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林揚祖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林揚祖
大清署理陝甘總督甘肅布政使
籍貫福建興化府莆田縣
族裔漢族
字號字孫詒,號岵瞻,晚號覺齋
出生嘉慶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1800-01-17)1800年1月17日 [1]
福建莆田縣
逝世光緒九年正月二十二日
1883年3月1日(1883歲—03—01)(83歲)
 大清福建莆田縣
親屬(父)林錫齡、(祖父)林景來
出身
  • 道光五年乙酉科福建鄉試第一名舉人(解元)
  • 道光九年己丑科殿試金榜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林揚祖(1800年—1883年), 字孫詒,號岵瞻,晚號覺齋福建莆田縣人,金紫林後裔。清朝政治人物,教育家,書法家。誥授通奉大夫、晉授光祿大夫,官至甘肅布政使、署陝甘總督。

生平

[編輯]

早年求學 成年出仕

[編輯]

林揚祖生於清嘉慶四年己未歲末(1800年),卒於清光緒九年癸未正月(1883年),出生書香門庭,祖父景來,國子監學錄,乾隆甲午科舉人;父錫齡,國學生。揚祖七歲喪父,由母翁氏教養成人,親授經史。

道光五年(1825年),林揚祖以拔貢舉福建鄉試第一(解元)[2]。道光九年(1829年)登己丑科進士,授官刑部主事,升員外郎,記名御史,充方略館纂修。道光二十年(1840年),任廣西主考。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乞歸,終養祖母。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回京軍機處行走、刑部雲南司員外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補湖廣道監察御史,後任兵科給事中。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稽查京師糧倉時,所陳利弊受到皇帝的嘉許採納,同年充順天鄉試同考官。期間授巡城御史,奉命巡視南、北城。[3]

道光三十年(1850年8-9月),時任工科掌印給事中的林揚祖與翰林院侍讀學士孫銘恩、湖廣道御史何冠英先後上書咸豐皇帝,支持在福州退休養病的林則徐,彈劾福建巡撫徐繼畬允許洋教士入住福州城內,史稱「神光寺事件[4][5]

咸豐元年(1851年),林揚祖由京官簡放河南道台[6],到任即革除積弊,節省河工費用銀五萬兩,河督慧秋谷對其大為欣賞,奏請賞戴藍翎,升河南省按察使。[7]

河南禦敵 一戰成名

[編輯]

清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北伐,河南吃緊,巡撫陸應谷奏命前往歸德府(今商丘)備軍,並奏請以時任開歸陳許道的林揚祖管開封府兵防[8]。揚祖捐俸二千餘金,一萬六千餘石糧餉,與署藩司沈雲巢預謀固守,以待援兵。不久,太平天國北伐軍由安徽毫州進入河南境,6月13日占歸德,18日始圍攻開封城,林揚祖帶領軍民艱難固守汴城,僅憑兵五百勇千餘以抵數萬敵軍,雖大雨連晝夜,親自免冠巡督,誓與城存亡,兵勇士氣高漲,敵急攻不下三日後遁去,從而生靈賴以保全。因守城有功朝廷旨賞揚祖換花翎,加鹽運使銜,特旨署河南布政使。[9]

陝甘任職 休官歸里

[編輯]

咸豐四年(1854年)轉授陝西按察使,清理冤獄,多所平反。咸豐七年(1857年)升任陝西布政使,後調甘肅布政使。任職期間胥吏畏威,百姓安堵,頗著政聲。咸豐九年(1859年)入京覲見,指陳時政得失,特旨署理陝甘總督[10][11][12]。適逢大閱之典(按清制總督每三年舉行代天巡獵出巡轄省各府閱兵一次,為當時大典),奏請欽命閱兵,明賞罰,嚴軍法。

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帝病崩,同年11月(農曆)北京辛酉政變,回任總督樂斌借對揚祖出巡不滿,考績時稱林揚祖:「年老力疲,難膺方面」。[13]林揚祖得以原品休致歸里。旨下時為同治元年(1862年),據傳啟程時,因盤纏無措,向山西匯局貸款,抵家後賣衣物償還。 林揚祖歷任京官十八年,外任十一年,所任皆要職,嘗得旨有「辦事認真,操守端方」的嘉獎。[14]

晚年辦學 遠離政治

[編輯]

林揚祖歸故里後致力興學,歷任縣擢英書院、郡興安書院和仙遊、永春、廈門玉屏[15]等書院院長,歷二十餘年從不間斷。課餘,習柳帖,讀史鑑,行草和行書留存於世[16] [17] [18]。著有《歸食日記》,編修《道光莆田縣誌》和《同治莆田縣誌稿》行世。[19]

居家二十多年間,不以私事求當諸在任官員,侍奉母親翁太恭人,教育兒孫課業,晚年生活其樂融融,五代同堂,福壽兼全。清光緒四年戌寅(1878年),朝廷特恩建旌表節孝坊,立於莆田城南門外, 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拓建公路前猶存。

光緒九年(1883年)正月二十二日,林揚祖卒於家中,終年83歲.

家人後代 開枝散葉

[編輯]

林揚祖德配(原配)一人,誥封一品夫人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陳氏;側室三,一誥封太宜人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吳氏;二黃氏,三陳氏。陳夫人生於嘉慶辛酉年九月十五日(1801年10月22日)午時,卒於光緒丙子年十月二十日(1876年12月5日)子時,享年七十有六。

林揚祖生有七子二女,後以揚祖格言「壽以仁為本,忠堂孝立功」排輩。長子壽熙,優貢生,官陝西潼關撫民同知;次子壽勛,附貢生,試用訓導;三壽煦,舉人,內閣中書;四壽燕,邑庠生,皆陳宜人生。五壽照,戶部候補主事,吳太宜人生。六壽傑,七壽魯,皆黃氏生。女二:一適(嫁)試用訓導翁濟勛,一適(嫁)浙江候補同知盧應昌。下有孫男十八、孫女五,其族居此開枝散葉,至光緒戊寅(1878),五代同堂,蔚為望族。[14]

故居建築

[編輯]

林揚祖出仕發跡後重在廟前擇址另建宅第,此宅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坐落於廟前街東側,坐南朝北,占地1500平方米,懸山頂抬梁穿斗結構,並列式空間布局,氣勢磅礴。主屋建在高約0.7米的石砌台基上,雙坐七間加護厝和後供堂,建築布局和梁架結構充分凸現莆仙民居之傳統風格,石埕三面圍牆,北面為院前方之照牆,東西兩牆則各開一石框儀門,西門臨廟前街道,東門可通羅巷裡直達后街。[20][21]

宅邸大門書有「金紫家聲大,銀青世澤長」,建築風格注重士大夫宅第之古樸大氣。雖歷經百年風雨,總體格局依然完好,可以說是一座標準的莆田大夫宅第。其廊檐雕飾、卷書彩繪、窗櫺花格均整齊無損,只是色彩褪了許多。[22]

然而磚木結構的大宅始終遭到白蟻嚴重破壞的威脅,揚祖次子壽勛後代目前繼續維護並居住其中。林揚祖宅第於1993年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

[編輯]
  1. ^ 中央研究院資訊服務處. 存档副本. 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201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5). 
  2. ^ 清朝解元列表. [201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1). 
  3. ^ (清)林揚祖.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1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0). 
  4. ^ 乌石山教案. [2019-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7). 
  5. ^ 神光寺事件. Shen-kuang-szu Incident. [2019-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30). 
  6. ^ 曾國藩. 曾国藩全集. 
  7. ^ 翁同龢; 王仁堪. 岵瞻林公墓志铭(林扬祖). [201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4). 
  8. ^ 《豫军纪略》.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01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9). 
  9. ^ 河南历史大事记:清代晚期(1840.6~1911.12). [201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6). 
  10. ^ 清史稿校註. : 8冊207卷 ,6496;6497-6498. 
  11. ^ 陕甘总督. Knowpia. [201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4). 
  12. ^ 陳燮章, Xiezhang Chen, 索文清, 陳乃文. 藏族史料集, Volume 3. Tibet (China):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87: 207. 
  13. ^ 《福建省志人物志》人物传>清>林扬祖. [201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1). 
  14. ^ 14.0 14.1 翁同龢; 王仁堪. 岵瞻林公墓志铭(林扬祖). 
  15. ^ 玉屏书院. 
  16. ^ 1869年作 书法 扇面 水墨绢本. [201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8). 
  17. ^ 行草 立轴 绢本. [201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4). 
  18. ^ 行书苏东坡诗 镜片 纸本. [201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3). 
  19. ^ 明清莆田古县志. [201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30). 
  20. ^ 福建莆田历代名人故居录. [201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4). 
  21. ^ 庙祠随世运 府第今犹存 ——长寿社后街、衙后街. 莆田文化網. [201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1). 
  22. ^ 林振新、林京榕. 陕甘总督林扬祖故居. 

相關條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