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社會帝國主義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社會帝國主義(英語:Social imperialism),意即打著社會主義旗號的帝國主義

歷史

[編輯]

社會帝國主義一詞最早由列寧提出,用以批判考茨基社會沙文主義英語Social chauvinism[來源請求]列寧指出「德國現在的所謂『社會民主』黨的領袖,被人們公正地稱為『社會帝國主義者』,即口頭上的社會主義者,實際上的帝國主義者……」[1]

蘇共二十大後,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雪夫大力批判史達林主義史達林本人,與中國產生了意識形態上的嚴重分歧。中國領導人認為蘇聯的做法已經背離了社會主義路線。後來更認為資本主義已經在蘇聯復辟。華約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後,中國認為蘇聯變成了新的帝國主義力量,於是開始稱呼蘇聯及蘇共為「蘇修社會帝國主義」,簡稱「蘇修」。此後,「社會帝國主義」這一術語被各國反修正主義者廣泛使用。

中國提出三個世界理論、中阿決裂後,阿爾巴尼亞最高領導人恩維爾·霍查在《帝國主義與革命》中認為中國、蘇聯和南斯拉夫是三個「社會帝國主義」國家。

1977年,華國鋒中共十一大作的報告認為,冷戰的戰略態勢是「蘇聯社會帝國主義採取攻勢,美帝國主義居於守勢」[2]。1980年代以後,隨著中國開始改革開放以及中蘇關係改善,中國政府停止使用「社會帝國主義」一詞稱呼蘇聯。

2014年以來,印度共產黨(毛主義)德國馬列主義黨等國際毛派政黨或組織和部分中國毛主義者認為中國已經成為了社會帝國主義國家,部分中國毛派人士用「中修社會帝國主義」來形容當前的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不過亦有一少部分中國毛派認為當前的中國是「半外圍」國家。[來源請求]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