澥浦都神殿

座標30°02′20.3″N 121°36′17.8″E / 30.038972°N 121.604944°E / 30.038972; 121.60494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澥浦都神殿
都神殿戲台建築南側
鎮海區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澥浦鎮匯源社區城門口73號
時代民國
登錄2000年12月

澥浦都神殿,位於中國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澥浦鎮匯源社區城門口73號,始建於明代,現存建築建於民國9年(1920年)。2000年12月,澥浦都神殿被公布為鎮海區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編輯]

澥浦都神殿初建於明代後期,在清朝乾隆年間擴建,由中軍殿、前殿、戲台、看樓、大殿、流芳廳、角亭組成,位於舊時鳳凰山腳(現中國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澥浦鎮匯源社區城門口73號)。[1]一般都神殿是供奉張元伯、劉元達、趙公明、鍾七秀(或作鍾士秀)、史文業等五位治瘟之神,澥浦都神殿則用於供奉五位因幫助戚家軍抗擊倭寇而犧牲的無名百姓,希望他們能像五位治瘟之神一樣靈驗,舊時也在此舉辦廟會[2] 現存建築僅有民國九年(1920年)重建的戲台、看樓。2000年12月,澥浦都神殿被公布為鎮海區文物保護單位[3]

結構[編輯]

澥浦都神殿整體坐北朝南,初有前中後3座大殿。都神殿內左右山牆擁有大量雕刻,有一定藝術與歷史價值。[4]中殿建有占地25平方米的戲台,為螺旋形木結構藻井建築,戲台頂部有使演唱擁有回聲的「響銅」,周圍欄杆均為鑲金雕刻,兩側有作看台之用的東西廂房。[2]現後殿已損毀,剩餘部分為位於中殿、前殿的戲台、看樓以及門樓,占地302平方米。看樓面闊各三間兩層一弄,進深兩柱五檁,為硬山頂磚木抬梁結構建築,門樓面闊五間兩層,中開三門,進深三柱五檁前廊,為歇山頂磚木結構建築,戲台為歇山頂磚木結構建築。[5]

澥浦都神廟會[編輯]

舊時,為祭祀為抗倭獻身的五位百姓,在農曆五月廿五日前三日到後三日於澥浦都神殿戲台上唱6日大戲,澥浦都神廟會是鎮海北區一帶規模、影響最大的廟會。[2]

圖片[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镇海其它景点简介. 寧波市鎮海區風景旅遊管理局. 2016-05-04 [2017-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2). 
  2. ^ 2.0 2.1 2.2 劉思妤. 镇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掠影之九. 鎮海區新聞中心. 2011-12-13 [2017-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2). 
  3. ^ 镇海区2000年大事记. 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政府. 2007-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3). 5日,區政府鎮政[2000]49號文件,同意"貴駟父子進士亭,里新屋明代石牌樓,蟹浦都神殿戲台、蟹浦月洞門,覲祖橋,邵逸夫舊居、徐宅、傅宅、朱仁房大屋、孔廟大成殿、葉氏義莊"等11處,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4. ^ 陳飾. 澥浦都神殿:古殿依稀说往事. 鎮海區新聞中心. 2012-10-25 [2017-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7). 
  5. ^ 澥浦都神殿. 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2005-12-30 [2017-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