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奧爾基·皮達可夫
格奧爾基·皮達可夫 Георгий Пятаков | |
---|---|
烏克蘭臨時工農政府主席 | |
任期 1918年11月28日—1919年1月29日 | |
總統 | 格里戈里·彼得羅夫斯基 (烏克蘭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 |
前任 | 職務建立 |
繼任 | 赫里斯季安·拉科夫斯基 |
第1任烏克蘭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書記 | |
任期 1918年7月12日—1918年9月9日 | |
前任 | 職務建立 |
繼任 | 塞拉菲瑪·霍普納(Serafima Hopner) |
第3任烏克蘭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書記 | |
任期 1919年3月6日—1919年5月30日 | |
前任 | 埃馬努伊爾·克維林 |
繼任 | 斯塔尼斯拉夫·科西奧爾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俄羅斯帝國基輔省切爾卡瑟 | 1890年8月18日
逝世 | 1937年1月30日 蘇聯莫斯科 | (46歲)
國籍 | 蘇聯 |
政黨 |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 (1910年起) |
其他政黨 | 烏克蘭共產黨 (1918年) |
配偶 | 葉夫根尼婭·博施 |
母校 | 聖彼得堡大學 |
職業 | 政治家/經濟學家 |
格奧爾基·「尤里」·列昂尼多維奇·皮達可夫(俄語:Георгий (Юрий) Леонидович Пятаков;1890年8月18日—1937年1月30日),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時期布爾什維克革命家、左翼反對派成員。皮達可夫早期是一名無政府主義者,不過他在1910年的時候加入了俄羅斯社會民主工黨,並於1912年加入了布爾什維克,同年被流放至西伯利亞。他與列寧在民族問題上有嚴重分歧。1937年1月30日,皮達可夫在大清洗中被處決。
生平
[編輯]皮達可夫早期是一名無政府主義者,1910年中學時代參加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這時他在聖彼得堡大學學習經濟學;不久被學校開除,1912年加入了布爾什維克,同年被流放至西伯利亞。1914年流亡國外。在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後返回俄羅斯之前,與尼古拉·布哈林交往甚密。他與列寧在民族問題上有嚴重分歧。11月十月革命發生後與揚·加馬爾尼克領導了基輔布爾什維克起義。他很快成為烏克蘭基輔蘇維埃執行委員會主席,領導布爾什維克所左右的各黨派團體,這些團體在俄羅斯內戰期間都力求控制烏克蘭[1]。1921年他開始了作為蘇聯中央政府幹練而堅強有力的經濟行政官員的長期生涯。1923年任國民經濟最高委員會副主席,同年成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自1923年至1927年,他是反史達林的托洛茨基派重要成員,這期間他被開除出黨。1928年公開悔過後被重新接納入黨。1930年為最高經濟委員會委員,主管全國化學工業,並再次被選為中央委員會委員。1933-1934年為蘇聯重工業副人民委員,1936年之前史達林繼續委任皮達可夫作為工業行政官員,以利用其聰明才智。1936年史達林將其逮捕。皮達可夫同卡爾·拉狄克一道,是1937年1月第二次莫斯科審判的中心人物。他承認了各種反黨和反蘇維埃的活動,於1937年1月被處決。皮達可夫死後,1988年由蘇聯最高法院予以平反昭雪,撤銷一切罪名。
參考
[編輯]公有領域出版物的文本: Chisholm, Hugh (編).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本條目包含來自- ^ Orest Subtelny, History of Ukraine. [2013-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