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白馬驛之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白馬驛之禍,又稱白馬之禍,是唐朝末期權臣朱溫殺害唐朝官員的一次事件。

經過

[編輯]

天祐二年(905年7月5日),朱溫在親信李振鼓動下,於滑州白馬驛(今河南省滑縣境)一夕殺盡左僕射裴樞、新除靜海軍節度使獨孤損右僕射崔遠吏部尚書陸扆工部尚書王溥守太保致仕趙崇凝兵部侍郎王贊等「衣冠清流」三十餘人,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

李振在咸通乾符年間屢次不第,由是痛恨門閥[1]後對朱溫說:「此輩自謂清流,宜投於黃河,永為濁流。」朱溫笑而從之。[2]

後果

[編輯]

朱溫殺人如麻,對部下、戰俘、士人均濫殺成性,其凶殘實為史上所罕見。終後梁一朝的謀士水平亦止於李振、敬翔等失意文人之流,以致於朱溫生前無法徹底翦除李存勗及其他軍閥。北宋歐陽修在《新五代史·梁家人傳》批評說:「梁之惡極矣!自其起盜賊,至於亡唐,其遺毒流於天下。天下豪傑,四面並起,孰不欲戡刃於胸。」

白馬驛之禍後,唐朝政府的勢力基本被掃除。但因此次殺人太多,嚇得士人不敢做官,朱溫有悔意,歸罪於在白馬驛之禍中公報私仇的宰相柳璨,年末聽信誣告以為柳璨與何太后圖謀復興唐室而殺死柳璨和何太后。兩年以後(907年),朱溫廢唐哀帝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梁」,史稱後梁,唐朝正式滅亡。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姜維公、高文輝《白馬之禍考析》指出:「遇害唐臣多是與科舉有瓜葛的文人,不支持朱溫篡唐容或有之,但絕對對朱溫篡唐構不成威脅。白馬之禍表面上是為朱溫篡國做準備而採取的一次清洗行動,但在實際上,這次行動已經超出了清洗的範圍,帶有明顯的報複色彩,在白馬之禍中,有不少遇難的唐臣實際成了科舉弊端的犧牲品。」
  2. ^ 《新唐書·裴樞傳》:「(裴樞)俄貶登州刺史,又貶瀧州司戶參軍。至滑州,(朱)全忠遣人殺之白馬驛,投屍於河,年六十五。初,全忠佐吏李振曰:『此等自謂清流,宜投諸河,永為濁流。』全忠笑而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