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法國—塞爾維亞關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法國-塞爾維亞關係
雙方在世界的位置

法國

塞爾維亞

法國-塞爾維亞關係法國塞爾維亞之間的外交關係。法國第三共和國塞爾維亞王國於1879年1月18日建立外交關係。[1]這兩個國家都是聯合國歐盟高峰會、和平夥伴關係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的成員。在1999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造成的短暫中斷後,法國與塞爾維亞(當時的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的外交關係於2000年11月16日恢復。[1][2]自2006年以來,塞爾維亞一直是法語國家及地區國際組織的觀察員。[3]此外,法國是歐盟成員國,塞爾維亞是歐盟候選國。有7萬到10萬塞爾維亞後裔居住在法國。

法國總統上一次對塞爾維亞進行正式訪問是在2019年7月,當時法國國家元首埃馬紐埃爾·馬克龍訪問了塞爾維亞。

歷史

[編輯]

塞爾維亞和法國歷來關係密切。1999年,法國參與了北約對南斯拉夫的轟炸和科索沃戰爭,這對塞爾維亞造成了嚴重衝擊,但自2000年以來,這種情況一直在改善。

法國出生的塞爾維亞安茹公主海倫在13世紀建立了格拉達克修道院
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掛毯(16世紀),收藏於舍農索城堡,以科索沃戰役為主題

雙方之間最古老的可能接觸是塞爾維亞的史蒂芬·烏羅什一世和安茹的海倫的婚姻。 法國和塞族人的首次重要接觸始於19世紀,當時法國旅行作家首次寫出有關這個巴爾幹國家的文章。[4]在19世紀,塞爾維亞革命領袖卡拉喬爾傑·彼得羅維奇給拿破崙致了敬意,而在法國議會上,維克多·雨果發表講話,要求法國協助塞爾維亞並保護塞爾維亞人免受鄂圖曼帝國的荼毒。[5]隨後,兩國關係迅速發展,塞爾維亞人民看到了一個偉大的新朋友——「強大的法國」,它可以保護他們免受鄂圖曼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的傷害。[4]塞爾維亞和法國之間的關係持續改善,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抗共同敵人的「共同鬥爭」達到了頂峰。戰前,法國通過修建鐵路、開設法國學校、領事館和法國銀行贏得了塞爾維亞人的同情。這一時期的幾位塞爾維亞國王以及大部分未來的外交官都曾在巴黎的大學學習。[4]塞爾維亞人獲得了親法意識,因為所有這些活動使他們遠離了奧斯曼和哈布斯堡帝國。[4]直到1914年,塞爾維亞-法國聯盟甚至威脅到了對俄羅斯的傳統傾向。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向塞爾維亞提供了大量的人道主義和軍事援助,包括在戰爭結束時幫助撤離兒童、平民和軍人,以及法國報紙頭條的支持。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德國的政治影響力變得不那麼重要,法國成為南斯拉夫王國的主要影響力,法國文化受到塞爾維亞精英的青睞。[6]

1916年,塞爾維亞攝政王亞歷山大一世和法國總統雷蒙·普恩加萊

被稱為「巴黎人」的四代國家精英成員在現代塞爾維亞的政治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世紀的塞爾維亞,自由主義者、進步主義者、激進分子和獨立激進分子追求並塑造了現代政治原則和價值觀。實施並創造性地改編法國模式和理論,「巴黎人」為塞爾維亞的民主化和歐洲化做出了貢獻,並在一戰前法國對其政治和文化的影響中占據了顯赫的地位。[7]此外,許多著名的塞爾維亞畫家在法國接受教育並工作,主要是在巴黎。[8]在整個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法語是學校里的第二語言,在塞爾維亞王國,法語是第二語言。[9]

法國的影響在借鑑法國模式的文學作品中是顯而易見的。這種影響被解釋為「法國和塞爾維亞的心理和法語和塞爾維亞的語言之間有很強的精神相似性」,[10]它在「貝爾格勒風格」的創造中發揮了根本作用。[11]

一些法國遊客寫道:「塞爾維亞是世界上最親法的國家。」[10]

1930年,南斯拉夫雕塑家伊萬·梅斯托洛維奇的作品在貝爾格勒中央的卡勒梅丹公園落成

即使在今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行動和聯盟仍然在大量塞族人的集體意識中根深蒂固。[4]1964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和法國簽署了為期6年的雙邊貿易協定,該協定向南斯拉夫提供了法國向經合發組織成員國提供的同樣的貿易條件,這些國家為南斯拉夫同歐洲經濟共同體的關係的進一步發展作出了貢獻。[12]

科索沃

[編輯]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a]宣布從塞爾維亞獨立,法國成為最早承認科索沃獨立的國家之一。維基解密的一份報告顯示,法國已經明確表示,如果不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塞爾維亞就不能加入歐盟。[13]法國參與了1999年北約對南斯拉夫的轟炸,這導致了聯合國對科索沃的管理,並最終導致了塞爾維亞不承認的獨立。法國目前有1368名士兵作為北約領導的科索沃維和部隊在科索沃服役。最初駐科部隊有7000名法國士兵。[14]

合作

[編輯]

隨著2003年3月26日簽署《國家間條約繼承協定》,兩國之間鞏固條約地位的程序已經完成。 在條約中,最重要的是:《保護投資協定》(1974年); 《避免雙重徵稅協定》(1974年); 《社會保障公約》(1950年); 《文化合作協定》(1964年); 公路運輸協定(1964年)。[1]2005年,兩國貿易額為4538.27億美元。[1]2011年4月,塞爾維亞總統鮑里斯·塔迪奇和法國總統薩科齊在巴黎簽署了一份政治宣言,旨在支持塞爾維亞加入歐盟。[15]2024年8月29日,塞爾維亞簽署購買12架法國陣風戰機的協議。[16]

常駐外交使團

[編輯]
  • 法國在貝爾格勒設有大使館。
  • 塞爾維亞在巴黎設有大使館,在斯特拉斯堡設有總領事館。

注釋

[編輯]
a.   ^ 科索沃是一個在科索沃共和國塞爾維亞共和國之間的爭議領土。科索沃已於2008年單方面宣布獨立並成立了科索沃共和國,但塞爾維亞仍堅持認為科索沃是其主權領土的一個自治區聯合國193個成員國中有113個已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地位。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Serbi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bout relations with France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June 30, 2011,.
  2. ^ France and Serbia Political relations. [2021-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8). 
  3. ^ Serbia at www.francophonie.org. [2021-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9). 
  4. ^ 4.0 4.1 4.2 4.3 4.4 Sretenović, Stanislav, Francusko-srpski odnosi u XIX i XX veku (PDF), Belgrade, Serbia: Institut za međunarodni politiku i privredu, 2009 [2021-02-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7-07) 
  5. ^ Quotations from Victor Hugo. www.poemhunter.com. [2021-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9). 
  6. ^ Gašić, Ranka. Beograd u hodu ka Evropi: Kulturni uticaji Britanije i Nemačke na beogradsku elitu 1918–1941. Belgrade: Institut za savremenu istoriju. 2005: 8. ISBN 86-7403-085-8. 
  7. ^ Bataković, Dušan T. French Influence in Serbia 1835-1914. Four Generations of 'Parisians'. Balcanica. 2010, (XLI): 93–129 [2021-02-08]. ISSN 0350-7653. doi:10.2298/BALC1041093B.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1) (英語). 
  8. ^ Gašić, Ranka. Beograd u hodu ka Evropi: Kulturni uticaji Britanije i Nemačke na beogradsku elitu 1918–1941. Belgrade: Institut za savremenu istoriju. 2005. ISBN 86-7403-085-8. 
  9. ^ Gašić, Ranka. Beograd u hodu ka Evropi: Kulturni uticaji Britanije i Nemačke na beogradsku elitu 1918–1941. Belgrade: Institut za savremenu istoriju. 2005: 149. ISBN 86-7403-085-8. 
  10. ^ 10.0 10.1 Bataković, Dušan. On Parliamentary Democracy in Serbia 1903–1914 Political Parties, Elections, Political Freedoms. Balcanica. 2017, XLVIII. 
  11. ^ Samardžić, Radovan. La langue littéraire serbe et l’influence française à la fin du XIXe et au début du XXe siècle. Relations franco-yougoslaves (Institut d』histoire). 1990: 85–90. 
  12. ^ Tomanović, M. (1965). Hronika međunarodnih događaja 1964. Belgrad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Economics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8-16., p.237. (in Serbo-Croatian)
  13. ^ France: Serbia may not be part of EU without recognizing Kosovo. www.albeu.com. [2021-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8). 
  14. ^ "Kosovo Force (KFOR)" Portuguese Web Archive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10-05 www.nato.int Link accessed 21-07-09
  15. ^ Serbia, France sign strateg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2021-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9). 
  16. ^ 塞尔维亚与法国签署多项协议. 人民網. 2024-08-30 [2024-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31)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