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瓔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隋代貴族幼女李靜訓墓中出土的純金瓔珞(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瓔珞是以珠玉綴成的裝飾物。在佛典中,指印度富貴人家佩戴的裝飾物,由珠寶、玉石或花等物編綴而成,主要裝飾部位在是頸部臂部。有些將手腳上的裝飾珠玉也稱為瓔珞[1]

詞彙[編輯]

按照《說文解字》,「賏」和「嬰」是指頸飾,「纓」是冠系,指帽帶。將「」自上而繫於頸部,稱為「纓」、「纓絡」[2][3]。「絡」是棉絮。由棉絮相連接,交錯在一起,有如絡,引伸出纏繞、籠罩等意思[4]

佛典中,則用「纓絡」,或改為「」字旁的「瓔珞」,指印度富貴人家佩戴的項鏈臂環英語Arm ring手環腳環等裝飾物[1]。譯為瓔珞的梵語詞彙,可能有keyūra[5]、muktā-hāra、ratnāvali、rūcaka、hārā、ābharaṇa等[6][7]

經文記載[編輯]

  • 法華經·普門品》曰:「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
  • 法華經·信解品》曰:「即脫瓔珞細軟上服嚴飾之具,更著粗弊垢膩之衣。」
  • 觀無量壽經》曰:「諸瓔珞中盛蒲桃漿。」
  • 楞伽經》:「鐶釧、瓔珞種種各異」(kaṭaka-rucaka-svasty-ādi-pariṇāmena pariṇāmyamānaṃ)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張茵. 瓔珞小考. 裝飾. 2005. 
  2. ^ . 漢典. 
  3. ^ . 異體字字典. 
  4. ^ . 異體字字典. 
  5. ^ 《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䩭由羅(上,居冝反。或云吉由羅,或云枳由邏,此云瓔珞。枳,吉以反。)。
  6.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瓔珞. 
  7. ^ 《法華經》對勘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