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爾登修道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爾登-赫爾姆斯特德帝國修道院
Reichsabtei Werden-Helmstedt
877—1803
維爾登修道院國徽
國徽
地位帝國修道院
首都維爾登
常用語言中世紀低地德語
宗教羅馬天主教
政府Theocracy
歷史時期中世紀
• 維爾登創立
877809
• 赫爾姆斯特德創立
827
• 獲得帝國自由
877 年 5 月 22 日
1803
1806–1814
前身
繼承
Duchy of Saxony 薩克森公國
普魯士王國

維爾登修道院(德語:Kloster Werden ) 是一座本篤會修道院,位於德國魯爾河畔埃森市維爾登區。

799 年,聖路基(Ludger)在埃森附近建立了一座修道院。 804 年,聖斯德望小堂建成祝聖,路基也成為明斯特主教。 809 年 3 月 26 日路基去世,修道院先後傳給他的弟弟和四個侄子。877 年 5 月 22 日,修道院獲得了帝國直屬權,此後,韋爾登一直是聖路基家族的財產,采邑修道院長帝國議會中占有一席之地。維爾登成為一個富有的修道院,在威斯特伐利亞弗里西亞、東薩克森和修道院周圍都擁有財產,在那裡領土有 125 平方公里。1256 年, 修道院教堂被大火燒毀,以晚期羅馬式風格(1256-75 年)重建。此後,修道院開始衰落,甚至出現由已婚俗人擔任院長的情況,修士僅有三人。1477 年改革後,維爾登修道院得以存續。

在 1803 年世俗化期間,修道院及其領地成為普魯士的一部分,三年後併入 貝爾格大公國。 1815 年再次歸屬於普魯士,成為萊茵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