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鄴侯書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鄴侯書院
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湖南衡陽南嶽區煙霞峰
分類古建築
時代民國
編號7-54

鄴侯書院,是南嶽衡山17所書院中至今尚存的一所,系清代所建。

歷史沿革[編輯]

鄴侯書院分為山下鄴侯書院(集賢書院)和山上鄴侯書院[1]

山下鄴侯書院由端居室演變而成,山上鄴侯書院由南嶽書院演變而成[1]

唐朝時期[編輯]

唐朝時期,擔任過宰相的鄴侯李泌晚年在衡山隱居,居於煙霞峰下的端居室[1]

之後李泌的兒子李繁為紀念父親,在集賢峰麓建南嶽書院[1]

宋元時期[編輯]

宋朝時期,端居室已經變廢址。宋理宗寶慶年間,運使張嗣可在舊南嶽書院的原址上改建,取名為鄴侯書院[1]

元惠宗至正五年,縣尹趙忠、主簿李伯淵又對鄴侯書院進行重修。

明清時期[編輯]

明初兵亂,鄴侯書院全部倒塌[1]。明朝嘉靖十三年鄴侯書院再次重修,改名為集賢書院[1]

明朝萬曆年間,衡寶巡按使李天植來到南嶽,在端居室的廢址旁建明道山房[1]

清朝乾隆九年,衡山知縣德貴就在明道山房的舊館上又進行修復,興辦義學,改稱為鄴侯書院[1]

但因為山上鄴侯書院的位置太偏僻,難以就學[1]。13年後,山上鄴侯書院的辦學田租併入了集賢書院(山下鄴侯書院),山上鄴侯書院逐漸堙沒[1]

光緒年間,衡山人陳治與集賢書院(山下鄴侯書院)山長戴心葵在煙霞峰找到德貴所修復的山上鄴侯書院的舊址[1]

陳治和戴心葵請縣令李宗蓮重建書院,因原址偏僻,就移建到煙霞峰左支的佛寺側,純屬紀念鄴侯李泌,無書院功能[1]

民國時期[編輯]

民國21年,陳治戴心葵重建的山上鄴侯書院又倒塌。衡山縣葵慶萱,縣教育局長賓聯芳再次修復山上鄴侯書院[1]

人文[編輯]

三萬軸書卷無存,入室追思名宰相;九千丈雲山不改,憑欄細認古煙霞——賓鳳陽
中原龍戰血玄黃,必勝必成待自強。暫把豪情寄山水,權將餘力寫肝腸。雲橫萬里長纓展,日照千峰鐵騎驤。猶有鄴侯遺蹟在,寇平重上讀書堂。——郭沫若《過鄴侯書院詩》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第一章 书院. 南岳志. 湖南出版社. 1996年: 197. ISBN 7543812126. 
  2. ^ 2.0 2.1 书院文化. 南嶽衡山旅遊網. 2015年11月24日 [2017年2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