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台中市城隍廟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台灣專題 (獲評初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台灣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台灣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建廟年代疑惑[編輯]

台中城隍廟的興建應該是與臺灣省城(後實為臺灣府城)一起的,而城池是在1889年才動工,而目前我手上的資料(《台灣的城隍廟》、《臺灣城隍信仰的建立與發展(1683-1945)》)也是將建廟年代記為建城年代1889年。又台中城隍廟的前身是官廟,在已有彰化縣城隍廟的情況下應該不會在建城之前又在彰化縣內蓋一間城隍廟(位於今臺中一帶的臺灣府、臺灣縣是1887年才成立),不過網路上也的確有不少資料認為該廟建於1884年,看來似乎有必要調查一下。--祥龍 (留言) 2010年12月30日 (四) 14:34 (UTC)[回覆]

在事隔許久之後,查閱了條目原本的參考來源[1],裡頭說「本廟原由前清台中知縣黃承乙於光緒10年(公元1884年)建於本市東區樂業里」,但清朝並沒有「臺中知縣」一職,臺中是日治時期才有的行政區名,應為臺灣縣,且黃承乙是在1888年才擔任臺灣縣知縣,不太可能在1884年就以知縣身分建廟,更何況臺中地區設有臺灣府與臺灣縣已是1887年的事,官方不太可能在此之前又另建城隍廟(臺中地區在此之前為彰化縣,彰化縣城隍廟在1733年已有)。又臺灣通史內記載建廟時間是在光緒十五年(1889年),《清代臺灣城牆興築之研究》、《府城城隍信仰之研究》兩篇論文亦如是,其中《清代臺灣城牆興築之研究》指出城隍廟是知縣黃承乙所負責營造之臺灣省城工程(1889年動工)的一部分,耗資8000兩,故將建廟時間改為「光緒十五年(1889年)」。--祥龍 (留言) 2012年2月23日 (四) 02:40 (UTC)[回覆]

名稱[編輯]

根據臺中市政府民政局的資料,其全名是「財團法人台中市城隍廟」,再依維基的命名原則,簡稱為「台中市城隍廟」。--Iokseng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03:15 (UTC)[回覆]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