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房戰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陸房戰鬥
從左上至右下為:陸房戰鬥中的八路軍115師;陸房戰鬥中的日軍運輸隊;陸房戰鬥勝利後八路軍在慶功
日期1939年5月11日
地點
山東省肥城縣陸房地區
參戰方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國民革命軍八路軍山東縱隊第6支隊、115師直屬隊及686團、津浦支隊、冀魯邊第7區 大日本帝國駐山東日本侵華軍第12軍及偽軍
兵力
3000餘人[1][2] 5000餘人
偽軍一部[1][2]
傷亡與損失
150餘人[2] 1300餘人[1][2]

陸房戰鬥中國抗日戰爭中,中日雙方的發生戰鬥[3]

背景[編輯]

1939年初,為開闢抗日根據地,八路軍115師代師長陳光、政委羅榮桓率東進支隊挺進山東,日偽軍收到沉重打擊。

四月底,駐山東日本侵華軍第十二軍司令官尾高龜藏,糾集近兩個旅的主力和濟南泰安肥城寧陽東平長清平陰等十幾個城鎮的日軍五千餘人,分九路向泰肥山區合圍[1][2]

戰前背景[編輯]

1939年3月下旬,羅榮桓政委去津浦路東沂蒙山區,向山東分局傳達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精神,4月下旬,羅榮桓政委返回師部,5月初又到運河地區巡視工作,這一階段師里的工作,主要由代師長陳光負責。

山東日軍的最高指揮官是第12軍司令官尾高龜藏。於4月底糾集津浦線中段日軍五千餘人,大炮百餘門,另有皇協軍和漢奸一部隨行,合計八千餘人,從5月初開始,先後由泰安、大汶口、寧陽、汶上、東平、東阿、平陰、肥城、界首等地出發,分九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地向泰西山區(肥城以南,汶河以北山區)進行掃蕩圍攻。當時115師指揮機關駐地在肥城以南,陸房、臨安站一帶。

陳光代師長根據各路敵人進展情況,正確判斷出敵人是企圖先掃蕩山區外圍,然後合圍肥城以南山區,摧毀我指揮中心。5月8日晚,各路敵人已經逼近,因此決定各部隊撤離這個地區。師指揮機關和特務營向汶河以南,津浦支隊向北大峰山地區,山縱6支隊和泰西地委向西南運河方向分散轉移。686團(缺一個營)留在內線山區機動打擊敵人。5月9日各部開始按計劃行動。

經過[編輯]

八路軍各部隊分散轉移的情況很不順利。只有山縱6支隊主力和泰西地委由於熟悉敵情、地形,安全地轉移到敵人合圍圈的外線。津浦支隊行進到陸房東北朱家莊附近,就被敵人發現,未能跳出合圍圈。師指揮機關和特務營向南轉移到安駕莊附近,發現汶河南岸,每隔一兩百米距離就有一堆火光,隔河望去三堆火光連成一線。偵察人員報告敵人已到汶河南岸。

陳光代師長當即做出判斷:第一,汶河南岸已被敵人封鎖,第二,汶河以南是大平原,沒有地形可利用。因此改變決心,轉頭向北,準備轉移到肥城發北大峰山地區。但1939年5月10日部隊起到陸房西北大董莊、黃土嶺附近時,天已大明,即與敵人發生遭遇戰,槍聲炮聲大作,頓時衝破了山區清晨的平靜。師直機關由特務營掩護,撤到陸房附近,686團迅速展開,搶占陸房西北及以西之肥豬山、岈山一帶陣地,與敵人進行激烈的爭奪戰。津浦支隊也被迫占領陸房以北之鳳凰山,師特務營於陸房東北的東山嶺憑險據守,抗擊敵人。主力部隊及黨政機關三千餘人被困。

1939年5月11日拂曉,中國軍隊先在牛家莊一帶與日軍遭遇,隨後全線抗擊。八六八團占領陸房以西肥豬山一線陣地,津浦支隊占領陸房以東及東北之鳳凰山陣地,師指揮所設在安家林。九時,日偽軍在炮火掩護下發起全面進攻。中國軍隊連續擊退敵人輪番攻擊。上午10時左右,陳光師長親自到第686團督戰,並決定暫由師司令部參謀處長王秉璋留守師部。王秉璋令師通信科將電話線通到第686團團部,以便陳光師長在686團部能直接指揮全局。可是電話線接通後,陳光不在團部,說是直接下到營里指揮作戰去了。這樣王秉璋不得不臨時負起戰役全盤指揮之責。這期間發生了兩次師部直接受到日軍突破威脅的緊急情況,不得不讓機關幹部上陣打退日軍突擊。[來源請求]

686團當時在陸房只有1營和2營兩個營,3營由楊勇率領留在了魯西開闢冀魯豫根據地。團長張仁初直接下到一營指揮,政委劉西元團留在團部,掌握2營的情況。 團長張仁初回憶:「我隨即命令二營迅速向南搶占鳩山、橫山一線陣地。為了更有利的指揮戰鬥,劉西元政委帶團指揮所從陸房前移到肥柱山下的簸箕掌,我帶著警衛班穿過猛烈的炮火來到敵人攻擊的主要目標——一營堅守的肥柱山陣地。」 「下午五點多鐘的時候,劉政委又打來了電話,我們在電話里研究了黃昏後突圍的準備工作等情況。最後,我們決定派偵察參謀梁奉洲去偵察西南方向的路線。根據了解,西南面敵人的兵力配置比較薄弱」。 「我正在一營指揮所聽取匯報,師宣傳科長賴可可同志來了。他傳達了師部對我們的指示和鼓勵」。

最後部隊的突圍方向是包圍圈外的師政委羅榮桓建議的。5月11日下午3時左右,接到羅榮桓政委從東汶寧支隊發給師部的電報,說羅所在的那個方向沒有敵情,建議一一五師向他所在的方位突圍。下午4點多鐘,陳光回到師部。

經一天激戰,日軍傷亡1300餘人,中國軍隊傷亡150餘人。[來源請求]

5月11日入夜,突圍輕裝時把長征都沒丟的東西都丟了。計劃是陳光帶騎兵連探路,686團掩護師部。趁夜幕在當地群眾配合下分路突圍:

  • 5月11日入夜一一五師政治部保衛部代理部長何運洪帶領保衛部一部分從馬鞍山突圍
  • 5月11日入夜一一五師政治部民運部部長潘振武帶領師部直屬隊和六八六團一部分從馬鞍山突圍
  • 六八六團掩護師部于于5月11日22時包圍圈西南向岈山突圍。團政委劉西元帶1營開路,師部居中,團長張仁初帶二營、師部特務營殿後。5月12日安全南過大汶河。後到東平縣無鹽村一帶休整。
  • 輜重部隊經下莊、孫伯,過汶河,去汶上城東。
  • 津浦支隊掩護魯西區黨委,於5月12日凌晨從寨子向南經摩天嶺、過汶河,到榮華樹村

後續紀念[編輯]

參見[編輯]

參考來源[編輯]

  1. ^ 1.0 1.1 1.2 1.3 《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軍事歷史研究部 編,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ISBN 7-80137-315-4,卷「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戰鬥總覽」
  2. ^ 2.0 2.1 2.2 2.3 2.4 桃乡颂歌. 肥城市礦區教育辦公室. 
  3. ^ 陆房战斗遗址. 2013-08-05 [2016-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