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私立文山女子中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山女子學校,約攝於1911至1913年間

私立文山女子中學Wen Shan Girls' SchoolPonasang Girls' School)是一所由美國美部會於清咸豐三年(1853年)在福州創辦的私立教會中學。是美國教會在中國繼開辦寧波女中之後的第二所女子中學,也是教會在福州設立的最早女子學校。

校址

[編輯]

校址初設鋪前頂救主堂內,後來因為初、高中部學生人數驟增,原校舍容納不下,學校便遷到保福山(現福州八中校址,其中紅磚樓是其舊址,現已被拆除),因此又名保福山(Ponasang)女書院

歷史

[編輯]
1901年的文山女子學校學生
  •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美國公理會在福州南台保福山設立宣教中心,附設「聖經齋」(後改「福音精舍」),成為中國第一所近代學堂。
  • 清咸豐三年(1853年)由美國傳教士盧公明(Justus Doolittle 1824-1880)創辦,初名美部會婦女學校,教會派女傳教士唐師姑主持校政。辦學初期,一般人家不讓女孩子上學堂讀書,女校就以孤女、貧苦人家女兒為招生對象,免費入學,生活給予照顧。學生稱「姑娘妹」,廢除纏足,住校學習,課程以聖經為主,兼學算術和自然常識。
  •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至1916年還創辦八年制的書院班,名為「美部會女書院」。共辦三屆,畢業生不上10人。
  • 十九世紀末,風氣稍開,要求入學者漸增,學校改稱「文山女子學校」,辦有六年制初高小班、四年制後進班和八年制書院班。書院班稱「美部會女書院」,設有八線、格物、化學、生物、天文等課程,並有實驗室和天文觀察台。為在福建省傳播西方先進科學文化起了積極的作用。
  • 1927年,文山女校師生掀起收回教育權的反帝運動,迫使美籍教士辭去「主理」職務,由華人出任校長,報請教育部立案,廢除以聖經為主課的舊規,按照中國規定設置課程。
  • 1929年收回教育權後,由國人黃文玉、孫淑貞、王秀貞先後任校長。特別是在黃、孫兩校長任職期間,不受洋人思想箝制和教規戒律的約束。向教育部立案自主辦學。改學制為三三制;取消《聖經》作為必修課程;各科改用中文版課本;首倡課間操,創設圖書館;改每日兩次禮拜為其他活動;千方百計提高教育質量;支持學生的抗日活動等。
  • 1916年至1952年是文山女中的鼎盛時期。
  • 1938年由於抗日戰爭文山女中遷入永泰縣小東坑原育德女校。除少數孤兒和貧困的教徒子女可獲得經濟補助或減免學費外,其餘學生均應交納比較高的學費,每學期約交300斤大米,學生多是富家子弟。從初一至高三共計6班,學生約200多人。以英文、數理為重點科,尤其重視英文,採用美國教材。
  • 1942年,福州淪陷,日軍威脅永泰,又遷往邵武。但因邵武鼠疫流行,又遷回永泰。

歷任校長

[編輯]

早年學校主管稱「主理」,教會派美籍女傳教士擔任,盧公明後三任主理為唐意雅、宋藹之、岑崇淑。經1927年收回教育權的鬥爭後,學校移交中華基督教會閩中協會管理,由中國人擔任校長,先後為黃文玉、孫淑貞、王秀貞。黃、王2人同為文山校友,3人大學畢業後均曾留美,她們都為文山女中的發展做了積極貢獻。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