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18諾貝爾和平獎
授予對象對和平作出傑出貢獻者
日期2018年10月5日 (2018-10-05)
地點奧斯陸
國家/地區挪威
主辦單位挪威諾貝爾委員會
獎勵九百萬瑞典克朗($ 一百零一萬)
首次頒發1901年
2018年獲獎者德尼·穆奎格納迪婭·穆拉德
官方網站nobelprize.org/prizes/peace/2018/summary/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於2018年10月5日在挪威奧斯陸授予了德尼·穆奎格( Denis Mukwege)和納迪婭·穆拉德( Nadia Murad )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他們為結束將性暴力用作戰爭和武裝衝突的武器所做出的努力。 [1]頒獎詞寫道「兩位獲獎者在關注和打擊此類戰爭罪行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2]在閱讀了頒獎詞後,委員會主席布雷特·賴斯-安德森告訴記者,「希望在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發後,人們可以更關注性虐待問題,並且使各層級管理機構人員承擔起制止此類犯罪和有罪不罰行為的責任。」

頒獎詞還強調了2018年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的歷史背景:「今年是聯合國安理會通過1820號決議 (2008)的第十年,該決議承認使用性暴力作為戰爭和武裝衝突的武器這一行為既構成戰爭罪,也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威脅。 1998年簽署的《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對此也做出了如下規定:該規約規範了國際刑事法院的工作以及將性暴力作為戰爭和武裝衝突的武器是嚴重違反國際法的行為。只有在戰爭中承認和保護婦女的人身安全及其基本權利,我們才能使世界變得更加和平。」 [1]

穆奎格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剛果人,而穆拉德則是第一個獲得該獎的伊拉克人,同時是第十七位獲得該獎的女性。兩位獲獎者都於12月10日在奧斯陸市政廳發表了諾貝爾獎獲獎感言,宣讀獲獎感言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的一部分(此典禮一般於12月9日至11日舉行,是「奧斯陸諾貝爾日」的主要活動之一)。 [3]

獲獎公告

[編輯]

德尼·穆奎格( Denis Mukwege)是一名婦科醫生,專門治療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遭受性暴力侵害的女性,納迪婭·穆拉德( Nadia Murad)是雅茲迪教的人權主義倡導者。她曾作為伊拉克伊斯蘭國性奴役而倖存下來,之後出版了一部有關於此痛苦經歷的回憶錄。 [4]諾貝爾和平獎的獎項引述這樣寫道:「兩位獲獎者都以自己的方式幫助提高了人們對戰時性暴力的關注程度,從而幫助了將肇事者繩之於法。」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貝里特·賴斯·安德森在被問到「我也是」運動(Me Too)是否對委員會的頒獎決定產生了影響進行了如下評論:「『我也是』運動(Me Too)和戰爭罪並不完全是一回事。但這兩者的共同點是,它們都見證了婦女的苦難,以及婦女所遭受的虐待。而且重要的是,它們都強調,婦女應丟掉羞恥的概念並站出來為自己說話。」 [5]

當諾貝爾委員會宣布這一獎項的歸屬時,兩位獲獎者都處於失聯狀態,沒人能通知到他們這一獲獎消息。 [6] 「我當時在手術室里,雖然我注意到人群有些騷動,但那時我也並沒有往這方面想,直到突然有人進來告訴我這個消息,」穆奎格在完成自己當天的第二台手術後告訴挪威日報《VG》,「當我在動手術的時候,聽到人們開始哭泣,這太感人了,簡直是太感人了。」 [7]當他通過電話得知這一獲獎的消息時說道:「我能從許多女性的臉上看到她們得到認可的那種快樂,這真是太令人感動了。」 [8]隨後他在醫院對同事和支持者講話時也說道:「世界各地最親愛的倖存者們,我想告訴你們,通過這個獎項,世界正在傾聽你的聲音,並向冷漠的行為說不……我們希望世界上的人們要立刻以無盡的力量和決心行動起來,站到為女性發聲的這一邊。因為人類的生存取決於你們。女性們才是人類社會內涵的承載者。」 [9]

「我希望這將有助於為那些遭受性暴力的婦女伸張正義。」穆拉德在馬塞諸塞州劍橋市得知獲獎消息時這樣說道 [10]她說,她將與「雅茲迪人,伊拉克人,庫德人,其他受迫害的少數族裔以及世界各地無數性暴力的受害者們」共同分享自己的這一獎項,並會以此紀念她被伊斯蘭武裝分子所殺害的母親。 [9]而在諾貝爾頒獎典禮當晚穆拉德不得不取消作為特別演講人於明德大學發表題目為「希望有期限,對中東地區民族與宗教暴力受害者面臨困境的探討」主題演講。 [11]明德大學校長勞里·帕頓在電子郵件中寫道:「這是我有史以來寫過最令人高興的取消通知。」

獲獎後公眾反應

[編輯]

宣布此獲獎消息後,推特(Twitter)上立即湧入了人們對此的激烈討論。如,人權觀察組織執行主席肯尼斯·羅斯稱其為「期待已久的諾貝爾認可」,挪威難民理事會秘書長揚·埃格蘭(Jan Egeland)稱其為「長久以來最好的諾貝爾獎」,伊拉克政府也對穆拉德表示了「最深切的敬意」。 [12]伊拉克議會中唯一的雅茲迪人維安·達克希爾( Vian Dakhil )在一份聲明中寫道,穆拉德「向全世界證明了生命與和平的意志凌駕於恐怖主義和強硬派思想的野蠻行為之上,」伊拉克總統巴拉姆·薩利赫Barham Salih)發推文說:「納迪婭獲得的榮譽反映了全世界對雅茲迪所發生的悲劇以及所有受伊拉克恐怖主義迫害者們的深切認識。」 [13]非政府組織雅資達也發推說:「我們希望這一來自諾貝爾委員會的認可將有助於我們和納迪婭共同努力實現正義,和平與和諧共處的目標。」 [14] 雅茲迪文檔組織的胡薩姆-阿卜杜拉表示:「這一勝利代表了伊斯蘭國犯下的種族滅絕罪行獲得了國際上共同的譴責,」他這裡所指的罪行是2014年8月發生的的辛加爾大屠殺。 [9]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聯合國的各種發言中表示 [15]:「通過對這些人類尊嚴捍衛者的表彰,該獎項也是對全世界無數受害者的認可,他們往往被污名化,被隱藏和遺忘。這也是屬於他們的獎項……讓我們通過幫助全世界的性暴力受害者們,向兩位新晉諾貝爾獎獲得者致敬。」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蜜雪兒·巴舍萊(Michelle Bachelet)說:「納迪婭和德尼,我相信我可以代表所有人權捍衛者在這兒發言。我們向你們致敬並對你們的行為敬佩不已。你們為推進承認女性因性虐待而遭受的痛苦而奮鬥,為恢復她們的尊嚴而奮鬥。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人像你們一樣站起來,為婦女、少數群體、每個人的權利及正義而奮鬥"。

對兩位獲獎者表達公開讚揚的其他世界領導人包括剛果民主共和國政府發言人蘭伯特·門德、歐盟高峰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歐洲聯盟執委會發言人娜塔莎·貝托、北約秘書長詹斯·斯托爾滕貝格以及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的發言人斯特芬·塞伯特。 [16]

獲獎者的工作

[編輯]

自1999年在基伍(Kivu)衝突爆發以來,穆奎格以及他在布卡武(Bukavu)創建的潘茲醫院( Panzi Hospita)已為約50,000名遭受性侵犯的婦女及其因性暴力而出生的子女提供了醫學治療。 [17]記者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Nicholas Kristoff)講述了自2010年對穆奎格醫生進行採訪以來,其在剛果東部地區努力治療了眾多強姦受害者身上的可怕內傷,並冒著他和家人的生命危險站出來為她們說話的故事。除此之外,克里斯托夫也提到了穆拉德自2014年被綁架和奴役以來為公開談論雅茲迪人所面臨的困境(尤其是那些被迫淪為性奴隸的婦女和女孩)所做出的努力。 [18]

頒獎儀式

[編輯]

自1990年以來,每年的12月10日,即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都會在奧斯陸市政廳舉行的頒獎典禮上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獲獎者在頒獎典禮上會在挪威國王及皇室成員在場的情況下宣讀自己的諾貝爾獲獎感言 [19]並將獲得諾貝爾獎狀,獎章和確認諾貝爾獎金額的文件。

在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演講中,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貝里特·賴斯·安德森(Berit Reiss-Andersen)重申了委員會決定授予穆奎格和穆拉德該獎項的決定,以表彰他們各自為解決性暴力戰爭罪所做出的努力。安德森還稱讚兩位獲獎者繼承了「人類尊嚴擁護者的悠久傳統」。而這一天碰巧也是《世界人權宣言》的周年紀念。 [20]

在諾貝爾獎獲獎演講中,納迪婭·穆拉德(Nadia Murad)從自身的經歷出發描述了雅茲迪社區所面臨的困境,但即使這樣,她仍舊錶示「今天因為獲獎而產生的希望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這為保護婦女,兒童和少數群體免受迫害制定了新的規劃,對性暴力的受害者的保護尤甚」。她呼籲國際社會「團結起來,與不公正和壓迫做鬥爭」,「共同揚聲」,並「拒絕暴力、反對奴隸制度、取締種族歧視、提倡自由並強調人權和平等的重要性。」 [21]

德尼宣布此獲獎消息後,推特(Twitter)上立即湧入了人們對此的激烈討論。如人權觀察組織執行主席肯尼斯·羅斯稱其為「期待已久的諾貝爾認可」,挪威難民理事會秘書長揚·埃格蘭(Jan Egeland)稱其為「長久以來最好的諾貝爾獎」,伊拉克政府也對穆拉德表示了「最深切的敬意」。 [12]·穆奎格(Dennis Mukwege)在他的諾貝爾獎演講中講述了他自一次剛果戰爭以來在潘茲醫院治療那些因大規模強姦和殘害而入院的嬰兒,女孩和婦女們時感受到的無比可怕的痛苦。他指出,這種痛苦「使全人類蒙羞」。他說,在有數十萬人被強姦,400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和600萬人被殺害的情況下,「只有打擊有罪不罰的現象才能打破這種暴力的惡性循環。」 [22]

諾貝爾委員會

[編輯]

挪威議會任命的[23]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所負責的任務是,審查從2017年9月到2018年2月1日的提名名單並最終選擇獲獎者。 2018年在任的挪威議員名單如下: [24]

  • 貝里特·賴斯·安德森 (Berit Reiss-Andersen)(委員會主席,1954年出生),是一名辯護律師(大狀師),並為挪威律師協會主席,曾任司法和警察部長國務秘書(代表工黨)。自2012年起擔任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委員,並於2018年至2023年期間連任。
  • 亨里克·塞瑟 (Henrik Syse)(委員會副主席,1966年出生),擔任奧斯陸和平研究所研究教授。自2015年起擔任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委員,任期2015-2020年
  • 索比昂·賈格蘭(ThorbjørnJagland)(生於1950年),曾任挪威議會議員,議會主席,工黨首相,現任歐洲理事會秘書長。 自2009年至2015年,擔任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現為普通會員。自2009年以來擔任委員會成員,並於2015-2020年期間連任。
  • 安妮·恩格( Anne Enger )(生於1949年),曾任挪威中間黨領導人和文化部長。擔任委員會成員的任期為2018–2020年
  • 阿什勒·脫耶(Asle Toje)(生於1974年),外交政策學者。擔任委員會成員的任期為2018-2023年。

諾貝爾委員會審議了2018年獲得提名的331個個人或組織,其中216項為個人提名,115項為組織提名,僅次於2016年創紀錄的376名候選提名數量。 [25]賠率最大的提名者包括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韓國總統文在寅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因為他們在2018年初朝鮮朝韓關係的解凍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6] [27] [28] [29] [30] 而進入奧斯陸和平研究所(PRIO)所長的「候選名單」的提名者包括解決飢餓和糧食安全問題的世界糧食計劃署;倡導反對性暴力的醫生德尼·穆奎格 (Denis Mukwege),納迪婭·穆拉德(Nadia Murad)以及塔拉納·波克(Tarana Burke); 地中海緊急救援組織(SOS Méditerranée) ,無國界醫生組織(Doctors Without Borders)和國際救援委員會(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他們分別針對地中海地區和利比亞的遷徙危機開展了人道主義救助工作;提出《採掘業透明度倡議》(Extractive Industries Transparency Initiative))以倡導要在武裝衝突與採掘自然資源治理中建立反腐敗系統並提高透明度的奧比·埃塞克韋西利(Oby Ezekwesili) ;以及著重強調了針對那些報道衝突和暴行的記者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的無國界記者組織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31]

另見

[編輯]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The Nobel Prize 2018 Announcement. NobelPrize.org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Nobel Prize). Norwegian Nobel Institute. [2018-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5). 
  2. ^ Congolese Mukwege, Iraq's Murad win 2018 Nobel Peace Prize. The Canberra Times. 2018-10-05 [2018-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9). 
  3. ^ Program for the Nobel Days in Oslo 2018. NobelPrize.org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Nobel Prize. Norwegian Nobel Institute. [2018-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0). 
  4. ^ Adomaitis, Nerijus. Nobel Peace Prize awarded to Congolese Mukwege, Iraq's Murad.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18-10-05 [2018-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9). 
  5. ^ Reuters News Service. Congolese Mukwege, Iraq's Murad win 2018 Nobel Peace Prize. Cyprus Mail Online. 2018-10-05 [2018-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0). 
  6. ^ Weber, Peter. Yazidi rape survivor, Congolese doctor win 2018 Nobel Peace Prize for combating sexual violence. The Week. 2018-10-05 [2018-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3). 
  7. ^ AFP (Agence France-Press). Nobel's Mukwege Hears News in Surgery As Wild Cheers Erupt. EWN (Eye Witness News, South Africa). 2018-10-05 [2018-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0). 
  8. ^ Adam Smith. Nobel Peace Prize Telephone Interview: Denis Mukwege. YouTube. 2018-10-05 [2018-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5). 
  9. ^ 9.0 9.1 9.2 The Associated Press. The Latest: Nobel winner stands up for persecuted minorities. The Richmond News (British Columbia). 2018-10-05 [2018-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5). 
  10. ^ Adam Smith. Nobel Peace Prize Telephone Interview: Nadia Murad. YouTube. 2018-10-05 [2018-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5). 
  11. ^ Middlebury College speaker bows out to take Nobel Prize. WCAX (Middlebury, Vermont). 2018-10-05 [2018-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0). 
  12. ^ 12.0 12.1 Said-Moorhouse, Lauren. 'The best Nobel Prize in a long time': Human rights groups react. CNN. 2018-10-05 [2018-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0). 
  13. ^ Alkhshali, Hamdi. Prominent Yazidi MP: Nadia Murad defeated injustice with her courage. CNN. 2018-10-05 [2018-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0). 
  14. ^ AFP (Agence France-Press). Nobel for Nadia Murad 'honour for all Iraqis': president. The News, Pakistan. 2018-10-05 [2018-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0). 
  15. ^ Nobel Peace Prize goes to UN Goodwill Ambassador and Congolese doctor, highlighting sexual violence. UN News. 2018-10-05 [2018-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0). 
  16. ^ AFP (Agence France-Presse). World leaders applaud joint Nobel Peace Prize winners. The Times of India. 2018-10-05 [2018-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6). 
  17. ^ Abou Ez, Eléonore. Cinq choses à savoir sur le Dr Mukwege, prix Nobel de la paix. FranceTV. 2018-10-05 [2018-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8) (法語). 
  18. ^ Kristoff, Nicholas. Two Nobel Heroes, in Their Own Voices. The New York Times. 2018-10-05 [2018-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19. ^ Nobel Prize facts. NobelPrize.org. Nobel Media AB 2018. [2018-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7). 
  20. ^ 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 Chair Berit Reiss-Andersen. The Nobel Peace Prize 2018: Award ceremony speech. NobelPrize.org. Nobel Media AB 2018. [2018-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1). 
  21. ^ The Nobel Peace Prize 2018: Nadia Murad—Nobel lecture. NobelPrize.org. Nobel Media AB 2018. [2018-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2). 
  22. ^ Nobel Peace Prize 2018: Denis Mukwege—Nobel lecture. NobelPrize.org. Nobel Media AB 2018. [2018-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1). 
  23. ^ News Navigator: Why is the Nobel Peace Prize awarded in Norway?. The Mainichi. 2018-12-04 [2018-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30). 
  24. ^ The 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 The Nobel Peace Prize. [2018-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30). 
  25. ^ Nomination and selection of Peace Prize Laureates. NobelPrize.org. Nobel Media AB 2018. 2018-10-04 [2018-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0). 
  26. ^ Aguero, Don. Donald Trump A Favorite For The Nobel Peace Prize In 2018. Sports Betting Dime. 2018-09-05 [2018-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0). 
  27. ^ Perrigo, Billy. Here Are the Favorites to Win the 2018 Nobel Peace Prize. Time. 2018-10-03 [2018-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6). 
  28. ^ Henden, Amalie. Nobel Peace Prize winner: Who could win the Nobel Peace Prize 2018?. Express (UK). 2018-10-04 [2018-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0). 
  29. ^ 2018 Nobel Peace Prize: it’s easier to rule out names than guess the winner.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8-10-03 [2018-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0). 
  30. ^ Agence France-Presse. Nobel Peace Prize? Many Names, Few Certainties. NDTV (New Delhi, India). 2018-10-03 [2018-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0). 
  31. ^ Nobel Peace Prize 2018: PRIO Director's Shortlist. PRIO (Oslo, Norway). n.d. [2018-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