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段志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段志玄

段志玄(598年—642年),名[1],以字行,初武將,齊州鄒平(今山東鄒平)人。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有功,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後裔段文昌段成式等人皆有文名。

生平

[編輯]

其父段偃師為太原書佐。李淵起兵時,授右領大都督府軍頭,大業十三年(617年),於潼關之戰擊敗擒獲隋將屈突通,授光祿大夫、開國縣侯,又從秦王李世民討伐薛舉劉武周,以功授樂遊府驃騎將軍,進封武安郡公,食邑二千戶。

在討伐王世充時,衝鋒陷陣深入敵陣,馬匹倒斃,被敵軍所擒。敵軍兩騎夾持其髮髻,在要渡洛水時,段志玄突然縱身,將二人拉墜馬下,奪得馬匹馳歸回營,敵軍數百騎在後追趕,但是迫於其勇不敢逼近。

在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權力鬥爭中,段志玄對李世民忠心耿耿,沒有接受兩人的金銀財帛誘惑,並在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中,與尉遲敬德等一起討殺李建成李元吉

太宗即位,累遷左驍衛大將軍,梁州都督,進封樊國公,食實封九百戶。又以本官檢校原州都督,統承風道行軍總管征討吐谷渾。不久父親段偃師去世離職。但很快就起復為原來的官職。

長孫皇后去世時,段志玄和宇文士及分別統率送葬的文武官員出肅章門。

貞觀十一年(637年),太宗定世封之制,被授金州刺史,改封為褒國公

貞觀十二年(638年),檢校武候大將軍,不久遷任右衛大將軍。

貞觀十四年(640年),加鎮軍大將軍。

貞觀十六年(642年)由於悲痛母親去世,哀傷導致病發,不久病逝於京師醴泉里府第,年四十五歲,贈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諡號「忠壯」。畫其圖像保存於戢武閣(凌煙閣前名)。

貞觀十七年(643年)正月,畫圖像於凌煙閣,位列第十。

家世

[編輯]
  • 祖父:段瑗,北齊平陵縣令。
  • 父親:段偃師,隋末為太原郡司法書佐,從李淵起兵,官至散騎常侍、郢州刺史、益都縣開國公,死後贈洪州都督,諡信公。
  • 兄:段會,字志合,唐朝初年,授朝散大夫。以功拜志節車騎將軍。後以守浩州之功,授開府儀同。久之,拜左驍衛朔坡府折衝都尉、曲沃縣開國男。永徽三年七月十七日(652年8月26日)終於尚書省司勛第,春秋五十九。葬洛陽邙山。妻呂氏(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永徽四年十一月十九日(653年12月14日))。
  • 弟:段志感,貞觀十六年段志玄臨終前被太宗授予五品左衛郎將。
  • 兒子:段瓚,襲封褒國公,武則天時官拜左屯衛大將軍。
    • 孫子:段懷簡,襲封褒國公,玄宗開元年間官至太子詹事。
    • 孫子:段懷古。
    • 孫子:段懷藝,坊州刺史。
  • 兒子:段瓘,符璽郎、朝邑令。
    • 孫子:段懷昶,德州參軍。
      • 曾孫:段承宗(686—753年),晉陵郡長史。第二子段銑。
    • 孫子:段懷晈。
    • 孫子:段懷晏。
  • 兒子:段珪
    • 孫子:段懷本,禮部郎中、蘇州刺史。

段志玄碑

[編輯]

貞觀十六年(642年)立。原存於陝西醴泉縣昭陵鄉莊河村北約150米處段志玄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館。碑身高3.34米,寬1.05米,厚35厘米。碑額篆書,題《大唐故右衛大將軍揚州都督段公之碑》十六字。碑文正書,共32行,滿行65字,碑中部以下鏨損嚴重。撰文者和書者皆不詳。

唐故輔國大將軍右衛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段公碑銘
  蓋聞經邦致治,必資輔相之士;折衝禦侮,實賴將帥之臣。是以尚父鷹揚,〇〇周於郟鄏;淮陰〇〇,定〇〇於〇〇。亦有(闕十九字)聲雅頌,騰芳史冊,存與日月爭暉,沒與金石不朽。至於拔萃著美,搴旗馳譽,繼雲和〇〇,〇驊騮之逸軌,其唯忠壯公乎?公諱雄,字志玄,齊郡鄒平人也。若夫岱宗隱嶙,崇基冠於眾邱;長河浩汗,洪源導於積石。是以庭堅作士,西周〇伯陽之教;干木作師,東海望經明之績。煥乎方策,豈不然歟?祖瑗,齊平陵縣令、〇川太守。德光雅俗,政洽唯良。考偃師,散騎常侍、益都縣開國公,贈洪州都督、八州諸軍事,諡信公。勤邁中涓,功銘庸器。公稟峻極之秀氣,〇淳粹之〇〇,〇〇〇〇孝〇,踐〇基於忠烈。儀表瑰奇,器量宏遠。峨峨焉,猶曾峰之跱嵩霍;滔滔焉,若清流之登江漢,故能齠年立志,冠歲知名。質性方直,〇希於汲黯;交結豪傑,〇〇〇〇〇。〇〇隨大業中,薄伐遼左,公召募從征,年始十四。夫兵戰,凶危也;遼碣,遐阻也。童牙而從兵戰,忘身而涉遼碣,〇〇之識,基於是矣!高祖道踰湯武,〇〇〇〇;今上地兼魯衛,爰始登庸。公附翼方舉,攀光旭旦,委質邁奔走之臣,就列踰蜀漢士。初〇軍頭、朝散大夫,從上破西河,遷朝請大夫。又從破宋老生於霍邑,遷銀青光祿大夫。昔舞陽策名,從沛邑而力戰;子衛效命,臨昆陽而先登。永〇茂勛,方駕前烈。又與柴紹、劉文靜破桑顯和、屈突通,累遷右光祿大夫、上柱國,封臨濟縣侯,食邑一千戶。又從上討薛舉、劉武周,以功授樂游府驃騎將軍,進封武安郡公,食邑並前二千戶。公勇冠三軍,氣高〇戰,躍馬電發,則〇〇必摧;搴旗〇〇,則堅城〇拔。是以紆金章於岩廊,苞舉樊酈;分桓珪於奧壤,牢籠寇鄧,君子以為宜哉。又從上破王世充,〇〇〇第一,公〇〇授太子〇〇,尋遷〇〇〇〇〇〇。上初踐少陽,無忘惟舊,除左虞候率。及膺寶命,言念嘉庸,拜左驍衛將軍。若乃盡節兩朝,(闕十字)踰方召於往〇。〇〇〇勒彫戈,忠孝〇令,孰能恩隆善賞,禮優夜拜者哉?俄賜別食封四百戶,遷左驍衛大將軍,又為梁州刺史、懷雍岐三州諸軍事、尋進封樊國公,食邑三千戶。別賜食封五百戶,通前九百戶。又以本官檢校原州都督,又統承風道行軍,討吐谷渾。丁父憂,未幾起複本任文德皇後山陵檢校右武候大將軍,總(闕十字)之功,〇紀於玉府;加等進秩之寵,歲重於周行。而司勛授冊,天下所以勸善;良史執簡,後昆所以欽風。〇〇覽前書,深惟近代。周之五等,既貽弊於後王;漢之六〇,〇〇〇於〇世。乃授公使持節金州諸軍事、金州刺史,子孫承襲。改封褒國公,食邑如故。與司徒趙國公等同受冊命。從謁獻陵,〇檢校武候大將軍,尋遷右衛大將軍,〇〇〇〇〇〇。外〇〇〇,〇〇衛而齊聲;內典鉤陳,與辛趙而方軌,非聖帝不能疇茂績,非奇才不能取高位。於是見君臣之合契,唱和之如一焉。又丁母憂,尋奪情複本職。公孝〇〇發,〇禮夙著。腰劍〇錡,懷蓼莪而疚心;泣血苫廬,瞻几筵而增絕。銜恤成疾,致毀遽漸。中使結轍於里閭,名醫韜奇於藥劑。上〇〇心膂,慈深覆育,親降鑾蹕,就〇〇問。既班〇貴,又詣所言。公銘戴恩私,對揚忠到。城郢之志,豈惟楚臣;慎赦之言,寧慚漢相。既而子輿日棘,平仲不〇。類彼劉〇,游〇宗而長〇;〇〇〇〇,〇〇〇而〇歸。以貞觀十六年〇月十八日,薨於京師之醴泉里第,春秋卌五。上情深悼傷,舉哀於別次。雖漢後之痛第孫,晉君之悲仁祖,方之蔑如。〇〇〇詔曰:「〇〇之道,〇〇於念功;勸善之義,寔深於追往。故鎮軍大將軍、右衛大將軍、褒國公段志玄,器宇敦確,風略沉毅。委質運始,宣力霸圖。效勇節於麾旌,功勒〇〇鼎〇。〇〇〇〇,誠〇金石。方〇〇歷,永寄心膂,與善冥默,奄焉殞喪。震悼之情,倍深傷惜;哀榮之典,宜加恆數。可贈輔國大將軍、使持節都督揚和滁潤常宣歙七州諸軍事、揚州刺史,余官勛並如故。於昭陵〇側賜〇塋地並東園秘器。葬事所須,並宜官給。賻布絹五百段、米粟一千石。四品一人監護。其儀仗送至墓所,仍送還宅。」上又追懷功烈,乃詔司存圖形於戢武閣,太常考行,諡曰忠壯公。禮也。惟公氣岸崇峻,牆宇〇深。戲樹幡旗,幼懷〇〇。(闕十一字)才。猛志凌雲,扼貔貅而靡懼;高節邁俗,觸雷霆而不驚。逮乎河出馬圖,腰佩〇紐。爵兼千乘,裂〇〇之膏腴;位〇〇〇,極漢庭之榮寵。忠(闕九字)之道,克申於家國;仁義之風,不愆於出內。懷公孫之不伐,慕考甫之循牆。行戒剛強,晦其扛鼎之力;言思木訥,韜其湧泉之慮。加以敦睦宗族,久〇〇〇。怡怡於昆季,恂恂乎鄉黨。靈府洞開,恕已以及物;仁心天發,輕財以濟貧。豈非朝廷之爪牙,人倫之領袖者已!故吏〇正等,慨徽音之遂往,懷遺愛而增慟。〇請書(闕七字)。漢之房〇,尚〇碑於甘〇;晉之庾亮,猶勒銘於江表。況乎誠著草昧,功參征伐,顧灌〇而俯視,軼寇賈而長驅,豈可使改名之客不睹於琬琰,〇葬之(缺十字),為其頌曰:
方叔詠周,條侯稱漢。東都御錄,昭伯翦亂。西晉握圖,〇治作翰。美矣人傑,於焉〇貫。
奇節自然,環姿〇發。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方虧日月。氣薄霄漢,〇高雲闕。
王業肇建,帝道既融。策名若水,披荊漢中。腰鞬靖難,提戟臨戎。斬良賈勇,括羽定功。
鑄〇〇職,刑馬胙土。〇〇〇〇,入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社之榮,超張邁許。
志大心小,位隆德盛。奉國忘身,惴惴畢命。事親竭力,蒸蒸表行。蒞事以勤,臨下以敬。
銜恤在疚,奪情〇職。倉巨愈遲,毀深〇〇。〇〇〇〇,〇〇盡力。藏舟難工,奔義易昃。
冕旒興哀,縉紳掩淚。恩踰九列,禮亞三事。何以贈之,戎章〇備。何以送之,鉦車按轡。勒銘貞石,義兼庸器。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68》,出自劉昫舊唐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089》,出自《新唐書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參考資料

[編輯]
  • 《舊唐書》
  1. ^ 《昭陵碑石》案:碑云:公諱口,字志玄。世以字行,其名已泐,本傳亦未及,然據昭陵現存碑石,其名似可推知。據本書《許洛仁碑》云:「武德開元,拜三衛車騎,侯君集、段雄、喬軌,並幕府功臣,悉在部內。」此「段雄」者,既稱「幕府功臣」,而唐史未見其人。以揚雄嘗作《太玄》測之,疑段志玄即名「雄」也。[來源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