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清泉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清泉節,即蘇乃孜(「蘇」的意思是「水」,「乃孜」指祭祀活動[1]:51),是中國新疆哈密地區伊吾縣下馬崖的一個傳統節日,每年6月初舉辦,以整修水利、節約用水為目的,2007年列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和伊吾縣「伊水文化旅遊節」旅遊項目[1]:61

下馬崖夏季極其炎熱,地表用水缺乏,但地下水資源豐富,當地人每年都要挖地下水渠來獲取飲用水,這是清泉節產生的根本原因。[1]:52

歷史[編輯]

清泉節的具體起源日期已經不可考證,當地人傳說是18世紀中期拜城的維吾爾族人奴魯孜叔侄三人前往關內經商時,路過下馬崖,看到當地的清泉和野駱駝、野驢、野黃羊,覺得是一個適宜定居的地方,所以決定不再經商、他們接來拜城的家人,在這裡住下來。這也是「下馬崖」的來歷。某一年大旱,人們向天祈禱,於是從地底湧出清泉,為了紀念這件事,故有清泉節。[1]:53

形式[編輯]

它在每年六月由當地耆老主持,具體日期傳統上一般是6月8日。他們在主麻日宣布清泉節的準備活動[1]:55,組織當地人準備食物、籌備百家宴(乃孜阿亞)、捐贈物資、品嘗清泉,也會有木卡姆麥西熱甫演出[1]:51。2007年成為伊吾縣「伊水文化旅遊節」旅遊項目後,日期定為6月9日。[1]:63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王建朝. 乐器田野——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传统音乐研究为例.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7. 
  2. ^ 新疆下马崖“清泉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國新聞網. 2013-06-13 [2020-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3).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