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會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在烏維蒂奇舉行的諸王公會議。C.B.伊萬諾娃繪製。
A. D.基夫申科繪製 「於多洛布斯克舉行的王公會議 ——王公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與王公史維托波克相會面。」

王公會議,或王國會議( Кня́жий з'ї́зд)或斯諾姆снем( прасл. снемъ ) ,是一個基輔羅斯的權力實體,其由基輔大公以無固定週期形式召集而成;該會議並沒有明確的組織化和法系化體制,也沒有實際的權威影響力。

王公會議既是基輔國度各王公的一個集會,他們是不為他人效勞、僅名義上向基輔大公作附庸式掛靠。進行整個議會,會對最重要的軍事問題作出決策,還有對彼此爭端作妥善處理,外加其他各事等。會議是由基輔大公主持的。

會議自身時也反映著基輔大公所持權威的逐步流失,以及地方封建領主對國體行政的影響力逐步強化。王公會議中主要的政戲主角,會是一些特定王公,他們通常還有著諸多「兄弟」(志同道合者)、「兒子」(附庸)、「副官」(波雅爾議會成員)、教會神職人員與其相隨。

王公會議較少由基輔大公召集,他們對會議也僅有名義上的影響力。一些王公會議則作為一種將新起法律與習慣法(「父親的真理」)相一致化的運動,踏進構建政體內部法理及國體的歷史歷程,促進了法律觀念和政體構築的發展。在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留執掌基輔王位時期,1115年的王公會議曾對諸羅斯領土的政體管治機關形態,於中央集權化的支持者和多分權中心化的支持者之間進行過一場討論。由於後者在辯論獲勝,基輔羅斯邁進了封建分裂時期,同時也是基輔大公權威日漸喪失的時代。 1154年伊賈斯拉夫二世·姆斯蒂斯拉維奇離世後,直到1240年蒙古人入侵,基輔經歷過47位王公的更替,而其中35位掌權都不超過一年。在1167年的王公會議中,諸王公討論過保護貿易路線和行商商隊的方法, 1223年的時候——還為波羅維茨人和對抗游牧民族提供過協助。王室會議的職能除了牽涉軍事戰略問題、立法、與海外關係、政體制度和社會組織之外,較重要的項目是對拘禁措施、自願遜位御座排次交換等作賦權許可。關於這些事務的決策,通常包含對不成文憲法 —— «правду батьків»(父上們的真理)進行引用,強調了對其有堅定遵守的必要。

較為著名的會議[編輯]

參見[編輯]

  • 基輔羅斯的解體

備註[編輯]

資料來源及文獻[編輯]

延伸閱讀[編輯]

  • Княжі з'їзди (снеми)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18 March 2017[日期不符]. //Юридична енциклопедія: [in 6 volumes] /編。 col.:Yu. S. Shemshuchenko (代表編輯) [等] 。 — K。 :Ukrainian encyclopedia named after M. P. Bazhana , 2001. — Vol. 3: K — M. — 792 p. — ISBN 966-7492-03-6 .
  • Снеми // Українська мала енциклопедія : 16 кн. : у 8 т. / проф. Є. Онацький. — Накладом Адміністратури УАПЦ в Аргентині. — Буенос-Айрес, 1965. — Т. 7, кн. XIV : Літери Сен — Ст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С. 1784. — 1000 ек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