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賽·霍克謀殺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林賽·安·霍克(Lindsay Ann Hawker,1984年12月30日 - 2007年3月26日)是一名22歲的英國教師,2007年初她在日本被千葉縣的28歲日本男子市橋達也殺死[1]

2009年11月10日,警方逮捕了市橋達也[2][3]。2011年7月5日,市橋達也承認了殺害霍克的罪行,並表示他在強姦她時為防止她尖叫而用枕頭捂住了她的嘴[4]。2011年7月21日,市橋達也被判處無期徒刑[5]

背景[編輯]

林賽·霍克[編輯]

林賽·霍克生於英國考文垂[6]她曾就讀於考文垂亨利八世國王學校英語King Henry VIII School, Coventry,並在利茲大學學習生物學,2006年畢業。[7]2006年10月,她開始在日本東京都Nova英語Nova (eikaiwa)教授英語,而且和其他兩名外籍女教師住在一起。 [8]在她失蹤的那天,她的家人因為無法聯繫她而感到不安,因為她一直通過電子郵件、Skype和電話頻繁與家人保持聯繫。 [1]

市橋達也[編輯]

市橋達也生於1979年1月5日,出生在岐阜縣。他在岐阜以及千葉縣長大。他的母親是一名牙醫,父親是一名醫生。2005年從千葉大學園藝系畢業後,市橋達也一直沒有工作,靠每月從父母那裡要來的約10萬日元的生活費度日。事發時市橋達也居住在市川市

市橋達也曾受到「盜竊和傷害罪」指控。他曾在街上搶劫而且還傷害了一名男子,但此事已在庭外和解。霍克被殺時,市橋與一名日本女子保持著長達一年的穩定關係。 [1]警方稱他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而且痴迷於健身。他經常去健身房健身,他每天還要騎25公里的自行車 [1]

會面[編輯]

在霍克去世前四天,霍克坐火車下班回家,途中遇到了市橋達也。市橋達也一開始說霍克是他的英語老師(事實並非如此),然後又問她到底是不是。霍克騎車回家路上又被市橋達也跟隨,霍克到家時市橋達也表示能不能給他喝杯水。霍克允許他進入她的住所,但為了安全起見,她把他介紹給了她的兩名室友。進入霍克的住所後,市橋達也給霍克畫了一幅畫,並在上面簽名、寫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和電子郵件地址。兩人約定四天後在咖啡館見面,霍克將在那裡給市橋達也上一堂英語課,而且Nova英語Nova (eikaiwa)方面對此知情[1]

謀殺[編輯]

2007年3月24日,霍克和市橋達也在一家咖啡店見面。 [9]隨後他們打了一輛計程車前往市橋達也的住所。霍克讓計程車司機稍等一下,然後前往市橋達也的住所。七分鐘後,計程車司機看到霍克還沒出來,於是就開車離開現場。 [1]霍克赤裸的屍體後來被發現埋在市橋達也公寓陽台上的一個裝滿了堆肥過的土壤和沙子混合物的浴缸中。她被塑料綑紮帶和圍巾捆綁,而且嘴巴被堵住,其中一隻手露在浴缸中的混合物的外面。

霍克原本要在3月26日下午2:30上課,結果她卻缺席。霍克的朋友試圖聯繫警方[1]。下午5:40,兩名警察來到市橋達也的住所,但日本方面規定,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警察是不能敲門的。儘管看不見任何燈光,但警察注意到公寓裡有人。後來這2位警察了解到市橋達也有犯罪前科,於是下午7:00 時,這2位警察請求增援。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內,有另外七名警察到達現場。

兩個小時後,市橋達也赤腳且背著一個背包離開了公寓。他發現警察要來找他,於是馬上逃跑。雖然其中一名警察抓住了他的背包,但市橋達也成功擺脫了他們。由於警察沒有攜帶無線電設備,因此來到樓上的警察無法通過無線電告知地面上的警察[1]

調查[編輯]

2009年6月26日,警察廳將市橋達也的懸賞金從100萬日元提高到1000萬日元。 [10]

2009年11月4日,警方透露,市橋達也於10月24日在名古屋市的一家診所接受了鼻外觀整型手術[11][12]。他在此之前做過多次整容手術,其中包括去除臉頰上的兩顆痣、開雙眼皮、讓嘴唇變薄以及隆鼻[11]

逮捕和審判[編輯]

2009年11月10日,市橋達也在大阪市被捕,當時他正準備登上前往沖繩縣的渡輪[2][3]。市橋達也在被逮捕時並沒有認罪。12月23日,市橋達也通過他的律師承認霍克的死與他有關,但他並不是要故意殺死她,而且他還曾試圖對霍克進行心肺復甦[13]

在法庭上,市橋達也承認在強姦霍克時,為了防止她尖叫而讓她窒息。 2011年7月21日,千葉地方法院以謀殺罪判處市橋達也無期徒刑。[5]霍克家人曾要求判處死刑,但法院認為死刑不恰當,因為市橋沒有殺人前科,而且他只有32歲了,仍有機會改過自新。 [5][14]2012年4月11日,東京高等法院駁回市橋達也的上訴,維持一審判決。東京高等法院表示被告沒有表現出真誠的悔罪態度。截至2023年,市橋達也仍在長野刑務所日語長野刑務所服刑。[15]

其他[編輯]

2008年2月29日,ABC新聞播出了一部名為《消失在日本》(Vanished in Japan)的紀錄片,該紀錄片以霍克和布萊克曼謀殺案(織原城二罪案)為主題。 [16][17] 2008年9月, BBC廣播四台播出了一部名為《東京謀殺案》 (A Tokyo Murder)的三集廣播劇,該廣播劇改編自霍克的案件。[18][19]

2012年中國反日示威活動期間,中國網絡上流傳著一條消息,說是有兩名在中國學習中文的日本留學生因煽動搶劫、破壞等暴力行為而被逮捕。新浪微博上甚至還出現了所謂「兩名日本人」的照片。然而這些照片實際上是市橋達也的通緝照和他被逮捕後的照片[20]

市橋達也寫了一本名為《直到我被逮捕》(『逮捕されるまで ―空白の2年7カ月の記録―』)的書,他在書中講述了他犯案後逃亡的故事[21]。他提議將其書籍所得的所有版稅捐給霍克的家人,但被霍克的家人拒絕[21]。一部名為《我是市橋:一個殺人犯的日記英語I Am Ichihashi: Journal of a Murderer》的電影於2013年11月上映,該電影根據市橋達也的書籍改編,講述了他在2009年11月被逮捕前兩年半的逃亡經歷[22]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Bill Hawker: Where is my daughter's killer?. 泰晤士報 (London). 16 November 2008 [18 November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 November 2008). 
  2. ^ 2.0 2.1 Fugitive wanted over 2007 killing of British teacher arrested in Osaka. (原始內容存檔於12 November 2009). 
  3. ^ 3.0 3.1 Suspected killer of British woman detained in Japan. chinaview.cn. [10 November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13 November 2009). 
  4. ^ Comprehensive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news and analysis. TODAYonline. [9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12 June 2012). 
  5. ^ 5.0 5.1 5.2 Japanese man guilty of killing British teacher; receives life sentence. CNN. 21 July 2011 [21 Jul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5 October 2012). 
  6. ^ Chris Hogg. 'We want to help Lindsay to rest'. BBC News. 21 March 2008 [21 November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1 January 2023). 
  7. ^ Fisher, George. School Tribute To Murdered Lindsay. 天空新聞台. 28 March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11 July 2012). 
  8. ^ Profile: Lindsay Ann Hawker. BBC News. 28 March 2007 [29 March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10 April 2007). 
  9. ^ Is This Lindsay's Killer?. Sky News. 2 April 2007 [1 April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10 July 2009). 
  10. ^ Ichihashi bounty at ¥10 million. The Japan Times. [28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7 June 2011). 
  11. ^ 11.0 11.1 Police release new photo of man wanted over killing of British woman. The Mainichi Daily News. 6 November 2009 [9 November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9 November 2009). 
  12. ^ Man wanted over Briton's murder was in Osaka, Fukuoka. The Mainichi Daily News. 9 November 2009 [10 November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13 November 2009). 
  13. ^ Ichihashi says he didn't mean to kill Hawker and that he tried artificial resuscitation. Japan Today. 23 December 2009 [23 December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3 December 2009). 
  14. ^ Lindsay Hawker's killer Tatsuya Ichihashi jailed for life. BBC News. 21 July 2011 [20 June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4 October 2018). 
  15. ^ 青柳雄介. リンゼイさん事件「市橋達也」獄中の日々 元受刑者が明かす“ファンから多額の差し入れ”に“運動会では大声援”. 週刊新潮日語週刊新潮 (新潮社). 2023-07-01: 2 [2023-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年7月2日) (日語). 
  16. ^ ABC News 20/20 Vanished in Japan. www.amazon.com. [25 February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8 September 2008). 
  17. ^ Richard Straton, 20/20 ABC Vanished Missing in Japan, 22 May 2018 [25 February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19 June 2020) 
  18. ^ Holt, Jenny. Japanese men are no 'peril'. 衛報 (London). 13 November 2009 [23 December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8 September 2013). 
  19. ^ Afternoon Play: A Tokyo Murder. 英國廣播公司. [23 December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 January 2016). 
  20. ^ 【中国】反日暴動を扇動してるのは日本人2名との情報が拡散 / 2名の写真はどう見ても市橋達也受刑者. ロケットニュース24. 2012-09-18 [2017-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9). [失效連結]
  21. ^ 21.0 21.1 Lindsay Hawker Killer Jailed For Life. Sky News. 21 July 2011 [31 October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 February 2013). 
  22. ^ Hongo, Jun. Portrait of a killer. The Japan Times on Sunday (Japan: The Japan Times Ltd.). 3 November 2013: 15 [4 November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4 November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