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蔣國公 梁睿
政治家、軍事家
國家北魏西魏北周
時代魏→周→隋
主君魏文帝元寶炬魏恭帝拓跋廓周武帝宇文邕周宣帝宇文贇隋文帝楊堅
姓名梁睿
恃德
勛官上柱國
散階司馬司會
位階正一品
比秩比萬石
封爵廣平郡公→五龍郡公→蔣國公→戴國公
族裔鮮卑拔列氏
本籍安定郡烏氏
出生北魏建明二年(531年)
雍州
逝世開皇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595年4月13日)
洛陽
諡號
(魏)537年,襲爵廣平郡累加儀同三司,任本州大中正
恭帝進位開府渭州刺史,改封五龍郡
(周)557年,拜為御伯,中州刺史,領新安軍事防禦北齊、任大將軍,爵蔣國公加授司會
570年,升任小冢宰,敷州(鄜州)刺史,涼、安二州總管,進位柱國
(隋)益州總管,進位上柱國以取代王謙
(追封)大業六年(610年),爵戴國公

梁睿(531年—595年4月13日),字恃德安定郡烏氏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涇源縣)人,西魏、北周、隋朝官員。

生平[編輯]

西魏太尉梁御之子。梁睿「少沉敏,有行檢」,自幼被宇文泰養在宮中,又命諸子與梁睿交遊,相當融洽。七歲,襲爵廣平郡公[1],累加儀同三司[2][3]

大象二年十月,梁睿率領步兵和騎兵二十萬人討伐王謙,王謙分別派遣各位將軍占據險要之地據守。梁睿奮力攻擊,屢次擊敗王謙的軍隊,蜀人大為害怕。王謙又派遣達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人率領十萬軍隊進攻利州,在利州城外堆起土山,又在地下挖掘七十多條地道,築壩引江水以灌城。當時利州總管豆盧勣的士卒不超過兩千人,晝夜拒守。經過四旬,形勢逐漸緊迫,豆盧勣於是派出奇兵攻擊敵軍,斬首數千,王謙的軍隊投降了兩千人。梁睿軍隊正好前來支援,達奚惎才退去[4][5][6]。達奚惎聽說梁睿將到,又分兵據守開遠,梁睿對將士們說:「這伙敵人占據險要,想要阻遏我軍攻勢,我們應該在他們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出擊,肯定能打敗他們。」梁睿於是派上開府拓拔宗攻劍閣,大將軍宇文敻攻巴西,大將軍趙達率領水軍入嘉陵。梁睿又派遣張威王倫賀若震於義韓相貴阿那惠等人分兵合擊達奚惎,從午時戰至申時,達奚惎的軍隊大敗[7][8]。達奚惎逃歸王謙,梁睿從劍閣入川,進逼成都。達奚惎和乙弗虔秘密派使者拜謁梁睿,請求做內應以贖罪。王謙不知道達奚惎和乙弗虔已經背叛自己,命令達奚惎和乙弗虔守衛成都,親自率領精銳士兵五萬人背靠城市列陣,又以達奚惎和乙弗虔的兒子率領左右兩軍[9][10]。梁睿進攻,王謙戰敗,將要進城,達奚惎和乙弗虔拒絕王謙進入,向梁睿獻城投降[11][12][13],楊堅認為達奚惎和乙弗虔都是反叛的主犯,命令將他們在巴蜀的市場上斬首[14][15][9][10]

梁睿平定王謙,自以為功高震主,恐被時人忌恨,遂公開接受賄賂以自壞名聲。文帝倒沒有怪罪他[16][17][18]。開皇十五年二月丁巳(595年4月13日),梁睿隨文帝至洛陽而卒[19][20],虛歲六十五。文帝封其爵位「蔣國公」,諡「襄」。兒子梁洋繼承爵位。

家庭[編輯]

父母[編輯]

  • 梁御,西魏侍中、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東雍州刺史、廣平武昭公
  • 河南元氏,元魏公主

夫人[編輯]

注釋[編輯]

  1. ^ 《隋書·梁睿傳》:睿少沉敏,有行檢。周太祖時,以功臣子養宮中者數年。其後命諸子與睿游處,同師共業,情契甚歡。七歲,襲爵廣平郡公,累加儀同三司,邑五百戶。尋為本州大中正。
  2. ^ 《隋書·梁睿傳》:魏恭帝時加開府,改封為五龍郡公,拜渭州刺史。周閔帝受禪,征為御伯。未幾,出為中州刺史,鎮新安,以備齊。齊人來寇,睿輒挫之,帝甚嘉嘆。拜大將軍,進爵蔣國公,入為司會。
  3. ^ 《隋書·梁睿傳》:後從齊王憲拒齊將斛律明月於洛陽,每戰有功,遷小冢宰。武帝時,歷敷州刺史、涼安二州總管,俱有惠政,進位柱國。
  4. ^ 《隋書·卷三十九·列傳第四》:高祖為丞相,益州總管王謙作亂。勣嬰城固守,謙遣其將達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眾十萬攻之,起土山,鑿城為七十餘穴,堰江水以灌之。勣時戰士不過二千,晝夜相拒。經四旬,勢漸迫。勣於是出奇兵擊之,斬數千級,降二千人。梁睿軍且至,賊因而解去。
  5. ^ 《北史·卷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六》:大象二年,累遷利州總管,尋拜柱國。隋文帝為丞相,益州總管王謙作亂,勣嬰城固守。謙將達奚惎等攻之,起土山,鑿城為七十餘穴,堰江以灌之。勣時戰士不過二千,晝夜相拒。經四旬,梁睿軍且至,賊解去。
  6. ^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謙所署柱國達奚惎、高阿那肱、大將軍乙弗虔、楊安、任峻、侯翕、景孱等眾號十萬,盡銳攻利州,總管、楚國公豆盧勣拒戰將四旬。
  7. ^ 《隋書·卷三十九·列傳第四》:謙將達奚惎擁眾據開遠,義將左軍擊破之。
  8. ^ 《北史·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一》;乃以睿為元帥,義為行軍總管,將左軍,破謙將達奚惎於開遠。
  9. ^ 9.0 9.1 《周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三》:達奚惎、乙弗虔等眾十萬攻利州。聞睿至,眾潰。睿乘其弊,縱兵深入。惎、虔密使詣睿,請為內應以贖罪。謙不知之,並令守成都。謙先無籌略,承藉父勛,遂居重任。初謀舉兵,咸以地有江山之險,進可以立功,退可以自守。且任用多非其才。及聞睿兵奄至,惶懼,乃自率眾迎戰。又以惎、虔之子為左右軍。行數十里,軍皆叛。謙以二十騎奔新都,縣令王寶斬之,傳首京師。惎、虔以成都降,隋文以其首謀,斬之。
  10. ^ 10.0 10.1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謙所署柱國達奚惎、高阿那肱、大將軍乙弗虔、楊安、任峻、侯翕、景孱等眾號十萬,盡銳攻利州,總管、楚國公豆盧勣拒戰將四旬。惎等諸軍聞睿將至,眾遂潰。謙所署大將軍苻子英攻巴州,又為刺史呂珍所破。睿乘其弊,縱兵深入。惎、虔密遣使詣睿,請為內應以贖罪。謙不知惎、虔之反己也,並令守成都。謙先無籌略,且所任用多非其才,及聞睿兵奄至,惶懼計無所出,乃自率眾逆戰,又以惎、虔之子為左右軍。行數十里,左右軍皆叛,謙奔新都,縣令王寶執而斬之,傳首京師。惎、虔以成都降。隋文帝以惎、虔首謀,令殺之於蜀市。
  11. ^ 《隋書·卷三十七·列傳第二》:謙又令高阿那肱、達奚惎等以盛兵攻利州。聞睿將至,惎分兵據開遠。睿顧謂將士曰:「此虜據要,欲遏吾兵勢,吾當出其不意,破之必矣。」遣上開府拓拔宗趣劍閣,大將軍宇文敻詣巴西,大將軍趙達水軍入嘉陵。睿遣張威、王倫、賀若震、於義、韓相貴、阿那惠等分道攻惎,自午及申,破之。惎奔歸于謙。睿進逼成都,謙令達奚惎、乙弗虔城守,親率精兵五萬,背城結陣。睿擊之,謙不利,將入城,惎、虔以城降,拒謙不內。
  12. ^ 《北史·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七》:謙又命高阿那瑰、達奚惎等以盛兵攻利州。聞睿將至,颭分兵據開遠。睿遣上開府拓拔宗趣劍閣,大將軍宇文瓊指巴西,大將軍趙達水軍入嘉陵。遣張威、王倫、賀若震、於義、韓相貴、阿那惠等分道攻惎,自午及申,破之。惎奔歸于謙。睿逼成都,謙令達奚惎.乙弗虔守城,親帥精兵五萬,背城結陳。睿擊敗之。謙將入城,惎、虔以城降。
  13.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四》:周梁睿將步騎二十萬討王謙,謙分命諸將據險拒守。睿奮擊,屢破之,蜀人大駭。謙遣其將達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帥眾十萬攻利州,堰江水以灌之。城中戰士不過二千,總管昌黎豆盧勣,晝夜拒守,凡四旬,時出奇兵擊惎等,破之,會梁睿至,惎等遁去,睿自劍閣入,進逼成都。謙令達奚惎、乙弗虔城守,親帥精兵五萬,背城結陳。睿擊之,謙戰敗,將入城,惎、虔以城降。
  14. ^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震弟惎,車騎將軍、渭南縣子。大象末,為益州刺史,與王謙據蜀起兵。尋敗,被誅。
  15. ^ 《北史·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三》:震弟惎,大象末,為益州刺史,與王謙據蜀起兵,被誅。
  16. ^ 《北史·梁睿傳》:睿時威振西州,夷獠歸附,唯南寧首帥爨震恃遠不賓。睿上疏曰:「南寧州,漢牂柯之地。近代已來,分置興古、雲南、建寧、朱提四郡,戶口殷眾,金寶富饒,二河有駿馬明珠,益、寧出鹽井犀角。晉泰始七年以益州曠遠,分置寧州。至偽梁,南寧州刺史徐文盛被湘東征赴荊州。屬東夏尚阻,未遑遠略,土人爨瓚遂竊據一方。國家遙授刺史,其子震相承至今。而震臣禮多虧,貢賦不入。如聞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風幸因平蜀士眾,不煩重興師旅,狎獠既訖,即請略定南寧。」文帝深納之,然以天下初定,恐人心不安,故未之許。後竟遣史萬歲討平之,並因睿之策也。
  17. ^ 《北史·梁睿傳》:睿威惠兼著,人夷悅服,聲望逾重,文帝陰憚之。薛道衡從軍在蜀,說睿勸進,文帝大悅。及受禪,顧待彌隆。睿復上平陳策,帝善之,下詔曰:「昔公孫、隗囂,漢之賊也,光武與其通和,稱為皇帝。佗之於高祖,初猶不臣。孫皓之答晉文,書尚雲『白』。或尋款服,或即滅亡。王者體大,義存遵養,雖陳國來朝,示盡蕃節,如公大略,誠須責罪,尚欲且緩其誅,宜如此意。淮海未滅,必興師旅,若命永襲,終當相屈,以身許國,無足致辭也。」睿乃止。
  18. ^ 《北史·梁睿傳》:睿時見突厥方強,恐為邊患,復陳鎮守之策十餘事。帝嘉嘆久之,答以厚意。
  19. ^ 《隋書`卷二·帝紀第二》:丁巳,上柱國、蔣國公梁睿卒。
  20. ^ 《北史·卷十一·隋本紀上第十一》:丁巳,上柱國、蔣公梁睿卒。
  21. ^ 胡戟著. 《珍稀墓志百品》. 西安: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6年8月: 58–60. ISBN 978-7-5613-8555-5 (中文(中國大陸)).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隋書·卷37》,出自魏徵隋書

參考資料[編輯]

  • 《隋書·梁睿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