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祺
李世祺(?—?),字壽生,號確菴,南直隸松江府青浦縣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萬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應天鄉試舉人,天啓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初授行人。崇禎初,擢刑科給事中,陳大計之當定者二,曰兵食之計、民生之計。大弊之當釐者三,曰六曹之弊在吏胥、邊吏之弊在欺隱、貪墨之弊在奢靡。夏旱帝禱雨未應,疏列䘏畿甸、緩催科、預備儲三說,帝並納之。帝遣中宮監視諸鎮,世祺上言內臣入奉天顏,出司兵食,既得陰伺內廷意旨,又得顯操外廷事權,魏忠賢盜弄神器,奈何躬自翦之,復自蹈之。不納。時進言者多獲譴,帝又日親細務,任察為明,世祺上言:諸臣言苟未當,輒蒙詰責;詰責未已,貶黜隨之。言者前瞻後顧,恐干嚴譴,依阿得策,折檻無聞。且天子一日萬幾,神太運則疲,精太用則竭。聖人使公孤百職,環列任事,但責其成,不侵其事;課其效,不紊共權,奚必效後世察察之治。帝不能用。八月淫雨損山陵,昌平地動,又上言采公論以進退大臣,酌事情以衡量小臣,釋疑忌之根,開功名之路,庶天變可回,時艱可濟。帝以借端瀆奏,切責之。七年,疏劾大學士溫體仁、吳宗達及兵部尚書張鳳翼溺職狀,帝怒,貶福建按察使檢校[1],且追罪文選郎吳鳴虞考選非人,亦貶三秩。御史龔廷獻論救,不聽。久之,起行人司副。十五年,遷太僕寺少卿。遣祭魯王,事竣旋里。國變後杜門不出,以壽終[2]。
青浦縣城東隅有「東皋草堂」,為李世祺居所,王時敏題額。又有吟嘯堂、麗林場。清咸豐初,草堂將賣給他人,里人贖回,並進行修葺,奉世祺木主於中,名李太僕祠,後毀於兵火,未再重建。李世祺墓在五十保有橋,名李墓[3]。
家族
[編輯]父李諫,字格卿,號敬齋,萬曆十六年舉人,官敘州府知府,致仕卒,年七十九。有四子:長子李世祺,次子李世裕,字叔饒。
參考文獻
[編輯]這是一篇關於明朝官員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