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桶狹間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桶狹間之戰
日本戰國時代的一部分
日期永祿三年五月十九日(1560年6月12日)
地點
結果 織田軍勝利,今川義元戰死
參戰方
今川氏
(包含遠江三河豪族
織田氏(包含尾張豪族
指揮官與領導者
今川義元 
岡部元信(鳴海城3000人)、
朝比奈泰朝(鷲津砦攻擊隊2000人)、
井伊直盛 
鵜殿長照(大高城2000人)、
松平元康(丸根砦攻擊隊1000人)、
葛山信貞(清洲先遣隊4500人)、
淺井政敏(沓掛城1500人)等
織田信長
佐久間信盛
佐久間盛重 (丸根砦)、
森可成
丹羽長秀
飯尾定宗 (鷲津砦)
千秋季忠 幡豆崎城主、本隊
佐佐政次 
兵力
總數約25,000~45,000(駿遠三78萬石加上新獲尾張領土7萬石。
被織田信長突襲的今川本隊約
5,000)
信長奇襲隊約2,000人,各砦守兵約2000人
傷亡與損失
3,000(根據《信長公記》、
《武德編年集成》
2,500(根據《落穗集》、
《武德大盛記》)
3,907(根據
《改正三河後風土記》[1]
佐佐政次、千秋四郎隊陣亡五十餘騎(根據《信長公記》記載),各砦戰損不明,信長奇襲隊戰損不明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桶狭間の戦い
假名おけはざまのたたかい
平文式羅馬字Okehazama no Tatakai

桶狹間之戰(日語:桶狭間の戦い)是一場發生於1560年(日本永祿三年)戰國時代日本的戰役。

東海道大名今川義元親自率軍攻入尾張國境內,在今愛知縣名古屋市一帶,遭織田信長領軍奇襲本陣陣亡。戰後,原本稱霸東海道的今川氏從此沒落,而獲勝的織田信長則在中日本近畿地方迅速擴張勢力,奠定其日後掌握日本中央政權的權力基礎。

背景

[編輯]

今川氏與織田氏的矛盾由來已久,尾張下四郡守護代家臣,被喻為「尾張之虎」[2]織田信秀,與兼任駿河遠江兩國(今靜岡縣大部)守護的今川家,為爭奪三河、尾張兩國(相當於今愛知縣)境內的利益,經歷了多次衝突。在兩次小豆坂之戰後,有「東海道第一弓」之稱的今川義元親率大軍攻入位處今川家領地和尾張之間的三河國,不但迫使織田軍撤出三河國境,還在織田信秀病故後招攬了鳴海城的山口教繼。在山口教繼的幫助下,今川義元成功奪取了尾張國南部的鳴海大高(均位於今名古屋市綠區)、沓掛豐明市沓掛町)諸城。

1552年(天文廿一年),織田信秀猝死,由嫡子信長繼任家督;由於部分家臣對信長繼位有所不滿,織田家內部出現裂痕。那年秋天,今川義元唆使鳴海城的山口教繼父子反叛織田信長,並引今川軍進入鳴海城,令知多郡歸屬今川氏領下。山口教繼在愛知郡內築笠寺砦,由今川方岡部元信、葛山長嘉、淺井小四郎、飯尾豐前守、三浦義就負責守備。山口教繼將鳴海城交給兒子守備,自己駐留笠寺砦附近的中村砦。不久,今川氏大將太原雪齋率兵攻入安祥城,俘虜了信長的異母兄信廣,用來交換已故岡崎城松平廣忠的嫡男、先前遭織田家挾持的「竹千代」(即後來的松平元信/松平元康/德川家康[3]

今川義元於1554年(天文廿三年)和甲斐國(今山梨縣)守護武田晴信,以及相模國(約當今神奈川縣小田原城北條氏康組成「甲駿相三國同盟」,斷絕了領國北面和東面的後顧之憂,開始積極籌劃向西進軍。1557年,今川義元讓出國主地位給嫡子今川氏真,不過仍在幕後掌控實權。

織田信長於1559年(永祿二年)基本統一了尾張國;為了對抗今川軍,便在離鳴海城20町的丹下(守備為水野忠光、山口海老丞、柘植玄蕃頭、真木與十郎、宗十郎、伴十左衛門尉)、丹下以東的善照寺(守備為佐久間信盛與其弟佐久間信辰)、南中島的小村(守備為梶川高秀)、黑末川對岸的丸根山(守備為佐久間盛重)及鷲津山(守備為織田秀敏與飯尾定宗父子)築砦,又陸續在大高城附近築起丸根砦、鷲津砦,再將鳴海城和沓掛城之間的聯繫切斷,進一步孤立今川軍前線諸城通路及糧道。然而在此之前,1556年,信長岳父——美濃國(今岐阜縣南部)齋藤道三在與嫡長子義龍的內鬥中被殺,使信長在當時面對今川氏的擴張失去一大後盾。

今川出兵原因及兵力諸說

[編輯]

1560年(永祿三年)五月,今川義元大舉入侵尾張;受限於史料,無法確定今川軍此番出兵的戰略意圖,但主要有為上洛爭奪「天下」霸權,以及純為攻略尾張領地等兩類說法。上洛假說原為江戸時代後期[4]以來一般流行的通說,現代許多歷史學研究則就後勤補給等實務面的可行性提出質疑;各種新提出的假說,包含了為奪回原尾張守護今川仲秋的舊領地,以及為救援鳴海城等。

據史料記載推測,今川義元應做了全面動員,《道家祖看記》認為是六萬餘。《繪本太閤記》寫作五萬餘。《信長公記》、《三河記》、《織田真記》認為是四萬五千人。《德川實紀》《武德編年集成》《總見記》《續本朝通鑑》等認為有四萬多。《家忠日記》、《老人雜話》、《武家事紀》、《德川盛隆記》、《武德大成記》認為是四萬人。《武功夜話》中是三萬有餘。小瀨甫庵《信長記》中說是數萬騎。《北條五代記》認為有二萬五千人。《甲陽軍鑑》中說是二萬餘。《足利季世記》認為是一萬餘人。另外,帝國陸軍參謀本部編纂《日本戰史桶狹間役》認為是二萬五千人。

根據慶長鄉帳,今川家的領地駿河、遠江、三河,三國的石高為七十八萬石,因此今川家可動員兵力,預估為兩萬人到三萬人之間。同樣據慶長鄉帳記載,尾張國石高為四十八萬石(但需要注意,1586年木曾川洪水改道後,一部分尾張地盤被劃到美濃。),可動員的全部兵力據推估在14,000上下,甚至也有更高的推測值,約有17,000上下。不過,桶狹間之戰時的信長未能掌控整個尾張,並且平定岩倉織田不久,對北尾張掌控力有限。因此,信長的參戰兵力通常被認為在兩千到四千之間。

戰鬥經過

[編輯]
史蹟桶狹間古戰場

1560年(永祿3年)5月12日,今川義元先在駿河召開誓師儀式,然後兵分兩路沿東海道三河尾張進發,先鋒到沓掛川。13日,今川義元本隊到沓掛川,先鋒到達池田。14日,今川義元本隊到達引馬城,先鋒到達赤坂。15日,今川義元本隊到達吉田,先鋒到達御油。16日,今川義元本隊到達岡崎城,先鋒到達池鯉鮒(後來的知立市);今川義元留下5,000兵力駐守岡崎城,其餘部隊攻入守軍不足400的沓掛城

17日,今川義元本隊到達池鯉鮒,後進入沓掛城,先鋒越過境川,進入尾張境內。18日,今川方松平元康〈後稱德川家康〉和朝比奈泰朝開始對包圍大高城的丸根砦和鷲津砦發起攻擊;由於織田方守軍不足千人,一天內就被攻陷。解除圍困後,今川方松平元康率軍運糧入大高城。當天晚上,信長與家老、臣下進行軍事會議,眾將大多主張堅守清洲城。據《信長公記》記載,信長當時只與重臣閒聊家常,最後只以:「夜深了,請各自退下。」一語結論[5]

19日,黎明之時,鷲津、丸根受襲的戰報接連不斷傳來。這時候,信長舞了敦盛之舞。唱罷「人間五十年,與下天之內相較,有如夢幻。一生享盡,豈有不滅之理」,他下令:「吹響螺號,備好甲冑」。他穿上鎧甲,站著吃了飯,戴上頭盔,就此出陣。此時有一眾小姓隨他同行:岩室重休、長谷川橋介、佐脅良之、山口飛騨守、賀藤彌三郎。[6]

主從六騎人馬一氣行了三里到達熱田神宮,辰時,在源大夫殿宮前向東眺望,見到鷲津、丸根似已陷落,正飄著煙。這時有六騎人馬、約二百雜兵。沿海岸進軍接近敵人的路程較短,但由於滿潮,馬無法通行,姑且只得從熱田走內陸,先至丹下砦,又到善照寺砦。佐久間信盛、信辰在砦前架陣,信長在此整兵並做了準備,把握了戰況。 敵方今川義元,率兵四萬五千(一說兩萬五千人),憩於桶狹間山。[6]

現代沒有「桶狹間山」這座山名,後人推測應該是沓掛城與大高城之間的中央點,該處有座標高六十四公尺的丘陵,離織田軍中島砦僅有三公里。

織田軍的奇襲

[編輯]

信長到達善照寺砦後,佐佐政次與千秋四郎二人帶兵三百主動攻擊義元。因兵力劣勢,千秋四郎、佐佐政次以及五十騎人馬戰死。信長得知此事後便決定移至中島,但遭到家老們極力反對。家老們認為,通往中島的道路極其狹窄,一旦被今川軍襲擊,將會非常危險。信長不聽,率軍移至中島。此時,信長所率軍隊不滿兩千。[6]

移至中島後,信長又決定出兵與義元交戰,遭到家臣反對。信長不聽,率軍向桶狹間山進發。行軍至山際時,突然下起大雨,並伴有大風,就連二、三人才能合抱的楠木也在雨中向東傾倒。天空放晴後,信長下令攻擊桶狹間山上的今川軍。今川軍潰敗,義元也拋下塗漆轎輿逃跑,但被織田軍追上。今川勢用了三百騎將義元包裹起來。信長也跳下戰馬,率領織田軍與今川軍交戰。數次交鋒後,義元身邊的親兵僅剩五十餘人。此時,服部一忠襲擊義元,被擊中膝部而倒下。毛利良勝則趁此時攻擊義元,成功取得其首級。[6]今川義元戰死、今川軍因而敗退[7]。此戰,今川軍陣亡三千餘人。[6]

關於信長直搗今川軍旗本的具體過程,有以下兩種主要說法:

迂迴奇襲說(史料《甫庵信長記》、《武功夜話》):信長在善照寺砦時,接收到簗田政綱的情報,指今川義元正要從沓掛城前往大高城。於是信長決定在雨中迂迴地從太子根山向桶狹間奇襲,最後斬獲今川義元首級。不過近代考據義元並非駐紮於山谷間。此說法已經逐漸沒落。

正面襲擊說(史料《信長公記》):此說法認為信長其實是正面朝向桶狹間山的今川軍進軍。信長認為敵軍運糧進大高城,又與我方兩處堡壘苦戰,應已疲憊不堪。當織田軍前進至山腳時,桶狹間一帶突然變天,降下驟雨冰雹,織田軍伺機前進至今川軍附近,等天氣放晴之後趁今川軍不意之際突然出現,開始展開突擊。

此戰從總體上看為兩千以上的織田軍擊敗二萬五千人的今川軍,而從局部來看,則是近兩千織田軍擊敗駐紮在山上的五六千今川本隊。可以說,桶狹間之戰是毫無疑問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今川義元之死

[編輯]
今川義元之墓,於愛知縣豐明市,戰場遺址旁。

今川義元的死亡經過有兩種記述:

信長公記》中記載:信長的侍騎護衛隊(馬迴眾)中之一員服部一忠對上今川義元,用長矛刺向義元,但遭義元反擊,被砍傷膝蓋因而右膝負傷。兩軍主將護衛隊趁亂格鬥,織田信長貼身護衛隊新人毛利新助也加入混戰,竟然斬殺了義元。大將突然殞命,今川軍陣腳大亂,織田軍士氣大振,此役以大勝告終。

《改正三河後風土記》則記載毛利新助得以斬殺今川義元純屬偶然,混戰中今川義元還咬斷了毛利新助的左手手指。此時日本仍然實行類似中國戰國時代秦國首級論功治;換言之想要升官希望領賞立下威名的官兵必須用敵人的首級來交換。信長在突擊前下達取消首級制,被認為是一開始就瞄準了敵方大將今川義元之首級。

拂曉的時候信長在桶狹間接受毛利新助呈貢的今川義元首級後,便率軍回到了清洲城。等到今川義元的腦袋被展示在清洲城之後,義元的叔父蒲原氏政、外甥久能氏忠、妹婿淺井政敏三人亦遭處決。三浦左馬介義就、庵原美作守元政、吉田武藏守氏好、葛山播磨守長嘉、葛山安房守元清、江尻民部少輔親良、伊豆權守元利、岡部甲斐守長定、藤枝伊賀守氏秋、朝比奈主計介秀詮等人也因為這場戰役而殞命。

位在鳴海城的岡部元信本欲死守不棄,但勢已至此,遂修書通告信長,以自己撤出鳴海城為條件,交涉請求交換將義元的首級賜回帶到駿河安葬。信長在清洲城南方二公里街道旁造了義元塚,執行千僧誦經法會,隆重超渡祭祀。

5月23日,今川軍撤回駿府;松平元康則趁機佔據其本家居城岡崎城,擺脫今川家的支配。

此後,松平元康切斷與今川家的所有關係,並與兒時玩伴織田信長結為同盟。數年後改姓名為「德川家康」(織田家在江戶幕府時期代代仍是旗本之一)。

影響

[編輯]

此役之後,今川氏迅速衰亡;而少年期被人蔑稱「尾張的大傻瓜(日語:尾張の大うつけ)」的織田信長則一戰成名,從此展開對美濃等鄰國的侵攻,進而稱霸近畿地方,在中日本、西日本很大範圍內終結了戰國時代「群雄割據」的局面。織田信長的霸業,成為了後來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的基礎。

此外,松平元康(後來改名為德川家康)脫離了今川氏的支配獨立,進而與信長締結左右了日本歷史走向的「清洲同盟」,最終得以躋身安土桃山時代日本中央政權的核心。

逸話

[編輯]

翻版

[編輯]
  • 九州方面島津家與伊東家爆發木崎原之戰,大敗伊東家。
  • 九州方面龍造寺家與大友家爆發今山之戰,大敗大友家。
  • 中國方面毛利家與安藝武田家爆發有田中井手之戰,大敗安藝武田家。

幸若舞《敦盛》

[編輯]

據《信長公記》所述,永祿三年五月十九日出陣前,信長獨自跳了幸若舞《敦盛》日語敦盛 (幸若舞)(而非能劇《敦盛》)。但田宮篤輝根據山澄英龍桶狹間合戦記》、《信長公記》以及相關史料考察所著的《新編桶狹間合戦記》所記載卻是出陣前夜的行前宴中在家臣前跳的幸若舞《敦盛》日語敦盛 (幸若舞)
幸若舞《敦盛》日語敦盛 (幸若舞)原文與中譯如下:

思へばこの世は常の住み家にあらず (人生須臾 剎那生起 生已即滅)
草葉に置く白露、水に宿る月よりなほあやし (猶如 白露寄於葉 新月宿於水)
金谷に花を詠じ、榮花は先立つて無常の風に誘はるる (詠嘆京花舞謝 沉醉於無常之風 散盡萬般榮華)
南樓の月を弄ぶ輩も 月に先立つて有為の雲にかくれり (遊賞樓月隱現 靜待於浮雲之間 退去一切凡俗)
人間五十年、化天のうちを比ぶれば、夢幻の如くなり (人生五十年 與化天相比 瞬如夢幻)
一度生を享け、滅せぬもののあるべきか (既享有此生 豈得不滅乎)[8]

據《信長公記》所述,信長跳的是其中一段,且化天變成下天(四天王天):

人間五十年、下天のうちを比ぶれば、夢幻の如くなり
一度生を享け、滅せぬもののあるべきか

目前戰國研究學者並未提出此變更的原著者以及歷史脈絡,而是提出通俗的解釋:可能由於戰國時期武將平均壽命都在50歲左右,下天一晝夜對應人間五十年較符合當時的情況而做的改動[9]

註腳

[編輯]
  1. ^ 小和田哲男著,『戦史ドキュメント 桶狹間の戦い』,學研ホールディングス《學研M文庫》(2000年,ISBN 4059010014),頁216。
  2. ^ 「尾張の虎」的『織田信長』,織田信秀天文十三年(1544)、美濃稻葉山侵攻失敗,天文十七年(1548)三河小豆坂之戰失敗、天文十八年(1549)三河安城城被攻落、同年美濃大垣城再被攻落、作為尾張之虎?
  3. ^ 三河松平氏在廣忠之父清康死後,勢力衰落,成為今川、織田兩強爭奪三河國支配權的對象主要;得到年幼的「竹千代」做為號召,以控制松平氏的安祥、岡崎二城,使今川氏在與織田氏的三河爭奪戰中佔得了上風。
  4. ^ 上洛的假說出自幕末栗原信充編纂的『重修真書太閤記』
  5. ^ 信長公記原文. [201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1-27). 
  6. ^ 6.0 6.1 6.2 6.3 6.4 太田牛一. 信长公记. : 卷首 桶狹間の合戦. 
  7. ^ 由於此役織田信長出人意料、以寡擊眾的戰績,桶狹間之戰乃與1546年的河越城之戰及1555年的嚴島之戰並稱日本戰國「三大奇襲」。
  8. ^ 本段全文引述自《貞元年間 卷(一) 廿卅隨筆》【史.織田信長之《敦盛》】一文, ISBN 978-986-979-390-2 (PDF)。
  9. ^ 本段全文引述自《貞元年間 卷(一) 廿卅隨筆》【史.織田信長之《敦盛》】一文, ISBN 978-986-979-390-2 (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相關條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