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浦通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浦通修(1920年10月—2009年9月11日),江蘇省嘉定縣(今屬上海市)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校,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員。[1]

生平[編輯]

1936年,浦通修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京市學聯。1939年在抗大一分校學習。194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抗大一分校、抗大總校政治教員、政治文化主任教員。1944年,在太岳軍分區四分區政治部任科長。1946年到1947年,歷任太行山區民主建國軍第一師政治部主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十縱隊三十旅政治部主任。1948年,任桐柏軍區一分區政治部主任兼88團政委。

五十年代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二軍第126師政委。1955年,獲授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大校軍階。[1]

1959年廬山會議後,浦通修受到了不公正對待。1960年4月,擔任軍委總政治部八一雜誌社副總編輯。1961年8月,擔任防化兵學院政治部主任。1964年,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部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1]

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9月,國務院決定向各部委派出軍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營房部副部長樊省軒在9月20日進駐糧食部任軍代表,副軍代表由翟夢僧擔任。在清查五一六運動中,1970年至1971年,糧食部在軍代表樊省軒的領導下,製造了一個以朱相遠(原糧食部科學研究設計院綿陽所技術員)、廖祝南(原糧食部辦公廳辦事員)為「黑頭目」,陳國棟(原糧食部副部長、黨組書記)、浦通修(原糧食部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為「黑後台」的「五一六」陰謀集團案。此案造成糧食部全部約780人中,約120人被打成「五一六」分子,多人被毆打致殘,兩人被整死。[2]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77年,浦通修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副部長。[1]

浦通修是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1]

2009年9月11日,浦通修在北京病逝,享年89歲。[1]

家庭[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教育部原副部长浦通修同志逝世,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10月10日. [2013年4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2. ^ 陳其陣,痛憶糧食部清查「五一六」,炎黃春秋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