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的布魯圖斯
特洛伊的布魯圖斯(英語:Brutus of Troy)或稱布魯特(英語:Brute),是傳說中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的後代,也是中世紀英國傳說中不列顛王國的創造者與第一任國王。關於他的傳說首次出現於9世紀的僧侶南尼厄斯編纂的《歷史上的不列顛》,但最著名的記載則出自12世紀史學家蒙茅斯的傑弗里所作的《不列顛諸王史》。然而他並未在任何古典時代的著作中被提及,因此現代大多認為他並非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
《歷史上的不列顛》
[編輯]《歷史上的不列顛》一書中稱不列顛島的名字來源於布魯圖斯,一位征服了西班牙的羅馬執政官。這一記載很可能與布魯圖·卡萊蘇斯有關,他在公元前138年平定了遠西班牙。而書中隨後記述了一個發生於羅馬建立之前,而且細節更加豐富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布魯圖斯是埃涅阿斯的孫子或曾孫。
根據李維和維吉爾等人所著的文獻,《歷史上的不列顛》一書記述了埃涅阿斯在特洛伊戰爭後於義大利定居,而他的兒子阿斯卡尼俄斯建立了羅馬的前身之一阿爾巴朗格城。阿斯卡尼俄斯結婚後,他的妻子懷孕。而在另一個不同版本中,這個父親則是西爾維烏斯,在《歷史上的不列顛》中是埃涅阿斯的次子,而在其他一些版本中則是阿斯卡尼俄斯的兒子。一名魔法師被阿斯卡尼俄斯請來預言這個孩子的未來,魔法師聲稱這將會是個男孩,而他會成為整個義大利最勇敢和最被世人敬愛的人。出於嫉妒,憤怒的阿斯卡尼俄斯將魔法師處死。他的妻子隨後死於難產。
這個名為布魯圖斯的男孩後來意外地用箭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因此被逐出義大利。在遊歷了第勒尼安海諸島並穿過高盧(他在此建立了圖爾城)後,布魯圖斯最終到達了不列顛島(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並在此繁衍後代。在他統治不列顛的時期,以利擔任以色列人的士師,而約櫃則被非利士人虜獲。[1]
在另一個版本的《歷史上的不列顛》中,布魯圖斯是阿斯卡尼俄斯之子西爾維烏斯的兒子,其家譜可以追溯到挪亞之子含姆。[2]而另一個章節中的族譜則與此不同,布魯圖斯被記述為傳說中的羅馬國王努馬·龐皮留斯(阿斯卡尼俄斯之子)的曾孫,血統可以追溯至挪亞之子雅弗。[3]這些將特洛伊人的血統追溯至《聖經》人物的記載實際上與古典時期大多數將特洛伊王室血統追溯至希臘諸神的族譜相衝突。
《歷史上的不列顛》中也提到了另一位布魯圖斯,他是首位登陸歐洲定居的阿蘭努斯(Alannus)的孫子。據稱阿蘭努斯是雅弗的兒子,布魯圖斯是阿蘭努斯之子黑斯欣(Hisicion)的兒子。布魯圖斯的三個兄弟,法蘭克斯(Francus)、羅馬努斯(Romanus)和阿蘭曼努斯(Alamanus),也分別成為了其他幾個歐洲主要民族的祖先。[4]
《不列顛諸王史》
[編輯]傑佛里的著作中講述了和《歷史上的不列顛》中幾乎一樣的故事,但增添了很多細節。[5]在書中,布魯圖斯被確定為阿斯卡尼俄斯的孫子,他的父親是阿斯卡尼俄斯之子西爾維烏斯。被請來預言這個孩子命運的魔法師準確地預言了布魯圖斯未來將殺死他的父母。這個預言通過與《歷史上的不列顛》中一樣的方式變成了現實,布魯圖斯因此被流放。他流浪到希臘,發現一些特洛伊人的後代淪為了希臘人的奴隸。他成為了他們的領袖,經過與希臘國王龐德拉蘇斯(Pandrasus)的一系列戰爭,特洛伊人最終俘虜了龐德拉蘇斯。布魯圖斯將龐德拉蘇斯作為人質,迫使他同意給這些特洛伊人自由。他娶了龐德拉蘇斯的女兒伊尼戈(Ignoge),向國王索要了航行用的船隻與補給品,率領他的人民揚帆遠航。
特洛伊人途中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島上登陸,並在那裡發現了一個供奉女神黛安娜的廢棄神廟。在向女神獻上祭品後,布魯圖斯在祭壇前睡著了。在夢中,女神向布魯圖斯啟示,要他一路向西航行,穿過高盧,在一座只有巨人居住的島嶼上定居。
在經歷了北非的一系列冒險並與塞壬海妖近距離接觸後,布魯圖斯在第勒尼安海岸邊遇到了另一群流亡的特洛伊人,他們在他們的首領、強大的戰士康林紐斯的率領下加入了布魯圖斯的隊伍。在高盧,由於康林紐斯未經允許就在阿基坦的森林中捕獵,特洛伊人與阿基坦國王、皮克特人戈法爾之間爆發了戰爭。布魯圖斯的侄子圖爾努斯(Turnus)在戰鬥中陣亡,布魯圖斯因此將埋葬他的地方命名為圖爾城。特洛伊人贏得了多場戰鬥,但考慮到高盧人具有人數優勢,他們撤回了船上,向北航行至當時被稱作阿爾比恩的不列顛島。他們在托特尼斯海岸登陸,並擊敗了當地的巨人。
布魯圖斯按照自己的名字,將島嶼命名為不列顛,並成為第一任不列顛國王。康林紐斯則成為了不列顛西南部地區的領主,並將自己的封地按自己的名字命名為康沃爾。[6]在舉行一次慶典時,不列顛人受到了巨人的騷擾。不列顛人殺死了幾乎所有入侵的巨人,只有他們的首領、最大的巨人戈格馬戈格被留了一條命,因為康林紐斯想要與他進行一次角斗比賽。在比賽中,康林紐斯將巨人扔下懸崖摔死。
布魯圖斯之後再泰晤士河岸邊建造了一座城市,稱之為特洛亞·諾瓦(Troia Nova),即新特洛伊。後來,由於詞語的訛誤,他被稱作特里諾文圖姆(Trinovantum),即現在的倫敦。[7]他頒布了律法,並統治了不列顛二十四年。他死後葬在特里諾文圖姆,整個島嶼由他的三個兒子:羅科里努斯(統治英格蘭)、坎伯(統治威爾斯)、奧爾巴克圖斯(統治蘇格蘭)分別統治。
遺產
[編輯]關於《不列顛諸王史》的早期翻譯和改編作品,如魏斯的諾曼語作品《布魯特傳奇》(Roman de Brut)、雷亞孟的中古英語作品《布魯特》(Brut),都以布魯圖斯命名。而「Brut」這個詞漸漸成為英國編年史的代稱,如《不列顛諸王史》的一個中古威爾斯語譯本即名為《Brut y Brenhinedd》(諸王的編年史)。《Brut y Tywysogion》(諸親王編年史)是一部記述從7世紀直至失去獨立地位的所有威爾斯統治者的史書,雖然其中全部為信史,沒有傳說成分,但由於其書名受到了傑佛里的著作的影響,因此某種程度上可以算作《不列顛諸王史》的「續篇」。早期的英國編年史作者,如貝弗利的阿爾弗雷德、尼古拉斯·特里維特、威爾斯的傑拉德等都將布魯圖斯作為他們史學著作的開篇。近代之前,布魯圖斯建立不列顛的傳說一直被認為是真實的歷史,如1577年的《霍林斯赫德編年史》就將布魯圖斯的傳說作為史實記載。
18世紀英國詩人希爾德布蘭·雅各布為布魯圖斯寫了一篇敘事詩《特洛伊人布魯圖斯,大英帝國的建立者》(Brutus the Trojan, Foun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並以此對應關於埃涅阿斯建立羅馬的史詩《埃涅阿斯紀》。[8]
《不列顛諸王史》中提到布魯圖斯與追隨者在今德文郡的托特尼斯登陸。托特尼斯前街的一塊石頭名為「布魯圖斯石」,以此紀念。
注釋
[編輯]- ^ Historia Britonum 7, 10-11
- ^ Morris 1980, p. 19.
- ^ Historia Britonum 18
- ^ Historia Britonum 17-18
- ^ Geoffrey of Monmouth, Historia Regum Britanniae 1.3–18, 2.1
- ^ 有趣的是康沃爾先於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被劃出了明確的界限。直到近代之前,康沃爾人還一直認為自己是康林紐斯的後代。
- ^ 特里諾文圖姆這個名字實際上起源於特里諾文特人,一個不列顛鐵器時代的部落。
- ^ Bullen, A. H.; Bridget Hill. Jacob, Hildebrand.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23 Januar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5).
參考資料
[編輯]- 《不列顛諸王史》(蒙茅斯的傑佛里 著,陳默 譯)
外部連結
[編輯]統治者頭銜 | ||
---|---|---|
首任 | 不列顛國王 | 繼任者: 羅科里努斯 (英格蘭) 坎伯 (威爾斯) 奧爾巴克圖斯 (蘇格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