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Ori指的是脫氧核糖核酸序列上有一個固定的複製起始點,有時也被叫做origin。在原核生物中,如大腸桿菌E.coli)的DNA序列上,在第82等分位點上,便存在有該複製起始點,該點被稱作OriC。該OriC的DNA跨度為245bp,分析它的鹼基序列,可以發現這段DNA是由3組延續的重複序列與2對反向的重複序列所組成的。[1]

在細菌的接合生殖過程中,在oriT ('T'是transfer的縮寫) 的FAT質粒序列上開始以滾環式複製的模式進行DNA複製。

不同於原核生物僅有一個複製起始點,真核生物中往往有多個複製起始點,並且是分開複製而並不是同步複製的,即時序性;且複製起始點比E.coliOriC要短。如酵母菌的DNA複製起始點僅僅包含11bp的富含AT的核心序列,又叫做自主複製序列(ARS,autonomous replication sequence)。[2]

在許多生物的粒線體DNA中包含有兩個Ori序列。在人類中,他們被稱為oriHoriL,前者位於該粒線體的重鏈DNA,後者位於該粒線體的輕鏈DNA。每一個Ori序列都是粒線體的複製起始點。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第十章 DNA的生物合成. 生物化学(第7版). 中國: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 250. ISBN 978-7-117-09688-1 (中文(簡體)). 複製不是在基因組上的任何部位都可以開始的。E.coli 上有一個固定的複製起始點……而CG配對有3個氫鍵。 
  2. ^ 第十章 DNA的生物合成. 生物化学(第7版). 中國: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 253. ISBN 978-7-117-09688-1 (中文(簡體)). 真核生物DNA分布在許多染色體上,各自進行複製。每個染色體有上千個複製子……可以啟動其他外源基因的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