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祿與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答祿與權,字道夫蒙古人。元朝進士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其早年在元朝任河南北道廉訪司僉事。明朝初期,在河南永寧居住。洪武六年,擔任御史。七年,擔任廣西按察僉事,後為御史。後上書請祭祀三皇,並建帝王廟。後任翰林修撰。洪武十一年因年邁辭官[1]

參考文獻[編輯]

  1. ^ 明史》(卷136):「答祿與權,字道夫,蒙古人。仕元為河南北道廉訪司僉事。入明,寓河南永寧。洪武六年,用薦授秦府紀善,改御史。請重刊律令。盱眙民進瑞麥,與權請薦宗廟。帝曰:「以瑞麥為朕德所致,朕不敢當。其必歸之祖宗。御史言是也。」明年出為廣西按察僉事。未行,復為御史。上書請祀三皇。下禮官議,遂並建帝王廟。且遣使者巡視歷代諸陵寢。設守陵戶二人,三年一祭,其制皆由此始。又請行禘禮,議格不行。改翰林修撰,坐事降典籍,尋進應奉。十一年以年老致仕。禘禮至嘉靖中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