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鎮 (鳳城市)

座標40°08′10″N 123°52′39″E / 40.13622°N 123.87754°E / 40.13622; 123.8775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紅旗鎮
坐標:40°08′10″N 123°52′39″E / 40.13622°N 123.87754°E / 40.13622; 123.87754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鳳城市
村級區劃單位數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21 06 82 104
電話區號+86 

紅旗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丹東市鳳城市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

名稱由來[編輯]

1892年康熙皇帝將巴爾虎蒙古編入八旗,指派成吉思汗的後裔包爾機根氏(漢姓包)統率巴爾虎蒙古10姓人家到鳳凰城駐防,被編入正黃旗下當差,在八旗旗署之外另設巴爾虎署,專門管理巴爾虎事務,包爾機根氏統領巴爾氏虎蒙古進駐紅旗,除種地放養柞蠶外,金礦、理石礦先後得到開發利用,紅旗的社會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紅旗街逐步發展成為鳳南政治經濟中心,紅旗也成為行政建制名稱。

政區沿革[編輯]

1621年(明天啟元年)努爾哈赤據有遼東,鳳城地區包括紅旗被劃歸鑲藍旗管轄。

1644年清設鳳凰城守尉、鳳凰直隸廳、東邊兵備道等旗民衙門,轄有紅旗。

1911年設南鎮,駐紅旗街,轄地東至柳條邊、南至黃海、北至太虎嶺、大青山、乾柴內嶺、西至大洋河;不久以龍王廟為界,將南鎮改設南一、南二鎮,紅旗屬南二鎮。

1913年設鳳凰縣,1914年因與湖南鳳凰縣重名,改稱鳳城縣,轄南二鎮。1919年改南二鎮為六區,轄42個村,41個屯,區公所駐紅旗街。

1923年實行區村制,六區轄14個村。1938年偽滿洲國實行村(相當於鄉鎮級建制)屯制,將六區設紅旗、藍旗、楊木3個村,紅旗村轄紅旗、包營子、四家子、沈甸、三義廟、新興、新立、德奎、老虎洞、黃旗、復興11個屯。

1945年10月中共設鳳城縣紅旗區政府。

1946年5月中共設孤山縣,紅旗區劃歸孤山縣。

1946年10月中國國民党進駐鳳城縣,撤銷孤山縣設鳳城縣紅旗鄉,

1947年6月中國國民黨撤出,中共恢復孤山縣紅旗區建制。

1949年7月撤銷孤山縣,紅旗區劃歸鳳城縣。

1950年10月紅旗區改稱鳳城縣第十六區。

1951年2月改稱鳳城縣第二區。

1956年2月改稱鳳城縣紅旗區,轄紅旗、藍旗、楊木3個鄉,團結、永興、德奎、廣勝、新生、快樂、老虎洞、建設、前進、勝利11個小鄉。

1958年9月撤銷紅旗、藍旗、楊木3個鄉建制,設紅旗人民公社,轄30個大隊。

1961年7月調整人民公社,將原藍旗鄉、楊木鄉所轄地劃出另行組建藍旗、楊木人民公社,紅旗人民公社(鄉鎮級建制)轄12個大隊,人民公社駐地由紅旗街移至牌坊底。1983年9月撤銷紅旗人民公社,設紅旗鄉。

1985年1月17日撤銷鳳城縣,設立鳳城滿族自治縣,轄紅旗鄉。同年8月撤銷紅旗鄉,設立紅旗鎮至今。

自然地理[編輯]

紅旗鎮位於鳳城市南部,地近黃海北岸,東、南、西、北分別與邊門鎮、東港市長安鄉、東港市合隆鎮、白旗鎮相毗鄰。

鎮區地勢北高南低,中間平坦,屬丘陵地貌。主要山峰櫃石山海拔444.33m,為境內第一高峰。境內淡水資源豐富,大小河流30條,主要河流土牛河、三道河、四家子河、小土牛河、八岔河。土牛河上游建有土門子水庫。

紅旗鎮年均氣溫7.8℃,年均降水量900—1200mm,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夏無酷署,冬無嚴寒,年均無霜期160—170天。

人口面積[編輯]

根據2010年紅旗鎮派出所人口數據,該鎮總戶數6337戶,總人口19978人,總面積263平方公里。

紅旗鎮滿族聚居,滿族人口12854人,占總人口的64.3%;散居民族有漢、蒙古、錫伯、朝鮮、回、傈僳、鄂倫春、侗等8個民族。

行政區劃[編輯]

紅旗鎮下轄以下地區:[2]

永興村、​團結村、​燒鍋村、​黃旗堡村、​德奎村、​新力村、​三義廟村、​四家子村和包營子村。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