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會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非會議是一種議程由參與者推動並創建的會議。會議的籌備一般不是由某個單獨機構或一小群機構組織的。最初這個術語是在奇客社群開始使用的。非會議的過程類似於開放空間技術,在其他方面其本身已經有超過20年的歷史,例如未來學中的未來工作坊。非會議一般比較低調,缺乏組織性,不側重於專業人士和嘉賓。

開放空間技術以一種充滿活力和自然而然的方式組織會議議程。議程一般通過wiki來討論,並希望其他人提供議題或者希望別人能夠出席。

歷史[編輯]

非會議這個術語第一次出現在1998年的年度XML開發者會議的一份技術人員的聲明中[1]。最近這個術語的使用是Lenn Pryor在討論BloggerCon時,並且被2004年4月舉辦的BloggerCon的組織者戴維·溫納(Dave Winer)普及開來。溫納領導了非會議的討論,一個麥克風在50-200人的參與者中不斷被傳遞。

方法[編輯]

會議開始由組織者介紹會議的目的,並提出會議的要求。

需要說明會議的起止時間,議程,休息時的食物,上網的規則或其他任何的要求。開放空間原理和雙腳法則經常作為參與者的指南。

開幕式可以包括每位參與者向整個群體介紹自己的環節,參與者將自己的名字和希望討論的主題寫在一張白紙上,這些議題會通告給全體參與者並進行安排。

參與過程[編輯]

非會議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參與過程,這些過程通過討論和參與才能進行。一些方式如下:

參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Bosak, Jon. XML Developers' Conference, August 20-21. 1 Aug 1998 [2007-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9).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