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莫多婁敬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莫多婁敬顯(?—577年2月22日),複姓莫多婁氏太安郡狄那縣(今山西省晉中市壽陽縣)人,東魏、北齊官員,封齊昌王。

生平

[編輯]

莫多婁敬顯在父親莫多婁貸文死後襲爵為石城縣公,他為人剛強幹練,自幼以武力出名,經常跟隨斛律光征討,屢立戰功。斛律光經常命令莫多婁敬顯作為先鋒,安置營寨,夜中巡查警戒,莫多婁敬顯有時通宵不睡覺。臨戰列陣,斛律光也命令莫多婁敬顯部署將士,莫多婁敬顯在很倉促的情況下也能讓軍隊做到整齊嚴肅,深得斛律光器重,位至開府儀同三司。莫多婁敬顯後官至領軍將軍,經常檢校虞候事。武平年間,齊後主高緯前往晉陽,經常命令莫多婁敬顯都督鄴城留守的兵馬,糾察盜賊,京城肅然有序。武平七年(576年),莫多婁敬顯跟隨齊後主到平陽,因為敗給周軍回到并州。齊後主從并州逃到鄴城,在并州的北齊將帥都向安德王高延宗請求說:「王如果不做天子,大家實在不能拼死出力。」高延宗不得已,登基為皇帝,以晉昌王唐邕為宰相,齊昌王莫多婁敬顯、沐陽王和阿於子、右衛大將軍段暢、武衛將軍相里僧伽、開府韓骨胡侯莫陳洛州為黨羽[1][2][3]德昌元年十二月辛酉(577年1月21日)早晨,周軍攻克晉陽城東門,高延宗失敗被俘,他部下文武百官都投降周軍,只有莫多婁敬顯逃到鄴城,齊後主任命莫多婁敬顯為司徒[4][5][6]

承光元年(577年)正月,高孝珩呼延族、莫多婁敬顯、尉相願共同謀劃,於正月五日(577年2月8日)動手,高孝珩在千秋門斬殺高阿那肱,尉相願在皇宮內以禁軍接應,呼延族與莫多婁敬顯從游豫園率領士兵出動。高阿那肱從別宅走小道入宮,高孝珩的謀劃沒能實現。高阿那肱和韓長鸞害怕高孝珩生變,將高孝珩調出朝廷中央外任滄州刺史,尉相願拔佩刀砍柱子嘆息說:「大事已去,還有什麼可說的!」[7][8][9]

承光元年正月壬辰(577年2月21日),周武帝抵達鄴城,正月癸巳(577年2月22日),周武帝統帥各路軍隊圍攻鄴城,攻克鄴城後俘虜了莫多婁敬顯,周武帝數落莫多婁敬顯說:「你的死罪有三條:之前從并州逃到鄴城,攜帶小妾放棄母親,是不孝;你表面為北齊的假皇帝效力,暗中給我通信,這是不忠;投降之後,仍懷有二心,這是不信。如此心腸,不死還等什麼。」周武帝於是將莫多婁敬顯在閶闔門斬首[10][11][12][4][5]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後主竟奔鄴。在並將率咸請曰:「王若不作天子,諸人實不能出死力。」延宗不得已,即皇帝位,下詔曰:「武平孱弱,政由宦豎,釁結蕭牆,盜起疆埸。斬關夜遁,莫知所之,則我高祖之業將墜於地。王公卿士,猥見推逼,今便祗承寶位。可大赦天下,改武平七年為德昌元年。」以晉昌王唐邕為宰輔,齊昌王莫多婁敬顯、沐陽王和阿於子、右衛大將軍段暢、武衛將軍相里僧伽、開府韓骨胡、侯莫陳洛州為爪牙。
  2. ^ 《北史·卷五十二·列傳第四十》:在並將卒咸請曰:「王若不作天子,諸人實不能與王出死力。」延宗不得已,即皇帝位。下詔曰:「武平孱弱,政由宦豎,釁結蕭牆,盜起疆場。斬關夜遁,莫知所之,則我高祖之業,將墜於地。王公卿士,猥見推逼,今便祗承寶位,可大赦天下。」改武平七年為德昌元年,以晉昌王唐邕為宰輔,齊昌王莫多婁敬顯、沭陽王和阿於子、右衛大將軍段暢、武衛將軍相里僧伽、開府韓骨胡、侯莫陳洛州為爪牙。
  3.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二》:及齊主還鄴,邕遂留晉陽。并州將帥請於安德王延宗曰:「王不為天子,諸人實不能為王出死力。」延宗不得已,戊午,即皇帝位。下詔曰:「武平孱弱,政由宦豎,斬關夜遁,莫知所之。王公卿士,猥見推逼,今祗承寶位。」大赦,改元德昌。以晉昌王唐邕為宰相,齊昌王莫多婁敬顯、沭陽王和阿乾子、右衛大將軍段暢、開府儀同三司韓骨胡等為將帥。敬顯,貸文之子也。
  4. ^ 4.0 4.1 《北齊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子敬顯,強直勤干,少以武力見知。恆從斛律光征討,數有戰功。光每命敬顯前驅,安置營壘,夜中巡察,或達旦不睡。臨敵置陳,亦令敬顯部分將士,造次之間,行伍整肅。深為光所重。位至領軍將軍,恆檢校虞候事。武平中,車駕幸晉陽,每令敬顯督留台兵馬,糾察盜賊,京師肅然。七年,從後主平陽,敗歸幷州,與唐邕等推立安德王稱尊號。安德敗,文武群官皆投周軍,唯敬顯走還鄴。授司徒。周武帝平鄴城之明日,執敬顯,斬於閶闔門外,責其不留晉陽也。
  5. ^ 5.0 5.1 《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子敬顯嗣,強直勤干,少以武力見知。恆從斛律光征討,數有戰功。光每令敬顯前驅置營,中夜巡察,或達旦不眠。臨敵置陣,亦命部分將士,深見重。位至開府儀同三司。武平七年,從後主平陽敗歸,在并州與唐邕等推立安德王稱尊號。安德敗,武將皆投周軍,唯敬顯走還鄴,授司徒。周武帝平鄴,執之,斬於閶闔門外,責其不留晉陽也。
  6.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二》:辛酉,旦,還攻東門,克之。延宗戰力屈,走至城北,周人擒之。周主下馬執其手,延宗辭曰:「死人手,何敢迫至尊!」周主曰:「兩國天子,非有怨惡,直為百姓來耳。終不相害,勿怖也.」使復衣帽而禮之。唐邕等皆降於周。獨莫多婁敬顯奔鄴,齊主以為司徒。
  7. ^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與呼延族、莫多婁敬顯、尉相願同謀,期正月五日,孝珩於千秋門斬高阿那肱,相願在內以禁兵應之,族與敬顯自游豫園勒兵出。既而阿那肱從別宅取便路入宮,事不果。
  8. ^ 《北史·卷五十二·列傳第四十》:承光即位,以孝珩為太宰,與呼延族、莫多婁敬顯、尉相願同謀,其正月五日,孝珩於千秋門斬高阿那肱。相願在內,以禁兵應之,族與敬顯自游豫園勒兵出。既而阿那肱從別宅取便路入宮,事不果。
  9.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三》:司徒莫多婁敬顯、領軍大將軍尉相願謀伏兵千秋門,斬高阿那肱,立廣寧王孝珩,會阿那肱自他路入朝,不果。孝珩求拒周師,謂阿那肱等曰:「朝廷不賜遣擊賊,豈不畏孝珩反邪?孝珩若破宇文邕,遂至長安,反亦何預國家事!以今日之急,猶如此猜忌邪?」高、韓恐其為變,出孝珩為滄州刺史。相願拔佩刀斫柱,嘆曰:「大事去矣,知復何言!」
  10. ^ 《周書·卷六·帝紀第六》:六年春正月乙亥,齊主傳位於其太子恆,改年承光,自號為太上皇。壬辰,帝至鄴。齊主先於城外掘塹豎柵。癸巳,帝率諸軍圍之,齊人拒守,諸軍奮擊,大破之,遂平鄴。齊主先送其母並妻子於青州,及城陷,乃率數十騎走青州。遣大將軍尉遲勤率二千騎追之。是戰也,於陣獲其齊昌王莫多婁敬顯。帝責之曰:「汝有死罪者三:前從並走鄴,攜妾棄母,是不孝,外為偽主戮力,內實通啟於朕,是不忠,送款之後,猶持兩端,是不信。如此用懷,不死何待。」遂斬之。
  11. ^ 《北史·卷十·周本紀下第十》:六年春正月乙亥,齊主傳位於其太子恆,改年曰承光,自號太上皇。壬辰,帝至鄴。癸巳,帥諸軍圍之,齊人拒守,諸軍奮擊,大破之,遂平。齊主先送其母及妻子於青州,及城陷,帥數十騎走青州,遣大將軍尉勤追之。是戰也,於陣獲其齊昌王莫多婁敬顯,帝數之曰:「汝有死罪三:前從并州走鄴,棄母攜妻妾,是不孝,外為偽主戮力,內實通啟於朕,是不忠,送款之後,猶持兩端,是不信。如此用懷,不死何待。」遂斬之。
  12.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三》:周主執莫多婁敬顯,數之曰:「汝有死罪三:前自晉陽走鄴,攜妾棄母,不孝也,外為偽朝戮力,內實通啟於朕,不忠也,送款之後,猶持兩端,不信也。用心如此,不死何待!」遂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