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章太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章太炎
出生(1869-01-12)1869年1月12日(同治七年十一月三十)
 大清浙江省杭州府餘杭縣
(今屬杭州市餘杭區
逝世1936年6月14日(1936歲—06—14)(67歲)
 中國江蘇省吳縣蘇州城內錦帆路寓所
(今屬蘇州市姑蘇區錦帆路章太炎舊居
國籍 中華民國
配偶先妻:王 氏
1892年結婚—1903年結束)

後妻:湯國梨
1913年結婚—1936年結束)
子女王氏所出:
  • 長女,章,(1893年-1915年)
  • 次女,章,(1897年-1992年)
  • 三女,章,(1899年-1973年)

湯氏所出:

  • 四女,章
  • 長子,章導,(1917年-1990年)
  • 次子,章奇,(1924年-2015[1]
施影響於魯迅黃侃錢玄同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原名學乘枚叔[註 1],一作梅叔。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浙江餘杭人,思想家史學家樸學大師、民族主義革命家、注音符號設計者、中國醫學院首任院長。

生平

[編輯]

樸學訓練與排滿情結

[編輯]

章太炎生於1869年1月12日,書香門第,並且家庭富有,有藏書樓,家中還有醫學家傳。1880年,十三歲的章太炎到外祖父朱有虔處啟蒙。據他自己回憶,祖父章鑒及外祖朱有虔讓他閱讀《東華錄》,了解揚州嘉定戴名世曾靜的事。[2]1883年,也就是十六歲時,他奉父之命參加童子試,但因病未能赴試,遂放棄功名。隔年他上書李鴻章,自稱其學『一以荀子、太史公、劉子政為權度』,提出政治改革的方案,不過未獲回音,隨後在家自學。[3]1890年,章遵從父親章濬遺命入杭州詁經精舍,師從俞樾譚獻等,關注經、子之學,初步確立對「今、古文」界線的認識。

位於杭州餘杭塘河章太炎故居

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之後,章太炎曾捐款予維新派強學會,與康南海梁啓超通信。1896年,梁啟超和夏曾佑葉浩到杭州請章太炎來上海任《時務報》主筆。他擔任主筆不過四個月便因反對孔教,發生與麥孟華等人「拳毆」之事件。此後回到浙江,與較為穩健改革派王仁俊宋恕等人相往來。1898年春,曾應張之洞之邀,赴武漢辦《正學報》,但未出刊便辭謝離去。7月,到上海參與汪康年所辦的《昌言報》。戊戌政變後,章氏仍遭通緝。12月4日,避禍流亡到台灣,居台北萬華剝皮寮[4],任《台灣日日新報》記者,主編《台灣日日新報》漢文欄,與日本人館森鴻等相往來。次年6月10日由基隆轉赴東京。太炎在台論文計有41篇,詩文評、詩16篇,多數刊在《台灣日日新報》,同情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抨擊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這些論文佔章氏著作份量並不多,卻是研究章氏早期思想相當重要的資料,《正疆論》謂「以支那日本較,則吾親支那;以日本與滿洲較,則吾寧親日本。」文中並推崇延平王鄭氏,貶抑降清將領洪承疇李光地,反映章氏雖厠身台灣,反滿漢族民族意識仍甚為急切。在台亦參加玉山吟社[5]的唱和,與覆審法院院長水尾訓和(詩號晚翠)、報館主筆籾山衣洲「以文字訂交」,來往甚密。[6]中國白話文運動之後,章氏寫給大眾閱覽的文字轉變為通俗的文筆,曾做為張我軍鼓吹台灣新文學運動的理由之一,台灣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時,新舊雙方各執章氏文字風格之一端以彰顯己方立論的正確性。

1899年5月,東渡日本,借住於橫濱梁啟超處,在京都、東京活動,並通過梁啟超結識了孫中山。7月,返回上海參與《亞東時報》編務工作,結識唐才常。此時章太炎之排滿觀和古文經立場日益明確,在蘇州出版了其著作《訄書》,由梁啓超題簽。他認為當時所有的時弊都是滿洲統治造成的,故立憲革命並不能解決問題;故對宋恕說:「當前不可苟效立憲政以迎之,莫若理其本,當除胡虜而自植」。1900年義和團事件發生後,趨新之士大夫嚴復汪康年唐才常等在上海張園組織「中國議會」以挽救時局,並策劃自立軍起義,章太炎應邀參加。在會上,章太炎反對光緒帝復辟,主張驅逐滿、蒙代表,並割明志。但章氏仍與康、梁等人保留著聯絡。[3]

1906年出版《訄書重訂本》卷首之章太炎像

1901年,至蘇州東吳大學任教,宣揚民族民主革命,引起江蘇巡撫恩銘注意。

革命與講學

[編輯]
章太炎手跡及在日本所參照和服所做的漢服

1902年,二月章太炎再次逃亡日本,寓梁啓超《新民叢報》館,並與孫中山結交,極力調解孫文與康有為二派的關係。三月計劃在東京舉辦「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周年紀念會」。「支那亡國」意指南明永曆帝政權的滅亡,預定的舉辦日期為明思宗殉國之日,但是紀念會在清廷向日本政府施壓下被禁止[7]。這時他通過日本的中介,接觸到西方哲學社會學文字學等領域的學術著作。當年夏回上海後,重新改定《訄書》[8],並有撰寫《中國通史》的計劃,與梁啓超同為現代中國「新史學」的奠定者。此期間,參加上海愛國學社,且常於《蘇報》發表文章。

1903年,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9],指斥清帝,又為鄒容革命軍》作序[10],刋於6月10日的《蘇報》內,遂發生震驚中外之「蘇報案」,乃與清廷兩曹對質,被上海公共租界當局判刑,入獄三年。在入獄期間,章太炎亦筆耕不輟,常為香港《中國日報》撰寫論文[11],又著《癸卯獄中自記》,內文有「上天以國粹付余」,是「國粹」一詞在中國出現之始。

1906年,章太炎出獄,由同盟會迎往日本東京[11],擔任《民報》主筆。由於梁啟超在《新民叢報》主張立憲,反對暴力革命,章太炎在《民報》撰文批駁,與梁啟超論戰。此時章太炎主張「以國粹激勵種性」,「以宗教發起熱情」,其《民報》上的文字,乃是以佛理說革命,主張「革命之道德」。撰有《中華民國解》,為中華民國定「國號」之功。又參與此期興起的國粹主義運動,自1905年起,在《國粹學報》上發表若干學術文字,並在東京開設國學講習班,「宏獎光復,不廢講學」。

1907年,因《民報》經費問題與孫文有矛盾[12]。四月,章太炎與張繼等人在東京成立「亞洲和親會」,主張反對帝國主義而自保其邦族。1908年,四月開始,為留學生開設講座。10月,《民報》因宣傳中國革命被查禁。1909年,因《民報》復刊及籌款等事,與孫中山發生衝突,章太炎指復刊之《民報》不合法,並攻擊孫中山。1910年,二月,章太炎、陶成章等於東京重組「光復會」,章太炎任會長,陶成章任副會長,與同盟會正式分裂。1911年,章氏繼續在東京講學,當武昌起義消息傳到東京,他即中斷講學回國,11月15日,抵達上海[13]

此前,1903年章太炎與近代古文經學另一重鎮劉師培定交,此後因學術祈向相近而交往日密。後劉師培由其妻何震出面,接受端方的收買,寫了自首信——《上端方書》。1908年2月,劉師培返回日本東京,充當端方暗探,並且續辦更為激進的《衡報》,鼓吹無政府主義革命。同時組織齊民社,舉辦世界語講習所。1908年5月24日,上海《神州日報》刊載劉師培夫婦偽造的《炳麟啟事》,大意為章太炎聲稱將「不理世事,專研佛學」。6月10日,東京《民報》上刊載章太炎應對的《特別廣告》,他憤怒抨擊《神州日報》捏造事實,指稱劉氏夫婦是清廷密探。後又發生有人慾謀害章太炎的「毒茶案」,經調查,投毒者是劉師培姻弟汪公權。東京留日學生界一片譁然。其間,日本政府應清廷要求,查禁了《民報》等報刊,劉師培夫婦的《天義報》也未能倖免。

劉師培夫婦在東京不能立足,只得返回國內。劉師培因惡氣難消,遂寫信向黃興揭露章太炎曾應允滿清總督張之洞端方:「只要給兩萬元,便可捨棄革命宣傳,赴印度出家」之事,此事令章太炎難以辯駁,十分狼狽[來源請求],此時他又與孫文汪精衛黃興等因《民報》不合,乃由提倡光復轉入專心論學,著有《文始》、《新方言》、《國故論衡》、《齊物論釋》等。其中《國故論衡》為近代學術史上有數之巨製,開闢了漢語言文字學、經學、文學、及哲學心理學的現代化研究的先河。1909年又編有《教育今語雜誌》,撰寫若干白話述學著作,以普及學術。

講理學與救學弊

[編輯]
蘇州章太炎舊居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11月15日,章太炎回到中國上海,向黃興提出「革命軍興,革命黨消」的勸告。並在檳榔嶼《光華日報》連載發表政論《誅政黨》。1912年2月,孫文聘任章為南京臨時政府樞密顧問[14]。5月,他與張謇伍廷芳那彥圖同為新成立共和黨理事[15]。11月,袁世凱委任章為東三省籌邊使[16]。1913年4月,從長春返回上海,時值宋教仁被刺後,善後大借款風潮又起,南北變色,5月,章太炎到武昌,試圖調停,不久到北京接受袁世凱給他的勛二位[17]。6月15日,與湯國黎結婚[18]。此時,章針對孔教會提議設孔教為國教,發表《駁建立孔教議》[19],反對定孔教為國教。在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之後,章覺察袁世凱包藏禍心,於1913年8月進京,欲與袁世凱說理,袁不見,更被監視居住,終日蝸居於共和黨本部內[20]。1914年1月7日,大鬧總統府[21][22][23],後被移押至龍泉寺內居住[24],說章太炎是精神「瞀亂」。袁世凱每月提供五百大洋作為生活費用,同時親自手書下人八條保護準則,其中包括:「飲食起居用款多少不計」,「毀物罵人,聽其自便,毀後再購,罵則聽之」,諸如此類的條款[25]。被袁世凱囚禁時期,猶為吳承仕等人講學不輟,後集為《菿漢微言》。此間,再次修訂《訄書》,改題《檢論》。又集其著作為《章氏叢書》,先後由上海右文社及浙江圖書館出版鉛印及木刻本。1916年5月,章太炎嘗試逃離北京,但被追回[26]。袁世凱病死,章太炎終恢復自由,6月杪,重回上海[27]

1917年2月,中國政府應美國政府要求,抗議德國使用潛艇攻擊中立國船隻的行為遭到章與譚人鳳聯名反對[28]。6月初,因北洋系督軍宣告獨立,要求解散國會,章太炎與孫文發電給陳炯明,聲言:「以保障國會,殲滅叛徒為限,一事未成,必不罷兵旋旆[29]。」7月,二人到廣州,發起護法運動非常國會推舉孫文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後,孫即任命章太炎為元帥府秘書長,為孫文作《代擬大元帥就職宣言》。9月26日,章太炎與吳景濂等人到雲南力勸唐繼堯接任元帥[30],後途徑四川、湖南、湖北,東下上海。1919年1月12日,章太炎致函孫中山,反對南北議和。

1920年,擁護聯省自治運動。1922年,在上海講學,曹聚仁根據記錄整理為《國學概論》。但章太炎始終沒有放棄對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等新舊軍閥勢力的期望,反對國民革命軍北伐。1926年4月7日,上海成立反赤救國大聯合會,章太炎被推為理事長。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章太炎採取不合作態度,自命「中華民國遺民」,曾遭國民黨上海黨部通緝。1928年,批評蔣介石改換國旗:「今之拔去五色旗,宣言以黨治國者,皆背叛民國之賊也。」1930年代後,活動限於上海蘇州一帶。晚年主張讀經,並據《春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義,力主對日強硬。1935年,在蔣介石資助下,於蘇州錦帆路開設章氏國學講習會,招收最後一批學生,並出版學刊《制言》。章太炎晚年學術由漢學轉向宋學王陽明心學,而其經學成就亦更注重魏晉經學,上窺兩漢經學之不足,撰有《漢學論》。又曾撰《救學弊論》批評現代教育體制,主張回歸民間辦學和書院教育。

杭州章太炎墓

1936年6月14日,因鼻竇癌卒於蘇州錦帆路寓所[31]

思想

[編輯]
章太炎手書大篆聯
章太炎手書大篆聯

章氏的思想受到多方影響,因為變化的歷程相當繁複,依其《菿漢微言》中的自述,是以「始則轉俗成真,終則迴真向俗」十二字予以歸結。大抵而言可以1908年著成的《齊物論釋》為界。在此之前,章氏先習樸學諸子以及西方進化論社會學,在因蘇報案入獄之後,則改習佛法法相宗,而後思想便以唯識學為尚,認為先秦諸子之學皆不足比擬,固可謂「轉俗成真」。自《齊物論釋》著成之後,章太炎因齊物思想的啟示,不再僅以唯識為唯一標準,轉而認為凡「外能利物,內以遣憂」之學皆有價值,開始對古今中外的學術思想進行重估。即進入「迴真向俗」的境界[3]

形成章太炎思想的背景主要來自四個淵源:一為受乾嘉考證學的影響,講求客觀實證;二為跟隨晚清諸子學興起的潮流,對荀子莊子老子三家思想加以揄揚,尊子貶孔;三為受到嚴復的影響,在其早年的文章中尤其多以進化論作為理論架構;四為佛學,尤其是佛學中的唯識論,是章氏後期思想的支柱,使其思想體系中充滿個人主義相對主義的色彩。除了這四大淵源外,顧炎武王夫之的民族思想,章學誠戴震孫詒讓康有為等人的思想也對章太炎具有相當的影響力[3]

軼事

[編輯]
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內的「締結民國七十二烈士紀功坊」,由章炳麟書。
  • 俞曲園因太炎提倡排滿革命,曾聲言「曲園無是弟子」,章曾就此撰有《謝本師》一文,收入《訄書重訂本》,又有《俞先生傳》,收入《太炎文錄》。但太炎治學,由小學入門,主張音韻文字相通,以此為基礎,結合西學,恢弘清代諸子學之門戶,其方法一本曲園師承,絕非自立門戶。
  • 章太炎曾在晚清時與《新世紀》報吳稚暉等人爭論漢字前途,反對在中國採用「萬國新語」(世界語)。乃依漢字偏旁創造「紐文」「韻文」等記音符號,作為漢字初學的注音手段,以保存漢字。1914年,由其弟子錢玄同許壽裳周樹人促成教育部通過,作為中華民國國語的標音符號,即今日仍在台灣通用之注音符號前身。
  • 章太炎一直不肯相信殷墟甲骨文真的是古文字,認為龜甲不可能在地下埋藏數千年而不朽爛。他在《國故論衡》中寫了一篇《理惑論》,是專門抨擊金文甲骨文的。講到龜甲文時,他說:「近有掊得龜甲者,文如鳥蟲,又與彝器小異。其人蓋欺世豫賈之徒。國土可鬻,何有文字?而一二賢者信以為真,斯亦通人之蔽。……夫骸骨入土,未有千年不壞,積歲少久,故當化為灰塵。……龜甲何靈而能長久若是哉!」著名甲骨學家董作賓在其遺著《甲骨學六十年》中亦曾論及此事,說「章氏小學功深,奉《說文》為金科玉律。不容以鐘鼎甲骨,訂正《說文》之訛誤」。
  • 章太炎精通醫學,著有《霍亂論》、《章太炎醫論》(原名《猝病新論》)。曾有人問章太炎:「先生的學問是經學第一,還是史學第一?」他答道:「實不相瞞,我是醫學第一。」
  • 章太炎早年在日本主編《民報》時,曾主張社會主義,與片山潛等日本社會主義者過從甚密,並由此反思西方的進化論及現代文明,撰寫了《俱分進化論》、《五無論》等著作。
  • 1915年章太炎被袁世凱軟禁期間,被迫寫「勸進書」,書云:「某憶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詞,言猶在耳。公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非惟民國之叛逆,亦且室之罪人。某困處京師,生不如死!但冀公見我書,予以極刑,較當日死於滿清官僚之手,尤有榮耀!」口中猶罵聲不絕,以粗話辱袁。據說,袁極為生氣,又自嘲說:「彼一瘋子,我何必與之認真也!」[32]時稱章太炎為「民國之祢衡」。
  • 太炎有一致胡適之白話文書信,抬頭刻意寫曰:「適之你看」,蓋直譯舊時信函「某某大鑑」之體也。
  • 劉歆七略》的影響,以《國故論衡》中《原學》等篇為代表,章太炎主張「九流皆出王官」說,而後來胡適著《諸子不出於王官論》,提出相反的意見。[33]
  • 章太炎也是最早刊登徵婚啟事的名人之一,有人問他擇偶的條件,他說:「人之娶妻當飯喫,我之娶妻當藥用。兩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適合者為北方女子,廣東女子言語不通,如外國人,那是最不敢當的。」後經過蔡元培媒人,與湯國梨女士結為夫婦,婚禮當天,皮鞋左右顛倒,一時大窘。[34]
  • 章太炎素惡伍廷芳,伍離世後,其子伍朝樞過上海,特地拜謁過章太炎,章對伍廷芳有多番譏諷,譬如將其比作春秋時狼狽逃難過昭關伍子胥。而對話不歡而散後,章次日又遣人給伍朝樞送上輓廷芳之聯:「一夜變鬚眉,難得東皋公定計;片時留骨殖,不用西門慶花錢。」[35]
  • 章太炎逝世的時候,只願以五色旗覆蓋棺木,不承認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 章太炎逝世後,因抗日戰爭爆發,暫厝於蘇州錦帆路寓所水池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浙江省人民政府按其遺願,葬於杭州西湖南屏山南明遺臣張蒼水墓旁。「文革」初期遭暴屍,後又重新安葬。湯國梨卒後,亦一併安葬於此。今設有章太炎紀念館。
  • 文化大革命後期的「評法批儒」運動中,章太炎被當作法家體系在晚清的代表而得到發掘,當時上海人民出版社組織並「解放」了一批學者,編輯了若干章太炎詩文、著作的選本和注釋本。這一系列工作,雖然受到政治風潮的影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1980年代以後編《章太炎全集》和重建章學研究的人員基礎。

弟子

[編輯]

東京時期:錢玄同許壽裳朱希祖黃侃汪東沈兼士馬裕藻龔寶銓、陳寅恪、周樹人周作人胡以魯易培基陶煥卿錢家治朱宗萊余雲岫

北京時期:吳承仕

上海時期:馬宗霍

蘇州時期:龐俊沈延國徐復朱季海王仲犖

家庭

[編輯]

1892年,23歲的青年章太炎,奉父母之命,娶妻王氏[36],育有三女。1903年,王氏病故。

1912年,特立獨行的章太炎在在40多歲的時候,在北京、上海的各大報章公開刊登徵婚啟事,擇偶條件是「人之娶妻當飯吃,我之娶妻當藥用。兩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適合者為北方女子,廣東女子言語不通,如外國人,那是最不敢當的。」

後經過蔡元培介紹,1913年,44歲的章太炎與時年30歲的浙江人湯國梨在上海哈同花園結為夫婦。婚禮當天,章太炎過於興奮,把皮鞋都左右穿反。

章太炎夫婦育有二子。[37]

兒子[38]

  • 長子章導(1917年—1990年,母湯國梨),經前國務總理李根源介紹,曾娶蘇州尚書第彭氏長女彭雪亞為妻,後離異。共成婚二次,婚生子女五人,非婚生子女三人。
    • 章念祖
      • 兒子五十餘歲,剛結婚未有子女[1]
    • 章念輝(女)
    • 章念馳,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 章念靖(女)
    • 章念翔
  • 次子章奇(1924年—2015年[1],母湯國梨),單身無子女

女兒

章太炎共育有四個女兒,都是古字命名。三個女兒到了適婚年齡,都沒人提親,因為想提親的人不懂讀她們的名字,不敢提親。章太炎得悉此事後,在宴會中「無意間」說出她們名字的唸法,三個女兒的婚事才不至於因為「不會唸名字」而耽誤[39]

  • 長女,章(止也。系也。「㸚」,拼音li4南京官話li4中古擬音leh,郎計,音同「戾」[40],1893年—1915年,母王氏),字蘊來[41],丈夫龔寶銓,無子女。1915年9月,自縊死,章太炎為女兒寫了一篇《亡女事略》[41]
  • 二女,章(聮也。「叕」,南京官話zho5中古擬音tryet,陟劣,音同「輟」[42],1897年—1992年,母王氏),隨章太炎長兄章籛生活[37][43]
  • 三女,章(展古字[44],1899年—1973年,母王氏),丈夫朱鐸民(鏡宙),一女
  • 四女,章(衆口也。「㗊」,南京官話5中古擬音crip,阻力,音同「仄」。《字彙補》又說是「雷」古字。[45])。

著作

[編輯]

叢書、全集類

[編輯]
  • 《章氏叢書》,1915年右文社鉛印本,1919年浙江圖書館木刻本,1924年上海古書流通處木刻本。
  • 《章氏叢書續編》,北平1933年。
  • 《章氏叢書三編》,1939年章氏國學講習會鉛印本。
  • 《章太炎全集》1-8集(尚未出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94年點校本。

尚未收入叢書、全集類

[編輯]
  • 國學講習會略說》,1906年東京秀光社。
  • 國故論衡》,1910年東京秀光社本,叢書增訂本。陳平原點校本,朱維錚點校本(《全集》第9集,對照本)。
  • 國學概論》,曹聚仁筆記本(又有張冥飛本,劣)。1922年泰東圖書館排印本。
  • 《菿漢三言》,虞雲國校點,遼寧教育出版社。
  • 國學略說》,涂小馬校點,上海文化出版社。
  • 《章炳麟論學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2年
  • 《章太炎書信集》,馬勇編。
  • 《章太炎的白話文》,1921年泰東圖書館排印本。
  • 《章太炎政論選集》,湯志鈞編於1961年,中華書局,1977年點校本。
  •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朱希祖、錢玄同、周樹人筆記,王寧整理抄錄,影印謄鈔本,中華書局,2008年11月。
  • 《章太炎演講集》,章念馳編訂,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年譜及學術自述

[編輯]
  • 《太炎先生自定年譜》,1928年撰(同治七年至民國十一年),手稿本,章氏國學講習會刪改排印本。1986年上海書店影印本。
  • 《章太炎年譜長編》,湯志鈞編,中華書局,1979年。
  • 《章太炎年譜摭遺》,謝櫻寧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 《章太炎學術年譜》,姚奠中、董國炎編,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
  • 學術自述:《自述學術次第》,1913年;《菿漢微言》末條,1915年;諸祖耿《記本師章公自述治學之功夫及志向》,1933年。

章太炎著作的註疏

[編輯]
  • 《國故論衡疏證》,龐俊注,1940年華西大學鉛印本。僅含中、下卷;郭誠永補註上卷,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全排印本。
  • 《齊物論釋注》,繆篆注,油印本。未見。
  • 《齊物論釋訓注》,荒木見悟注,九州大學文學部哲學研究會《哲學年報》29-31。未見。
  • 《章太炎選集》(注釋本),朱維錚、姜義華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 《訄書詳註》,徐復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注名物。
  • 《文學總略注》,程千帆《文論十箋》,朱東潤《中國歷代文論選》。

譯作

[編輯]

主筆刊物

[編輯]

《時務報》、《昌言報》、《經世報》、《實學報》、《譯書公會報》、《亞東時報》、《台灣日日新報》、《民報》、《國粹學報》、《教育今語雜誌》、《大共和日報》、《華國》、《制言》等

評價

[編輯]

當時的北京大學,有名的教授,大多出之於章太炎的門下,如:黃侃朱希祖錢玄同、周樹人(魯迅)、沈兼士等。章太炎為人戲謔,以太平天國為例,封黃侃為天王,汪東為東王,朱希祖為西王,錢玄同為南王,吳承仕為北王。當年二十七歲的胡適獨樹一幟,在大師環伺的北京大學,教起《中國哲學史》,其講義《中國哲學史大綱》頗多沿襲章太炎在《國故論衡》下卷「諸子學」諸篇的觀點。胡適實為章太炎中年以前學術衣鉢的繼承者。但此時章太炎本人的學術已經有所轉向,故對胡適的中國哲學史研究不甚滿意(參見章太炎《與柳詒徵書》)。胡適則在《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1922)中說:「章炳麟的古文學是五十年來的第一作家,這是無可疑的。但他的成績只夠替古文學做一個很光榮的下場,仍舊不能救古文學的必死之症,仍舊不能做到那『取千年朽蠹之餘,反之正則』的盛業。」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1922)稱章太炎為清學正統派的「殿軍」。

魯迅在1936年臨終時回憶其師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勳章作扇墜,臨總統府之門,大詬袁世凱包藏禍心者,並世無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並世亦無第二人。這才是先哲的精神,後生的楷模。」[46]強調其革命精神和思想深度,而相對忽略其學術業績,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至1980年代大陸評價與研究章太炎的主調。[原創研究?]

紀念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紀念西漢辭賦枚乘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章太炎嫡孫章念馳:做名人的後代非常不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鳳凰網,2016年5月18日
  2. ^ 自定年譜(1965年)
  3. ^ 3.0 3.1 3.2 3.3 王汎森(1985年)
  4. ^ 走過亭仔腳,回首剝皮寮】紀錄片重現艋舺昔日風情 -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2023-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8). 
  5. ^ 台灣詩社資料索引. [2016-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4). 
  6. ^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明治32 (1899) 年 [Mar. 11, 2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1) (中文、日文). 
  7. ^ 馮自由. 章太炎與支那亡國紀念會. 維基文庫. 1939-06. 
  8. ^ 即《訄書重訂本》,1906年於東京出版鉛印本,改用此前鄒容的題簽。
  9.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獻: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10.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獻:革命軍序
  11. ^ 11.0 11.1 大同學會 (編). 中華民國革命建國史 卷一. 新光書店. 1929-11 [2022-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0). 章在獄中,常爲香港《中國日報》撰著論文。丙午,期滿出獄,同盟會派代表龔鍊百等迎至東京 
  12. ^ 馮自由. 章太炎事略. 維基文庫. 1939-06. 丁未(一九〇七年)正月,日政府徇清公使楊樞之求,饋總理贐儀數千元,令之出境,總理因此取途赴南洋,瀕行留給《民報》維持費二千元。章與宋教仁、譚人鳳、張繼、田桐、白逾桓、日人平山周等對於總理受日人贐金事,大起非議,經黃興、劉揆一、何天炯等多方排解,風潮始息。 
  13. ^ 中華民國之征伐電報. 神州日報 (上海). 1911-11-15. 章太炎君於(陰曆)廿二日自東京起程,昨日到長崎,即乘『春日丸』到滬。九月二十四日長崎特電。按章君今日可到滬,本社記者並已接到章君電矣。 
  14. ^ 樞密顧問之敦聘書. 新聞報 (上海). 1912-02-13. 孫大總統致章太炎書云:自金輪失馭,諸夏沉淪,炎黃子姓,歸於儓隸。天佑厥衷,人神奮發,禹域所封,指顧奠安,實賴二三先達啟牖之功,文亦得密勿以從於諸君子之後。惟日孜孜,猶多隕越,光復閎業,懼有蹉失,唯冀耆碩之士,爲之匡襄,砥厲民德,綱維庶政,豈惟文一人所榘臬,冠裳所及,實共賴之。執事目空五蘊,心殫九流,擷百家之精微,爲並世之儀表,敢奉國民景仰之誠,屈爲樞密顧問,庶幾頑懦聞風,英彥景附,昭大業於無窮,垂型範於九有。佇盻高風,無任嚮往,急惠軒車,以惠飢渴。 
  15. ^ 共和黨成立大會記. 新聞報 (上海). 1912-05-11. 
  16. ^ 章太炎與籌邊使. 時事新報 (上海). 1912-11-27. 章太炎近來大思爲政治上之活動,故大總統有任命爲倉塲總督之意,嗣因太炎以閑官與政治無甚關係,雅不欲就,大總統以太炎近日往來東三省,考攬山川,留心物產,擬卽任命爲東三省籌邊使,曾提交國務會議,會議之結果,不必明發命令,但以籌邊使名義,由總統給與委任狀,會同東三省各都督籌辦地方事宜,聞不日可起程云。 
  17. ^ 章太炎之勛位所由來. 時事新報 (上海). 1913-05-28. 
  18. ^ 章太炎之婚期. 神州日報 (上海). 1913-06-14. ……現定於陽歷六月十五日午后三時,假哈同花園舉行結婚禮…… 
  19.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獻:駁建立孔教議
  20. ^ 徐一士. 章炳麟被羈北京軼事. 一士類稿 (上海: 古今出版社). 1944-11: 72頁. 章氏方作寓於前門內大化石橋共和黨本部,自以爲無患,而黨部門前,已軍警佈列,名爲保護,實行監視 
  21. ^ 章太炎之瘋魔復發. 神州日報 (上海). 1914-01-12. 
  22. ^ 章太炎行蹤詳誌. 盛京時報 (奉天). 1914-01-14. 
  23. ^ 記太炎. 申報 (上海). 1914-01-14. 
  24. ^ 章太炎移居龍泉寺之眞相. 盛京時報 (奉天). 1914-03-03. 
  25. ^ 林輝:看看民國政府是如何對待知識份子的. [2024-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22). 
  26. ^ 再誌章太炎出京被阻. 新聞報 (上海). 1916-05-25. 
  27. ^ 章太炎先生尅日南歸電. 時事新報 (上海). 1916-06-28. 上海泥城橋百二十六號浙議員公鑒:章太炎先生准二十七乘奉天輪南旋,約三十日抵申。特聞。思 
  28. ^ 公電·譚人鳳章炳麟致北京電. 新聞報 (上海). 1917-02-11: 3. 聞近有加入協約之議,不勝怪詫……此事有百害而無一利……勿以國家爲孤注也 
  29. ^ 孫文章炳麟致陳競存電. 時事新報 (上海). 1917-06-10. 
  30. ^ 章太炎入滇之歡迎會. 神州日報 (上海). 1917-10-21. 
  31. ^ 國學大師章太炎昨晨在蘇逝世. 民報 (上海). 1936-06-15. 
  32. ^ 徐忠友. 章太炎曾被袁世凱囚禁龍泉寺 被罵「頑固不化」. 人民政協報. 2014年4月10日 [2020年12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3月30日). 
  33. ^ 胡適:〈致章行嚴書兩封〉,見姜義華編《胡適學術文集-語言文字研究》
  34. ^ 興國. 隨想國】由章太炎談起. 文匯報 (香港). 2018-06-29 [2020-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8). 
  35. ^ 兩岸史話-革命哲學家章太炎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時電子報 2017-06-01
  36. ^ 章太炎自訂年譜說「納妾王氏」
  37. ^ 37.0 37.1 章太炎遺囑. 中國評論新聞網,原文:寫於1994年4月16日,發表於《學術集林》第一捲,上海遠東出版社,1994年8月版,第1~12頁。. [2012-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1) (簡體中文). 
  38. ^ 記者:鄒金燦. 章念驰祖父不需要刻意纪念. 南方人物周刊,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2012-11-13 [2012-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6) (簡體中文). 
  39. ^ 關之英:《談名字》,載2008年1月31日《明報》F8「生活語文」專欄
  40. ^ 㸚康熙字典. [2009-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1). 
  41. ^ 41.0 41.1 章太炎撰述亡女事略. 時事新報 (上海). 1915-09-30. 
  42. ^ 叕康熙字典. [2009-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1). 
  43. ^ 原文:1893年因「伯兄(章籛)年四十七,無所出,撫叕爲己女以歸」(章太炎《自定年譜》,1928年。),從此隨太炎先生長兄生活。恐為1903年之誤。王氏在1903年去世後,幾個孩子「喪母後均依其伯父居」。
  44. ^ 㠭康熙字典. [2009-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1). 
  45. ^ 㗊康熙字典. [2009-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1). 
  46. ^ 魯迅. 連結至維基文庫 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 維基文庫. 且介亭雜文末編. 1936-10-09. 


-〈康有為章炳麟合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章太炎對「公理」的批判及其「齊物」哲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莊子、畢來德與章太炎的「無」:去政治化的退隱或是政治性的解放?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