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和王趙栻(1111年—1128年),宋朝宗室

宋朝第八代皇帝宋徽宗趙佶的第十七子[1],生母楊修容,同母姐姐順淑帝姬

政和元年(1111年)六月出生,九月賜名趙栻,授靜江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廣國公。政和三年(1113年)正月,正三公官名,改授檢校太保宣和七年(1125年)二月,改定武軍節度使,加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南康郡王靖康元年(1126年)四月,改瀛海、安化軍節度使,檢校太傅,進封和王[2]。趙栻隨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兵所虜,次年即建炎二年(1128年,金天會六年)九月,被自己的異母兄趙㮙謀殺[3],年十八歲。

家庭[編輯]

  1. 妻:王妃李舜英(1110年—?),靖康之變被俘,歸完顏兀室為妾
  2. 妻:劉氏,娶於金國,生一女(遺腹女)。
  3. 女兒:於宋有遺女一人,宋高宗封為樂平縣主,出嫁杜安石,命大宗正司主婚。
  4. 女兒:趙氏(1129年—?),劉氏所出遺腹女。皇統元年(1141年)和金人王安結婚。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宋史/卷246》,出自脫脫宋史

參考文獻[編輯]

  1. ^ 元·脫脫阿魯圖,《宋史》(列傳第五 宗室三)
  2. ^ 宋會要輯稿
  3. ^ 靖康稗史箋證·呻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