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陳離(1892年5月18日—1977年5月3日),字顯焯,號靜珊,男,四川安岳城南街人,中華民國中將。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生平[編輯]

父陳世權 (號允儒) 以教書為業。1911 年,陳離畢業於安岳縣立高小。辛亥革命爆發,和胞弟陳谷生赴重慶參加學生軍。重慶獨立成立蜀軍政府,創辦蜀軍將弁學堂,陳離報考被錄取。1912年春,成、渝兩軍政府合併,蜀軍將弁學堂併入成都的四川陸軍軍官學堂,轉入該校炮科第三期學習。1915年畢業,分發在劉存厚部川軍第二師見習,後升排長。1917年,第二師獨立旅長鄧錫侯眉山,因無機炮,由師長調撥山炮一尊及士兵數十人,由陳離率領到眉山歸鄧錫侯旅指揮。陳離被編入鄧旅陳光仁李家鈺第三營,任十二連連長。隨四川軍閥混戰,陳離不斷升遷,到1925年出任陸軍第三師第十旅旅長,轄4個團,並劃有新都廣漢兩縣為防地。

大革命失敗後,陳離約集共產黨員陳曉嵐鄧作楷羅志方及進步人士鍾克容曹仲英等,在陳部建立政治訓練委員會來改造這支舊軍隊。1928年中共地下黨組織在部隊裡建立了中共黨組織,團長陶凱、營長劉的均曾學圃及許多士兵被發展成共產黨員。1930年10月25日,「立三路線」指導下中共川西特委決定在廣漢的陳旅發動起義,並規定只要陳旅士兵、不准軍官參加,在黨內引起混亂。部隊起義後改編為紅軍,由徐昭俊任司令,劉連波任政委,率部隊轉攻綿竹,沿途遭到田頌堯第二十九軍部隊攻擊逃散。陳離在成都趕回廣漢,由於陳旅發生「廣漢兵變」重大事件,陳離遭到各方攻擊,得上級第二十八軍軍長鄧錫侯的信任和諒解,給陳離「撤職留任,戴罪圖功」的處分。1934年,中共上海局軍委劉仲華王世英曾學圃周俊烈來成都,與陳離恢復關係。陳離接受中共上海局交給他的搜集軍事情報和以經濟支援革命的任務。因曾學圃在兵變已暴露身份不宜留成都,陳離出經費送曾到重慶辦大眾鞋店作掩護,布置川東地區的情報網;又將周俊烈安排在成都博濟醫院,負責川西地區的情報網,搜集各方情報轉中共上海局。陳離給上海匯款2萬元,交王世英作為黨的活動經費。1936年,中共上海局的王世英派張曉峰到成都與陳離聯繫,提出當前的工作:分化川軍、說服川軍不要為蔣介石利用進攻長征的紅軍。陳離接受任務,向川軍將領宣傳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使蕭克紅二、六軍團順利通過川境。

1937年抗戰爆發後,任127師師長,隨第二十二集團軍鄧錫侯總司令出川抗日。張曉峰奉中共中央之命先到八路軍西安辦事處林伯渠匯報。陳離率部到達西安後,張安排林伯渠與陳離會見,商談國共合作抗日等問題。部隊到達太原後,陳離與八路軍太原辦事處處長彭雪楓接上頭。[1]太原保衛戰結束後,1937年11月12日,陳離率部到山西洪洞縣整訓部隊,張曉峰到八路軍總部向聯絡部長王世英匯報情況,王又詳細向朱德司令報告了自1927年以來,陳離與中共黨組織的密切關係。朱德聽了很高興,立即到127師師部看望陳離,又去看望鄧錫侯。次晨,陳離到八路軍總部,會見周恩來、彭德懷、任弼時等。1938年1月,第二十二集團軍調津浦線北段防守,陳離率軍進駐滕縣,升任第四十五軍副軍長兼127師師長,並任前敵總指揮。3月16日,日軍進攻滕縣,陳離所部在南沙河與日軍相遇,激戰中右腿負重傷。[2]

1938年7月,陳離傷愈返回部隊駐地湖北老河口,在第四十五軍政治部工作的中共黨員胡春浦易野源與陳離取得聯繫。陳離在駐地到新四軍豫鄂邊區挺進縱隊住6天,共商合作抗日工作和互通情況。1939年9月中旬,中共中原局黃宇齊為特派員到襄樊的第二十二集團軍開展工作,陳離留黃宇齊在師部,委為副官處書記官,主要從事政治情報和接濟新四軍軍用物資工作。當時,新四軍第五師急需電台和軍用地圖,陳離冒風險秘密將一部15瓦電台和有關軍用地圖交中共隨縣地委書記顧大椿運去。1939年冬天,又送新四軍1000套棉軍裝和2000元。1939年底,黃宇齊從中原局匯報回來時,陳離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要求。黃第二次回鄂中匯報,中原局代理書記朱理治李先念陳少敏等討論後,朱理治對黃宇齊說:「陳離是黨的最忠誠的朋友,政治上堅定不移,完全夠入黨的條件;但是,由於他的地位很重要,作用很大,為了他的安全隱蔽,長期為我黨作秘密工作,以不入黨,不是黨員為好。」黃宇齊將以上意見回復了陳離,他表示接受,願努力加強與中共的合作。1940年5月,中共中原局友軍工作部部長向迺光(即項乃光)叛變,供出黃宇齊、張曉峰等,同時也暴露了陳離。陳離掩護黃、張逃走後,被調重慶中央訓練團受訓,畢業後免去他的軍職。

1943年9月,川康綏靖公署主任兼四川防空司令鄧錫侯委陳離為四川防空副司令。1944年四川省政府主席張群為與鄧錫侯拉關係,知道陳離是鄧信任的老部下,故委陳離任成都市長。1946年張要陳離查封進步報紙《華西晚報》,陳離以證據不足拒絕,結果張群以他辦兵役不力為由,撤去陳離成都市長職。1947年6月2日,鄧錫侯就任四川省政府主席,任命陳離到瀘州為第七行政督察區專員,陳離找中共川康特委書記蒲華輔商議,派遣中共黨員3人隨他到瀘州工作。陳在瀘州做了大量掩護接濟華鎣山游擊隊的工作。1949 年1月蒲華輔叛變,蒲供出在陳離處的中共黨員以及與陳的關係,陳離急忙通知隨同工作的三位中共黨員轉移。由鄧錫侯出面說情,陳離只給撤職處分,免予逮捕。[3]。撤職後,陳離回到成都,在特務的監視之下,秘密進行策動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的反蔣起義工作。1949年12月11日劉文輝鄧錫侯彭縣通電起義,陳離為主要策劃、推動人。[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加入民革。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西南水利部副部長、1952年秋以水利幹部訓練班為基礎在重慶朝天門對岸的玄壇廟創建了西南水利學校,並任校長。經過陳離的多方奔走,全校師生搬遷到沙坪垻新校址。西南軍政委員會改為西南行政委員會,西南水利部撤銷,成立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上游工程局,陳離被任命為西南行政委員會委員兼長江水利委員會上游工程局局長。1954年,西南水利學校更名為水利部重慶水利學校,陳離不再兼任校長。1955年撤銷長委上游工程局,陳離被調往湖北省武漢市任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副主任。1956年4月,陳離當選為民革武漢市第二屆委員會副主委;5月陳離推動成立民革武漢市社會聯繫工作委員會。1957年陳離兼任武漢市政協副主席。1958年9月,民革武漢市第三屆代表大會召開,陳離當選為民革武漢市第三屆委員會主委。1958年,調任湖北省副省長。1959年9月,調任林業部副部長,部長劉文輝。1977年5月3日,在北京病逝[5]。民革第三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四屆中央委員兼對台工作組組長。

參考[編輯]

  1. ^ 川军抗日名将陈离19岁投笔从戎任军官 其家书公布. 新華網. [2014-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5). 
  2. ^ 死人堆里 他将王铭章遗体扛上马背. 網易. [2014-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31). 
  3. ^ 抗日名将陈离出身贫寒 立自由女神像触怒蒋介石. 雲浮在線. [2014-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31). 
  4. ^ 金雷:《陳離將軍》,團結出版社2012年。
  5. ^ 抗日名将陈离将军之子:父亲在台儿庄奋勇迎敌. 搜狐網. [2014-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