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望火樓 (青島)

座標36°04′12.4″N 120°19′10.6″E / 36.070111°N 120.319611°E / 36.070111; 120.31961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望火樓舊址
拆除重建後的望火樓,2015年7月
市南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青島市市南區觀象一路坡頂
編號第一批,序號9
認定時間2009年7月27日


望火樓中國山東省青島市的一座塔式建築,位於市南區觀象一路西端(觀象一路45號)、觀象山西坡。該塔樓約建於1921年,2009年5月部分被違規拆除後重建。

歷史[編輯]

觀海山遠眺山麓及大鮑島一帶,望火樓出現在右側山坡上,1920年代

由於沒有任何史料記載望火樓的建造情況,望火樓的早期歷史十分模糊。1990年代以來發表出版的許多文獻都稱望火樓為1905年德國膠澳巡捕局消防隊建立時建造,用於發現火災、觀察火情[1][2],也有部分文獻更提到其設計者為德國建築師羅克格Curt Rothkegel[3][4]。望火樓到底是否為德租時期所建,曾是其早期歷史的一大疑點,直至後來,青島當地學者通過歷史照片的對比,判斷望火樓的建造年代應當在第一次日據時期的1921年左右,與德國建築師羅克格也沒有任何關係[5][6]

1930年開通電話報警後,望火樓的功能逐漸被取代,後於1940年代初封閉棄用[1]。1949年後,望火樓曾作為市南區房管局龍華路房管所倉庫使用,1975年曾經歷一次維修,後長期被廢棄。1996年公布的《青島市城市風貌保護管理辦法》將望火樓列為保護點[7]。2000年,望火樓列入青島市第一批歷史優秀建築名單[8]

望火樓背面,2015年7月

2009年5月15日,望火樓的產權單位市南區房管局開始對其進行修繕。由於望火樓是青島老城區的地標性建築,自翻修開始,此事便引起附近居民及其他市民的關注,半島都市報青島電視台等青島市內重要媒體也開始追蹤報導此事。至5月19日,望火樓上半部分已完全被拆除。房管部門人員稱,房管部門修繕望火樓時發現樓內鋼筋已全部鏽斷,樓體酥軟,磚塊碎裂,於是臨時改為拆除重建,為防止出現意外而沒有來得及依法報批,拆除時各種建築材料已編好號以備重建[9]。而有媒體記者和市民現場調查認為,望火樓的建築狀況並沒有房管部門負責人所說的那樣差,現場工人稱許多磚塊還可以繼續使用[10]。此外,拆除過程中的施工操作不符合規定,期間還出現了工人將保存尚好的鋼製結構當作廢品變賣的現象。

望火樓被拆除的消息引起了青島市民及文史藝術界的不滿[11]青島市人大市政府上級機構介入此事,叫停了房管部門及施工方的拆除行為,並督促其重建[12]。望火樓最終仿照原貌重建,於同年8月重建完畢。

2009年7月27日,望火樓列入市南區第一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3]。拆除重建後的望火樓仍長期無人管理,以致望火樓內部及周圍衛生狀況較差。當地媒體記者調查此事時,青島市文物局、市南區文物局、江蘇路街道及市南區房管局均表示望火樓不在其管轄範圍內[14][15]

建築特色[編輯]

觀象山山頂眺望望火樓

望火樓為一座八角塔樓,樓高18米,基座由花崗岩砌成,高約3米。主入口為花崗岩發券,上起花崗岩蘑菇石包鑲的曲線山牆,局部為水波紋牆面。頂部為透空瞭望台,由8跟圓柱支撐鐵皮盔狀塔頂。樓內三層,一層內為通往二層的石砌旋梯,二層空間狹小,天花板中央為一方形通道,僅容一人通過,並設有簡易鐵梯通往頂層瞭望台。[2][3][6][16]

由於所處地勢較高,望火樓曾為青島老城區的地標性建築,觀象山西側的四方路一帶及北側的聊城路一帶均可望見望火樓,另有部分影視劇在此取景。

圖集[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一篇 公安,第八章 消防. 《青岛市志·公安司法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1998 [2023-07-31]. ISBN 7-5011-4154-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31). 
  2. ^ 2.0 2.1 青島市文物局;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青岛文物志》. 北京: 中國出版社. 2004. ISBN 988-97146-6-1. 
  3. ^ 3.0 3.1 徐飛鵬. 《青岛历史建筑(1891-1949)》.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06. ISBN 7-5436-3519-4. 
  4. ^ 竇世強 李明. 《画说青岛老建筑》.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0. ISBN 978-7-5436-3134-2. 
  5. ^ 王棟. 望火楼—“活”在城市历史与现实当中的地标建筑. 青島早報. 2007-12-06. [永久失效連結]
  6. ^ 6.0 6.1 袁賓久. 《青岛老建筑之旅》.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670-2126-6. 
  7. ^ 青島市規劃局. 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管理办法. 青島政務網. 1996-02-09 [2017-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5). 
  8. ^ 青島市規劃局 青島市文化局. 关于公布青岛市第二批历史优秀建筑的通知(青规字〔2006〕72号). 青島政務網. 2006-05-20. 
  9. ^ 李楠 吳鯤. 别误会,不是拆除望火楼 只是给它换顶新帽子. 半島網 城市信報. 2009-05-20 [2017-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6). 
  10. ^ 李楠 李煒. "修旧如旧"变重建 望火楼如此修缮引市民不满. 半島網 城市信報. 2009-05-22 [2017-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7). 
  11. ^ 趙健鵬. 修旧如旧变拆掉重建 百年望火楼只剩一半. 青島早報 青島新聞網. 2009-05-20 [2017-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31). 
  12. ^ 青島年鑑社 (編), 政治·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 《青岛年鉴 2010》, 青島: 青島年鑑社, 2010 [2023-07-31], ISSN 1671-988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31) 
  13. ^ 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市南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青島市市南區政務網. 2009-07-27. 
  14. ^ 劉金德 吳多香. 青岛百年望火楼重建无人管古建筑开发也烂尾. 鳳凰網青島 城市信報. 2013-01-29 [2017-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6). 
  15. ^ 馬驍瀟. 风雨飘摇中的青岛近代建筑:年久失修、人为破坏严重. 新浪新聞. 2017-07-28 [2017-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7). 
  16. ^ 青島市文物局 (編). 《今古和声:青岛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辑录》.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010-3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