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裴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裴鴻(510年—568年9月15日),正平郡聞熹縣[1](今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人,出自河東裴氏定著五房之一的東眷裴,北魏、西魏、北周官員。

生平[編輯]

裴鴻是北周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沔州刺史、夏陽忠武公裴寬的族弟,年少時恭敬謹慎,有辦事的才能和謀略。裴鴻因為出任挽郎,以奉朝請起家官[1]。南道大行台賀拔勝鎮守荊州時,聽說了裴鴻的名氣,引薦他出任官職[2]。北魏分裂時,裴鴻身在東魏,出任東雍州長史[1]大統初年,裴鴻獻城歸附西魏,獲賜爵高邑縣開國男[1]。裴鴻之後出任長寧郡太守[1],加安西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宇文泰建立丞相幕府後,以裴鴻出任大丞相府功曹參軍事,加持節帥都督中軍將軍右金紫光祿大夫,賜姓宇文氏。柱國、燕國公于謹出征江陵,裴鴻以于謹府屬的身份出任中郎,江陵平定後裴鴻出任大都督,兼領武陽公豆盧寧長史[2]周孝閔帝宇文覺登基後,裴鴻出任大將軍、輔城公宇文邕的司馬,加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之後裴鴻又被晉公宇文護選為府司錄,兼任雍州贊治[1]。當時吐谷渾侵犯北周邊境,裴鴻防守有功,升任小御正,進爵為高邑縣伯,轉任御正,又升任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保定元年(561年),裴鴻升任民部中大夫,又出任使持節、大都督、熊州諸軍事、熊州刺史[1]保定末年,裴鴻外任中州刺史、九曲城主。裴鴻鎮守邊境,很有防禦的才能。衛公宇文直鎮守襄州,以裴鴻出任襄州司馬。天和元年(566年),裴鴻出任使持節、大都督、郢州諸軍事、郢州刺史,兼任襄州總管府長史,進爵為高邑縣侯,總計食邑一千六百戶[1][3]。裴鴻跟隨宇文直征討南陳,周軍戰敗,裴鴻被俘虜。天和三年八月八日(568年9月15日),裴鴻在建業客館中絕食去世[1],虛歲五十九[2],南陳將裴鴻的棺材以禮送回長安,北周朝廷為裴鴻哀悼,贈予使持節、開府、大將軍、三州諸軍事、三州刺史[1][4][5][3]開皇九年太歲次己酉十月辛酉朔廿四日甲申(589年12月7日)安葬於正平郡高梁東原之南面[1]

家庭[編輯]

祖父[編輯]

  • 裴念,一名祖念,北魏泰州別駕[1][3]

父親[編輯]

  • 裴方興,一名弘陀,北魏義陽郡太守[1][2]

兒子[編輯]

  • 裴師道,隋朝太子齋帥、內直監
  • 裴武,一名師武,隋朝蜀王府記室、邛州長史,娶京兆韋氏,北魏陰盤伯孫女,北周大將軍之女[3]
  • 裴師義,唐朝灃州刺史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王其禕,周曉薇編著;王慶衛,樊波助理;毛漢光,耿慧玲顧問. 《隋代墓志铭汇考 1》. 北京市: 線裝書局. 2007年10月: 31–33. ISBN 978-7-80106-588-9 (中文(繁體)). 
  2. ^ 2.0 2.1 2.2 2.3 《全後周文·卷二十一·周開府高邑侯裴鴻碑》:君諱鴻,河東聞喜人也。□河南脫履,志輕天下之圖,趙城執(上闕)本州別駕,逸足致遠,□止於展驥。父方興,義陽太守,良守有聞,政逾於去虎(上闕)。為莫功深丹染,幼則斷織貽範,志存佾豆,長則垂帷遊藝,遍該圖史(上闕)。賀跋勝褰帷南服,頗稱愛士,聞風悅焉,有同傾蓋,乃奏除龍(上闕)襄陵巨鯨璜海,緹裙青領,竊號假名。凡厥衣冠,並羈鯨盜(上闕)。即墨蹈燕,實有田單之武;河西歸漢,詎無竇融之績。疇庸疏爵,載發五言(上闕),安西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太祖相府初開,務殷任重,登庸而納百揆,負(上闕)斯在。乃□為大丞相府功曹參軍事,加持節、帥都督、中軍將軍、右金紫光(上闕)實有□干之才,非亡爪牙之任,勛□之巨,實簡帝心,乃賜姓宇文氏,柱國、燕公擁旄(上闕)大都督、領武陽公長史,時鳳翔□與蜀□王□等阻兵邛僰,竊據方(上闕)奇謀星旋月□之兵上谷、漁陽之□□逾百戰,攻出九天,殪彼攙搶,並□(上闕)賢□□之任□□□□乃除大將軍、輔成公司馬,遷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增邑(上闕)朝政謀□□□啟沃□□公作□神甸君又□本職帶雍(上闕)之譽獨□□時吐谷渾蟻聚邊朔(上闕),之□上□嘉猷□□□出遷□□□正進爵為伯,其司錄贊治並(上闕)參帷屋□□高祖武皇帝始自登庸,並連其任,二年尋轉御正,陰岑(上闕)民部□□□□□□聿宣。事該土地之圖,績兼都鄙之數。在乎匡拂(上闕)大都督、□州刺史、九曲□屯□襄州總管、衛國公以貴介之重推(上闕)周□之重,□□趙□之徑。比蹤往烈,時論榮之。尋遷總管府長史,又拜郢州(上闕)名□□□宣無廢六條之□。時以江淮未一,疆場多虞,命彼舟師,遠臨荊漢(上闕),常思效命,鳴劍抵掌,志在宣力,凌波執銳,首啟戎行。既而師律否臧,雄圖弗(上闕)春秋五十九,以天和三年八月八日薨乎建業客館。陳人敬其誠節,反(上闕)竭誠□上,遺愛在民,高風餘論,方傳不朽(闕一行,上闕),望重,袞職學優,才品斯著,□□乃修,其賢必象,其芳不休。邦守德懋,驥足名(上闕)過,世路群飛,秉節識義,金城乃歸,策勛胙邑,奄有邦畿,經綸運始,驅馳(上闕)班三事,職副六卿,常伯□任,邦教立名,陪蕃首席,刺舉專城,駢綬累印,載(上闕)使奉賢,輕□軍陣,駟馬旌旃,黃場積壤,玄甲開泉,將軍有墓(闕一行。碑拓本)
  3. ^ 3.0 3.1 3.2 3.3 《山西运城出土几盒裴氏墓志》, 《文物世界》 (04期), 2006年, (04期): 24–30 [2020-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2) 
  4. ^ 《周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六》:鴻少恭謹,有幹略,歷官內外。孝閔帝踐阼,拜輔城公司馬,加儀同三司。為晉公護雍州治中,累遷御正中大夫,進位開府儀同三司,轉民部中大夫。保定末,出為中州刺史、九曲城主。鎮守邊鄙,甚有捍禦之能。衛公直出鎮襄州,以鴻為襄州司馬。天和初,拜郢州刺史,轉襄州總管府長史,賜爵高邑縣侯。從直南征,軍敗,遂沒。尋卒於陳。朝廷哀之,贈豐資遂三州刺史。
  5. ^ 《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寬族弟鴻,少恭謹,有幹略。歷官內外。周天和初,拜郢州刺史,轉襄州總管府長史,賜爵高邑縣侯。從衛公直南征,軍敗遂沒,尋卒於陳。朝廷哀之,贈豐、資、遂三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