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江曉

大明工部右侍郎
籍貫 浙江杭州府仁和縣
字號 字景熙,號瑞石
出生 成化壬寅三月二十一日
逝世 卒年不詳
配偶 娶沈氏
親屬 (子)江圻
出身
  • 弘治十四年辛酉科舉人
  • 正德三年戊辰科同進士出身

江曉(1482年—?),字景熙,號瑞石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編輯]

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浙江鄉試第十名舉人,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二甲第六名進士。歷任兵部車駕司郎中,改吏部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七月升山東左參政,升山西右布政使,九年(1530年)三月升應天府府尹,十一年丁憂歸。十三年九月服闋,復除原職。十五年四月升工部右侍郎,十八年正月加二品服色,明世宗將南巡,命江曉巡視督理經行橋道。江曉領禮部刊定聖駕往承天府欽限駐蹕程次以行,逾二日方至涿州,及會眾官,又失傳示。於是巡按直隸監察御史胡守中論其違慢。得旨:江曉不以朝廷公務為重,恣肆稽延,有負委任,令自陳狀已。下曉行在鎮撫司拷訊,遂黜為民。卒後贈工部尚書[1]

家族[編輯]

曾祖江通,封禮科給事中;祖父江玭,山東布政使司右參政 贈太中大夫資治少尹;父江瀾,南京禮部尚書 贈資德大夫太子少保。母王氏(封太夫人)。具慶下。兄江曙、江時,弟江昕、江暉、江曜、江昉、江曄。

祖父江玭、父江瀾、弟江暉、子江圻、孫江鐸均為進士出身[2]

參考文獻[編輯]

  1. ^ 《浙江通志》:曉字景熙,仁和人,瀾之子。正德進士,歷兵部車駕司郎中,改吏部,出為山東參政,陟山西右布政使,條陳體國便民六事,悉見施行。歲大祲,太原、平陽民多轉徙,曉極力賑濟安輯,所全活以萬計。庚寅,擢應天府尹,復條奏職掌十事。上嘉之,有體國為民之褒。歲旱蝗,祈禱,甘澍隨降,蝗亦尋滅。至秋復旱,乃發倉賑之,所活又數十萬人。入為工部右侍郎。值駕巡承天,命曉先出警道。御史胡守忠恐臨時愆誤,欲先論曉以分己責,乃誣奏曉稽誤,遂逮詔獄。獄吏孫綱竟考致其獄,勒停為民。卒,贈工部尚書。
  2. ^ ·張廷玉等,《明史》(卷228):「祖曉,嘉靖中工部侍郎。父圻,萬曆初廣西提學僉事。父母疾,嘗藥舐糞。居喪寢苫三年,經寢室必俯其首,妻經夫廬亦然。卒,門人私諡為孝端先生。自玭至鐸五世皆進士。而曉弟暉,正德中為庶吉士,與舒芬等諫南巡受杖。世宗時,由編修出為河南僉事。鐸登第在萬曆二年。授刑部主事。累官山西按察使,擢巡撫偏沅。夾攻楊應龍有功,與郭子章皆蔭一子世錦衣指揮。丁母艱去。奪情,命留討皮林諸洞蠻,平之。詳具陳璘傳。以勞疾歸。卒,贈兵部右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