例上形成建立藏族自治縣的條件,後木里土司項·松堅扎巴成為木里縣第一任縣長。另外在民間的一種說法認為,這個操持普米語言的群體,從宗教、文化、習俗、語言等各方面,都和傳統意義上的藏族非常接近,故將四川境內的這個群體識別為藏族。

分布區域[編輯]

普米藏族主要分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縣、鹽源縣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龍縣等地。

語言文字[編輯]

使用的語言為普米語北部方言,為方便對外交流,也使用藏語康巴方言,使用的文字大多為藏文。在木里土司時代,普米語北部方言則是木里喇嘛王國的官方語言,當時在寺院裡使用藏文和普米語言,在民間則是普米語言使用者居多,藏語康巴方言只實用於官方外交和書面表述。一般而言,普米藏族人把普米語稱為土語,而把藏語稱之官話。

爭議[編輯]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族識別之前,這兩個群體並不存在族屬爭議,但是後來在政治上被定義為普米族普米藏族之後,則出現了民族歸屬上的爭議。很多人把民族和族群的定義混為一談,在個別年輕人中出現了相互不承認對方民族歸屬的現象,但在本族群體裡的長老級別的人物之間,從未出現所謂爭議。有分析者認為,所謂爭議是年輕群體普米語言和文化的流失導致。

參考文獻[編輯]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普米族多宗教之和諧共融

[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涼山州藏族青年導演的普米族母語電影《戎肯》將首播

[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普米族宗教的文化自覺與和諧

[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培米」藏族遠古氏族考據

[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普米族的識別過程

[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四川普米簡介

[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國內首部普米族母語電影《戎肯》近日試映 西藏話劇團兩名演員擔綱主演

[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親屬、族群性與地景: 從中國雲南普米族人的「根骨(ɻu35 )」談起

[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社會科學院侯紅蕊研究員應邀來我院開展學術講座

[10]探秘普米藏人過新年之一新年序曲

[1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雲南的普米藏人 Yunnan Pumi People

[12]【觀九龍】普米族紀錄片——《遙遠的鄉愁》

[1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普米族的木里大寺

[1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普米語語言現代化中存在的問題——兼談文字推廣和語言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