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花花公子 (生活方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花花公子是指有錢有空閒時間的富人的生活方式。他們有鶯鶯燕燕的陪伴,盡享人間樂趣。顯而易見,他們是享樂主義者。「Playboy」一詞流行於20世紀初期至中期,有時會被用來形容引人注目的好色之徒。

詞語的演進[編輯]

一開始這個詞在18世紀用於指代在劇院表演的男孩,後來出現在1888年的《牛津詞典》中,用來形容一個有錢人花天酒地,享受生活。十九世紀末,「Pldyboy」還引申出了「賭徒」和「音樂家」的意思。到 1907 年,在 J. M. Synge 的喜劇《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The Playboy of the Western World)中,這個詞已經有了「濫交」(promiscuity)的概念。根據肖恩·利維 (Shawn Levy) 的說法,在戰間期以及二戰結束後早期,這個詞語就被賦予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所有含義。戰後跨越洲際的旅行讓富家公子們可以在國際夜總會以及有名的「遊樂場」如里維埃拉(Riviera)或棕櫚灘(Palm Beach, Florida)見面,他們在那裡被狗仔隊尾隨,為小報提供材料,滿足了許多熱切的觀眾。

著名的花花公子們[編輯]

1965年死於車禍的波菲里奧·魯維羅薩 (Porfirio Rubirosa) 身體力行著花花公子的生活方式。這位外交官自稱無暇工作——他忙於與女性共度時光。他的婚姻短暫,先後與世界上最富有的兩個女人結婚,和他的朋友一起喝酒賭博,打馬球,賽車,開著飛機從一個派對玩到另一個派對。他與當時其他著名的花花公子阿里·汗(Aly Khan)、豪爾赫·金勒(Jorge Guinle)、「寶貝」弗朗西斯科·皮納塔里(Francisco Pignatari)以及後來他的助手岡特·薩克斯(Gunther Sachs)都有聯繫,岡特·薩克斯稱自己為「遊戲的人」(homo ludens) 。[1]

其它踐行花花公子生活方式的名人有:阿方索·德波爾塔戈[2]、巴里·希恩(Barry Sheene)、休·赫夫納丹·比瑟瑞恩胡里奧·伊格萊西亞斯喬治·貝斯特伊姆蘭·汗詹姆斯·亨特霍華德·休斯威廉·埃夫里爾·哈里曼埃羅爾·弗林賈尼·阿涅利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約翰·F·甘迺迪、亞歷山大·魯斯波利(Alessandro Ruspoli)、卡洛斯·德貝斯特吉(Charles de Beistegui)、 西奧多·齊奇(Count Theodore Zichy)、大衛·弗羅斯特、伯納德·康菲爾德(Bernard Cornfeld)、威爾特·張伯倫喬治·克魯尼、莫里斯·贊凡提(Maurizio Zanfanti)和馬里奧·康德(Mario Conde)。[3]

以「花花公子」生活方式過活的虛擬人物有:派屈克·梅爾羅斯(Patrick Melrose,角色來自同名迷你劇),DC 漫畫蝙蝠俠系列的主要人物布魯斯·韋恩漫威漫畫中的托尼·斯塔克,情境喜劇《超級製作人》中的角色傑克·多納吉(Jack Donaghy) ,喜劇動畫《樂一通秀》中的 Foghorn Leghorn,以及情境喜劇《好漢兩個半》中的查理·哈珀。

參考資料[編輯]

  1. ^ Schultz, Ole. Riviera-Nichtstuer - Geschichte der Playboys.. Deutschlandradio Kultur. February 13, 2003 [December 20,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10, 2013) (德語). 
  2. ^ El hijo de Soledad Cabeza de Vaca, marquesa de Moratalla, denuncia su "secuestro". ELMUNDO. 2017-08-26 [2023-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6) (西班牙語). 
  3. ^ Conde vende su casa desde la prisión por 3,7 millones. El Español. April 14, 2016 [2020-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