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赤水縣 (合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赤水縣,中國舊縣名,位於今重慶市合川區一帶。

歷史沿革[編輯]

秦漢至兩晉赤水縣地均屬巴郡墊江縣南朝宋時屬東宕渠郡宕渠縣西魏時屬合州墊江郡石鏡縣[1]:26。隋朝開皇初年[註 1]實行州縣二級制改革時,廢墊江郡,合州改為涪州[3]:217-218

隋朝開皇八年(588年),分石鏡縣置赤水縣。其中赤水得名於境內河流赤水(今鹽溪河)[4][2][1]:26。大業三年(607年),涪州改為涪陵郡[3]:217-218

武德元年(618年),涪陵郡改為合州,赤水縣仍隸合州,移治新赤水城(今合川區龍鳳鎮萬壽場[註 2])。武周長安三年(703年)[註 3]赤水縣析置銅梁縣天寶元年(742年)合州改為巴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合州[11]:874-876[12]

五代十國時期,赤水縣在前蜀後唐後蜀時均隸屬遂州武信軍節度使下的合州[13]:100[13]:213[13]:227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滅後蜀,赤水縣隨合州屬北宋梓州路[註 4][14]:124熙寧四年(1070年),赤水縣撤銷、併入銅梁縣,熙寧七年(1074年)復置[14]:438。宋朝時,赤水縣境內有7個鄉,有下獨柏、長利、小張市、白崖、明山、龍門6個鎮[1]:26至元二十年(1283年)[註 5],赤水縣併入石照縣[15]:176

新唐書評價赤水縣為中[註 6][16]宋史評價赤水縣為中下[17]

後續[編輯]

明夏時,石照縣撤銷,其地由合州直轄。洪武四年(1371年)合州屬重慶府[18]:109民國2年(1913年)廢府置縣時,合州改為合川縣,先後隸川東道、第三行政督察區、第三行政公署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合川縣屬四川省江津專區,1983年劃重慶市,1992年撤縣改設縣級市合川市[19],2006年撤市設重慶市合川區[20]。赤水縣原駐地萬壽場於民國15年(1926年)置萬壽鎮,民國30年(1941年)改萬壽鄉,1958年改大鳳公社,1981年更名為赤水公社,1983年置赤水鄉,2001年併入龍鳳鎮[1]:26-30

注釋[編輯]

  1. ^ 隋書》為開皇末年[2]
  2. ^ 東距合州一百里[5],一說在今合川區太和鎮[6][3]:217-218
  3. ^ 舊唐書[7]、《新唐書[8]均作長安三年(703年),《元和郡縣誌[9]、《太平寰宇記[10]作長安四年(704年)[3]:217-218
  4. ^ 重和元年(1118年)升為潼川府路[14]:433
  5. ^ 一說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1]:26
  6. ^ 唐朝行政區劃將縣分為赤、畿、望、緊、上、中、下七等。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合川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合川县志 1.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5. ISBN 7-220-03040-1. 
  2. ^ 2.0 2.1 魏徵. 連結至維基文庫 隋书·地理上. 維基文庫, 29. 涪陵郡。西魏置合州。開皇末改曰涪州。統縣三,戶九千九百二十一。……赤水。開皇八年置。 
  3. ^ 3.0 3.1 3.2 3.3 周振鶴; 施和金.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隋代卷 2.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7. ISBN 978-7-309-12697-6. 
  4. ^ 李吉甫. 連結至維基文庫 元和郡縣圖志·劍南道下 東川節度使. 維基文庫, 33. 赤水縣,中。東至州一百里。本漢墊江縣地,隋開皇八年,分石鏡縣於今縣西二里置縣,因水為名。 
  5. ^ 樂史. 連結至維基文庫 太平寰宇記·山南西道四. 維基文庫, 136. 赤水縣西一百里 
  6. ^ 任明強; 任新建. 四川州县建置沿革图说. 成都: 巴蜀書社. 2002-09-01. ISBN 7806593454. 
  7. ^ 劉昫. 連結至維基文庫 旧唐书·地理二. 維基文庫, 39. 銅梁,長安三年置。初治奴侖山南,開元三年,移治於武金坑。 
  8. ^ 歐陽修. 連結至維基文庫 新唐书·地理六. 維基文庫, 42. 銅梁。中。長安三年置。 
  9. ^ 李吉甫. 連結至維基文庫 元和郡縣圖志·劍南道下 東川節度使. 維基文庫, 33. 銅梁縣,中。東至州一百五十里。長安四年,刺史陳靖意以大足川僑戶輻湊,置縣取小銅梁山為名。 
  10. ^ 樂史. 連結至維基文庫 太平寰宇記·山南西道四. 維基文庫, 136. 銅梁縣……唐長安四年刺史陳靖意以大足川僑戶輻輳置銅梁縣 
  11. ^ 周振鶴; 郭聲波.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 2.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7. ISBN 978-7-309-12698-3. 
  12. ^ 劉昫. 連結至維基文庫 旧唐书·地理二. 維基文庫, 39. 合州,中,隋涪陵郡。武德元年,改為合州,領石鏡、漢初、赤水三縣。三年,又置新明縣。天寶元年,改為巴川郡。乾元元年,復為合州……赤水,隋分石鏡置。 
  13. ^ 13.0 13.1 13.2 周振鶴; 李曉傑.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五代十国卷 2.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7. ISBN 978-7-309-12681-5. 
  14. ^ 14.0 14.1 14.2 周振鶴; 李明憲.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 2.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7. ISBN 978-7-309-12699-0. 
  15. ^ 周振鶴; 李治安; 薛磊.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 2.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7. ISBN 978-7-309-12701-0. 
  16. ^ 歐陽修. 連結至維基文庫 新唐书·地理六. 維基文庫, 42. 合州巴川郡,中。本涪陵郡,天寶元年更名……縣六……赤水 
  17. ^ 脫脫. 連結至維基文庫 宋史·地理五. 維基文庫, 89. 合州,中,巴川郡,軍事。淳祐三年,移州治於釣魚山……縣五:……赤水,中下。 
  18. ^ 周振鶴; 郭紅; 靳潤成.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 2.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7. ISBN 978-7-309-12702-7. 
  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2年第8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2-04-28 [2022-08-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6-02). 
  20. ^ 国务院关于同意重庆市撤销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南川市设立重庆市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的批复. 中國政府網. 2006-10-22 [2022-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