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近世日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近世日語
近世日本語
區域日本
年代19世紀中葉演化為現代日語
語系
早期形式
文字平假名片假名漢字
語言代碼
ISO 639-3
Glottolog

近世日語(日語:近世日本語きんせいにほんご Kinsei nihongo */?),或稱近代日語,屬於日本語族,它所屬的時代處於中世日語現代日語之間。誕生時期約在17世紀初,即江戶時代中期,誕生後,中世日語就漸漸沒落了,至明治時代漸為現代日語所取代,延續時間約250年。近世日語現今已少見其蹤影,主要是作為學術研究之用。谷川士清著《和訓栞》、石川雅望著《雅言集覧》、太田全斎著《俚言集覧》等明治時期的日語辭書收錄了諸多近世日語詞彙與語法,是研究近世日語的重要的工具書籍。

背景

[編輯]

自17世紀初開始,在德川幕府統治下,政治中心從上方漸漸移動到了江戶。上方方言直到江戶時代早期都是最有影響力的標準方言,也是現代近畿方言的直系祖先。江戶時代晚期,現代東京方言直系祖先——江戶方言、山手方言取代了上方方言的地位。德川幕府治下戰爭較少,武士階級衰落,經濟發達也促進了文化繁榮,町人文化、出版文化出現並壯大,浮世繪淨琉璃歌舞伎文樂落語俳諧連歌等新藝術形式陸續產生,始自浮世草子灑落本滑稽本人情本草雙紙成為新的面向大眾的文學體裁,統稱為「戲作」。這一時期活躍的文學家有井原西鶴近松門左衛門松尾芭蕉式亭三馬山東京傳等人。

音系

[編輯]

輔音

[編輯]
唇音 齒齦音 齦後音 硬顎音 軟齶音 小舌音 聲門音
塞音 p b t d     k ɡ    
塞擦音   t͡s d͡z t͡ʃ d͡ʒ        
鼻音 m n       ɴ  
擦音 ɸ s z ɕ ç     h
流音     r        
近音       j ɰ    

/t, s, z, h/在閉元音[i, ɯ]前均有數個同位異音

  • t → t͡ʃ / __i
  • t → t͡s / __ɯ
  • z → d͡ʒ / __i
  • z → d͡z / __ɯ
  • h → ç / __i
  • h → ɸ / __ɯ

主要音變:

  • /zi, di/、/zu, du/分別不再對立。
  • [ɸ]>[h, ç]部分完成。
  • /se/失去顎化變為[se]

中古日語還有-t,近世變為開音節/tu/。

唇化

[編輯]

/kwa, gwa/的唇化消失,變為[ka, ga]。[1]

顎化

[編輯]

/s, z/、/t/、/n/、/h, b/、/p/、/m/、/r/可被顎化。

江戶方言可觀察到去顎化:

  • hyakunin issyu「百人一首」>hyakunisi
  • /teisyu/亭主>/teisi/「老闆」
  • /zyumyoː/>/zimyoː/「壽命」

預鼻化

[編輯]

中古日語有預鼻化塞音塞擦音[ŋɡ, ⁿz, ⁿd, ᵐb]。近世階段失去鼻音成分,成為ɡ, z, d, b

語法

[編輯]

動詞

[編輯]

近世日語有5種動詞活用:

動詞詞類 未然形 連用形 終止形 連體形 已然形 命令形
(四段活用)
(上一段活用)
(-i)

(-i)

(-iru)
居る
(-iru)
居れ
(-ire)
居ろ
居よ
(-iro/iyo)
(下一段活用) かんがへる へる へれ へろ
へよ
(カ行変格活用) くる くれ こい
(サ行変格活用)

する する すれ しろ
せよ

動詞活用延續了中古日語以來的簡化趨勢。動詞段數從9個減到5個。其中,ラ行変格活用、ナ行変格活用和中古下一段被歸入四段;中古下二段動詞直接簡化為下一段;而中古上一段和中古上二段動詞合流為上一段。[2]

形容詞

[編輯]

平安時代的中古日語中,形容詞又分為「ク活用」和「シク活用」。到了近世日語,「シク活用」變化語尾中的「--」被併入詞幹,使兩種活用的區別消失。

未然形 連用形 終止形 連體形 已然形 命令形
-から - - - -けれ -かれ

形容動詞

[編輯]

平安時代的中古日語中,形容動詞分為「タリ活用」和「ナリ活用」。近世日語階段,「タリ活用」被併入「ナリ活用」並且融合了近世斷定助動詞「」的活用。

未然形 連用形 終止形 連體形 已然形 命令形
-だら -
-
-
-
- -なれ(舊的已然形)
-なら(舊的未然形)
 

注釋

[編輯]
  1. ^ Yamamoto (1997: 147-148)
  2. ^ Yamaguchi (1997:129)

參考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 近世日本語の進化,植村進 (日語)
  • 中近世日本語の終助詞,河 周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