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海錯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海錯圖
《海錯圖》第四冊封面
作者聶璜
語言文言文
成書年代清代康熙年間
連載狀態卷數:4冊
《海錯圖》中描繪的

海錯圖》,清代康熙年間一部主要描繪海洋生物的圖譜,由聶璜繪製,共四冊。雍正四年(1726年),被太監蘇培盛搜羅入,現第一、二、三冊,共三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第四冊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1][2][3]

「海錯」中的「錯」,意為錯雜;「海錯」一詞,意指種類繁多的海生物。《海錯圖》的作者為聶璜,據作者自述,聶璜單字存,號存庵,浙江省杭州府錢塘縣人,生於明末清初之際,年輕時曾在杭州學畫,一生遊歷諸地,終生未仕。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聶璜集稿謄繪,初步完成了《海錯圖》的創作。雍正四年(1726年),時值編纂《四庫全書[4],清廷在全國收斂書籍之時,太監蘇培盛將《海錯圖》帶入民國時期,日軍侵華,故宮文物南遷,輾轉之中,《海錯圖》被分開,三冊留在了北京故宮博物院,一冊被帶到台北故宮博物院[1][3]

《海錯圖》創作之時,四冊的順序是以龍蝦一冊在前,魚虎等三冊在後;清宮收藏後,魚虎等三冊則被調到前面,龍蝦一冊成為第四冊。《海錯圖》全書共繪圖370餘幅,描繪了魚蝦蟹貝等諸多海生物,還記載了其傳說掌故,兼具藝術、科學,以及文史之妙,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海洋生物典籍。[1][3]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鄒振環. 《海错图》与中西知识之交流. 紫禁城 (北京: 故宮博物院). 2017, (03): 124-131 (中文(中國大陸)). 
  2. ^ 張辰亮. 海错图笔记.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086-6906-9 (中文(中國大陸)). 
  3. ^ 3.0 3.1 3.2 吳旭文; 楊德漸; 徐奎棟. 聂璜和《海错图》. blog.sciencenet.cn. 2019-11-21 [2020-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6) (中文(中國大陸)). 
  4. ^ 此處有誤,四庫全書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才開始編纂,此處或應為《古今圖書集成》,該書雍正四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