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地鐵列表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列表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城市軌道交通專題 (獲評列表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城市軌道交通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城市軌道交通(含地鐵捷運等)相關主題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列表級列表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列表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伊朗[編輯]

33 伊朗 伊朗 48.5 align="right"|40 2000

can some one check to get the code right ?

Nargis 2008 (留言) 2008年8月15日 (五) 03:18 (UTC)[回覆]

擬刪除路線圖連結[編輯]

在這樣的列表中,路線圖連結意義不大,擬刪除之。若有異議,敬請發表意見。--Kolyma留言2013年1月17日 (四) 13:54 (UTC)[回覆]

( ✓ )同意。--Howchou留言2013年1月17日 (四) 14:07 (UTC)[回覆]
(+)支持 --達師261442 2013年1月17日 (四) 14:12 (UTC)[回覆]
已完成。--Kolyma留言2013年1月18日 (五) 18:14 (UTC)[回覆]

擬刪除「當地名稱」欄位[編輯]

以下討論已結束,請不要對此存檔進行任何編輯。

目前表格中的「當地名稱」欄位並無必要,擬刪除之;並將紅字部分依Help:跨語言連結所述方法處理之。--Kolyma留言2013年2月10日 (日) 12:02 (UTC)[回覆]

(-)反對,我認為現在這種方式比較直接,排版或許也比較工整,不合併比較容易閱讀。--Howchou留言2013年2月10日 (日) 16:16 (UTC)[回覆]
我解釋一下「比較直接」的意思:
  1. 像金奈捷運,其當地名稱是Mass Rapid Transit System,但是按照維基中文的命名法,是斷不會直譯為「快速大眾捷運系統」的,如果不把當地名稱跟中譯一起「直接」展示出來,想通過原文尋找中譯或想通過中譯尋找原文時,出現混淆的情況是肯定會有的。
    1. 類似情況還有如曼谷的兩個地鐵系統,光看中譯「曼谷集體運輸系統」和「曼谷地鐵」也是會出現混淆的。
  2. 至於地鐵有時被理解成Subway,有時被理解成Metro,而後者有時又被譯為「捷運」這樣的情況就不用說了吧。
  3. 我對這種能把原文和中譯放在同一個頁面的好處深有體會,特別是以為某個外國地鐵系統條目尚未建立,準備建立時,結果在這個頁面發現該條目已經被以XX捷運或者什麼別名的命名方式建立了,省了不少無用功。
    1. 有時有些編者建立了中文條目,但是不知道此頁面的存在,可能會出現英文版有連結到中文的跨語言連結但是此頁面仍然紅字的現象,這個時候如果有原文和中譯兩個連結就很便利。
    2. 有時有些編者建立了中文條目,但是沒有添加跨語言連結,或者自動添加跨語言連結的機器人未正常工作,在其他語言的頁面上看不見中文版,可能會導致無用功的現象。
  4. wp:跨語言連結里所謂的「禁止使用」,後面寫了「不影響貢獻,但評選特色條目、優良條目和新條目時需先改為以上的用法」,也就是說這個「禁止」實際上沒有強制執行力。介於這個條目目前並沒有處於上述三種評選活動中,我認為沒有改的必要。
  5. 而且我認為尋找這樣「原文、中譯」的放置形式,跟wp:跨語言連結里「世界語(en:Esperanto)」的形式極為接近,不應該被理解為違反了該條目的指引。
  6. 我所謂的不容易閱讀,是因為如果你按照“link-en|条目名称|Article Name”改了以後,最後顯示成「世界語(en:Esperanto)」後,每一條的長度會出現大幅變化,而且原文名稱將不能出現在同一豎條中,不便於使用原文尋找系統的讀者;而如果你乾脆隱藏起來了原文,那找都找不著了,所以我反對這種改法。--Howchou留言2013年2月11日 (一) 01:42 (UTC)[回覆]
建一堆小作品吧。 --達師261442 2013年2月10日 (日) 17:27 (UTC)[回覆]
我也認為有中文條目就不需要列出「當地名稱」的跨語言連結;不過樓上這位用戶似乎不以為然。-Kolyma留言2013年2月11日 (一) 06:48 (UTC)[回覆]
問題是現在不是所有這個列表里的條目都有中文條目,而且你要確保中文條目里的跨語言連結雙向work,有新的軌交系統出現後很快就會有中文版條目。另外我不認為現在的排版違反了wp:跨語言連結,具體分析見上述4和5,所以不能以此為理由剔除原文名稱。--Howchou留言2013年2月11日 (一) 07:18 (UTC)[回覆]
這是社群共識。沒有強制力不代表不應該這樣做,請問以高標準要求條目有任何錯嗎?不多說。 --達師261442 2013年2月11日 (一) 12:59 (UTC)[回覆]

請提供一下社群共識的連結,我看一下現在這種列出原文和中譯的方式是不是違反了共識。現在這樣就低標準了?我前面說了,現在這種展示形式與wp:跨語言連結有差嗎?--Howchou留言2013年2月11日 (一) 14:06 (UTC)[回覆]

Help:跨語言連結#出現在正文中的連結後半段即有社群共識的說明,其中也有形成共識的投票連結(維基百科:投票/跨語言連結的處理方式)。至於前述頁面前半段的舉例文字「世界語en:Esperanto)是一種語言」,應屬錯誤示範,已在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提請修改內容。依目前的發言看來:原文可留,但不應作跨語言連結。若最後結論如此,在沒有跨語言連結的情況下,不知您是否還想保留原文?若想保留,是只留英文,還是全部語言都留?-Kolyma留言2013年2月12日 (二) 02:14 (UTC)[回覆]
我看了當時的社群共識投票,投票結果為「顯示紅鏈和跨語言連結」,所以我不認為你應該移去這裡的跨語言連結,現在的顯示方式符合當時的社群共識。反而你現在主張的「顯示單獨紅鏈,註上不連結的原文」,是當年落選的第二種選項,不符合社群共識。--Howchou留言2013年2月12日 (二) 02:51 (UTC)[回覆]
投票當時 link-en 等模板功能還沒現在這麼強,所以「顯示紅鏈和跨語言連結」選項顯示效果是:「科蒂·曼寧英語Katy Manning)」;link-en 等模板功能強化後,顯示效果已變成綠色字體加上以跳出對話盒提供「非正文跨語言連結」的:「科蒂·曼寧英語Katy Manning」。也就是說,現在回頭看當時的資料,未經其歷程者的確容易會產生如此誤解。提醒您注意「紅鏈」兩個字,意即沒有中文條目的情況;若有中文條目,根本就不應該在正文中提供跨語言連結。--Kolyma留言2013年2月12日 (二) 03:26 (UTC)[回覆]
我所提的修改方式,也是要使用 link-en 等模板,而不是用其他方法。不過看起來應該寫得更精確一點才好,以免產生誤解。-Kolyma留言2013年2月12日 (二) 03:35 (UTC)[回覆]
剛才檢查了一下,「顯示單獨紅鏈,註上不連結的原文」是您說的,我只說「將紅字部分依Help:跨語言連結所述方法處理之。」--Kolyma留言2013年2月12日 (二) 03:49 (UTC)[回覆]
「顯示單獨紅鏈,註上不連結的原文」是相對於你提出的「原文可留,但不應作跨語言連結。若最後結論如此,在沒有跨語言連結的情況下,不知您是否還想保留原文?若想保留,是只留英文,還是全部語言都留?」的理解。如果你保留原文,中文是紅鏈,而原文不附上連結,就是「顯示單獨紅鏈,註上不連結的原文」。當然現在看來如果中文是紅鏈,是不應該移除跨語言連結的。--Howchou留言2013年2月12日 (二) 03:54 (UTC)[回覆]

即便你能用方針或共識證明「若有中文條目,根本就不應該在正文中提供跨語言連結」這個說法,按照現在的討論,在「世界城市軌道交通列表」里的紅鏈完全消滅以前,跨語言連結也是不能完全移除的,更不用說移除「當地名稱」欄位,這個已經有其他人反對了,見:維基百科:互助客棧/方針#已有中文條目並作內部連結之外來詞彙另加跨語言連結問題。 另請注意 link-en 模板你所謂的那種淺藍色顯示方式我上回試的時候還不是強制性的,所以顯示成「科蒂·曼寧英語Katy Manning)」恐怕還是默認狀態,所以我認為當時的社群共識還有效力。如果你認為社群共識因為模板的升級需要更新,應該再進行一次投票。--Howchou留言2013年2月12日 (二) 03:39 (UTC)[回覆]

因客棧討論中對已有中文條目對應者是否保留(去除連結後的)原文意見不一,故後續會將本議題依有無中文條目對應分拆成兩部分討論重新提案,並關閉現有討論串。--Kolyma留言) 2013年2月12日 (二) 07:26 (UTC)--Kolyma留言2013年2月12日 (二) 12:39 (UTC)[回覆]

擬將中譯欄位紅鏈部分改用ILH模板,並將當地名稱欄位全部內容改為無連結原文[編輯]

依據Help:跨語言連結及客棧相關討論初步共識,擬將中譯欄位紅鏈部分改用ILH模板,並將當地名稱欄位全部內容改為無連結原文。--Kolyma留言2013年2月12日 (二) 12:35 (UTC)[回覆]

完成--Kolyma留言2013年2月13日 (三) 08:05 (UTC)[回覆]

相關討論見Template talk:Internal link helper——注意討論是由客棧移動過去的,機器人程序問題沒有添加{{savefrom}}--達師261442 2013年2月13日 (三) 09:45 (UTC)[回覆]


世界城市軌道交通列表世界各城市地鐵列表:目前內容主要由英文版捷運列表翻譯而成,條目名稱應與內容相符才合理。但因捷運列表內容尚有很多不足之處(例如山手線等),以中文維基社群之人力實難以獨力完成;不如參照德語版、日語版改以地鐵列表較為單純,但應刪除現有列表中無地鐵之捷運項目。--Kolyma留言2013年2月16日 (六) 02:48 (UTC)[回覆]

請改後自移。--Jimmy Xu  ·  · 2013年2月28日 (四) 02:32 (UTC)[回覆]
完成--Kolyma留言2013年2月28日 (四) 12:35 (UTC)[回覆]

地鐵路段長度比例低於50%。[編輯]

我覺得此處應該將「地鐵」改用「地下部分」。芝加哥都是地鐵,只是地下的較少。--Howchou留言2013年2月28日 (四) 16:50 (UTC)[回覆]

地鐵就是地下鐵的簡稱。當然,基於成本或環境考量,一條「地鐵路線」有時會包含部分地面或高架路段,但沒有地下路段的鐵道,就絕對沒資格稱之為地鐵。至於芝加哥的軌道系統以高架居多,地面其次,地下極少,因此中文多稱為「芝加哥捷運」。說成「芝加哥都是地鐵」,極為不妥。有關地鐵的定義,請參考地鐵條目,那裡有連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定義。過去將「地鐵」、「城市軌道交通」混為一談的時代,可以到此為止。
至於將該項附註的「地鐵」改為「地下部分」或「地下」(部分兩字有點多餘),我認為根本沒必要;但他人要改,我也不會反對,因為語意也沒有錯誤。-Kolyma留言2013年3月2日 (六) 03:24 (UTC)[回覆]
我覺得「地鐵」就是metro(大陸逢「metro」全部翻譯成地鐵),就是rapid transit,跟地不地下無關。所以不能只當成是subway或者underground,後者應該用地下鐵。當然我覺得根本沒必要標註「地鐵路段」這種字樣,只會造成混淆。地鐵路段是否低於50%這個標準是誰定的?有沒有來源?還是原創研究?難道台北捷運是因為地鐵路段少於50%所以叫捷運不叫地鐵?--Howchou留言2013年3月2日 (六) 05:09 (UTC)[回覆]
如果是這樣,那是大陸翻得不好。低於50%只是依據各條目資料寫出事實,不是什麼標準,請勿過度聯想。--Kolyma留言2013年3月2日 (六) 06:02 (UTC)[回覆]

另外我不認為將沒有地下路段的地鐵系統單獨列出是個好主意。有沒有地下路段不是地鐵的核心理念,路權獨立才是。這個已經有很多來源支撐了。「但沒有地下路段的鐵道,就絕對沒資格稱之為地鐵」,我認為你誤讀了漢語中「地鐵」這個詞,將其與日語裡「地下鐵」這個詞等同了。另外雪梨城市鐵路其實有地下路段,只是本質上屬於通勤鐵路。--Howchou留言2013年3月2日 (六) 05:15 (UTC)[回覆]

除非你將「地鐵」條目改成「地下鐵」,否則我認為你這幾次的更改都應該回退。這是對「地鐵」條目的誤讀。--Howchou留言2013年3月2日 (六) 05:27 (UTC)[回覆]

提醒您:不是只有大陸的用語才是漢語。有關「地鐵」的解譯,請參考地鐵條目與《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有關地鐵的釋義。如果您覺得有必要,可以考慮以地區用語處理(tw:捷運; cn-地鐵)。--Kolyma留言) 2013年3月2日 (六) 06:11 (UTC)--Kolyma留言2013年3月2日 (六) 06:37 (UTC)[回覆]
有關雪梨的錯誤已修改,謝謝您的指正。-Kolyma留言2013年3月2日 (六) 06:22 (UTC)[回覆]
我記得當前地鐡條目的解釋是您自己改寫的,為何又有不同想法?-Kolyma留言2013年3月2日 (六) 06:26 (UTC)[回覆]
另外,我認為本條目最好能將長度、車站數再區分成地下、地面、高架;如果資料不足,也可以僅添加地下、地面、高架三個欄位,用打勾方式表示有無。果真如此,將沒有地鐵(您所謂沒有地下路段的地鐵)的項目併回去就不會引起任何誤解了。--Kolyma留言2013年3月2日 (六) 06:37 (UTC)[回覆]
(*)提醒在線新華字典將「地鐵」解釋為「地下鐵道的簡稱」,漢典的解釋也一模一樣。看起來大陸字辭典上的解譯與台灣並無差異,可能只是民間部分人士有不同的使用習慣吧!--Kolyma留言2013年3月2日 (六) 07:10 (UTC)[回覆]
你覺得metro跟subway兩個詞意義是否相同。跟rapid transit呢?如果你認為地鐵專指地下路段,我認為你應該將地鐵條目開篇部分「台灣則稱為「捷運」(Rapid transit)」這句話刪掉,英文版rapid transit開篇就把elevated railway包括到了捷運的範疇里,說明捷運跟地鐵不是一個意思,不應該出現在這裡,除非「地鐵」一詞另有含義。實際使用當中,除了北京地鐵以外,所以大陸的地鐵系統都將「地鐵」翻譯成metro,所以我認為地鐵至少在大陸是當作metro在理解。當然如果你認為metro=subway,那就當我沒說。
另外您還是沒有說明50%這個比例是誰定的。相較之,我認為您提出的直接列出是否有地上地下部分部分的做法更合適,更客觀。
關於「地鐵」一詞在大陸的定義,根據大陸建設部及發改委1998年的定義[1],地鐵是運能大於單向3萬人的,無所謂地上地下。
根據2008年版本的定義[2]

高、大運量級的線路均採用全封閉形式。具有獨立的專用軌道和信號、高密度 運行的、為中長運距服務的、現代化的城市客運快速骨幹系統,傳統稱為「地鐵」。(附件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建設標準條文說明第二章第十五條)

我認為這個比你找的什麼字典更有權威意義(至少在大陸),因其出自官方也更不是你所謂的「民間」解讀。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你要專指地下鐵路,請用全稱,使用「地鐵」一詞會造成不必要的誤解。--Howchou留言2013年3月2日 (六) 18:43 (UTC)[回覆]
Metro 有太多解釋了(請參考en:Metro),實難以簡單論斷與何者異同。地鐵必須以地下路段為本,但有時會有部分地面或高架路段。看起來本條目列表下的註解會讓人有解釋過嚴的感覺,稍後將會修改。有關地鐵條目開頭的寫法,並不合宜。地鐵(subway)並不等同捷運(rapid transit),台灣人一般也不會將廣州、東京、紐約的地鐵說成是捷運。
我很認同北京地鐵使用subway,大國首都見識果然不同凡響,其他城市應該看齊才對。而其他大陸城市使用 metro,並不代表其「領導」(最近學會的大陸術語)們認為「metro 是地鐵的正確英譯」,恐怕只是跟隨潮流而已。其實在英語的母國裡,metro 並非顯學,倫敦地鐵是用 underground,格拉斯哥地鐵是用 subway,用詞都非常精確。
其他城市該不該看齊我不認為屬於維基百科探討的範圍,這個現象既然存在,我們應該尊重事實才對。--Howchou留言2013年3月3日 (日) 05:29 (UTC)[回覆]
不好意思,忍不住有感而發。很謝謝您提到北京地鐵用詞。我很欣賞您不會為了立場而隱藏不利訊息,而且相當勇於打破文化包袱。-Kolyma留言2013年3月3日 (日) 05:55 (UTC)[回覆]
50%以下打星號只是要凸顯該系統不是以「地下路段」為主,並不是什麼標準。如果您覺得寫個數字很容易誤解為標準,那麼我可以將數字拿掉,只用文字說明就好。
有關大陸的用詞何者最權威,我無法置評;但無論如何,恐怕都不能忽視最基本的字典解釋吧!--Kolyma留言2013年3月3日 (日) 05:19 (UTC)[回覆]

大陸對地鐵進行審批的機構「發改委」都如上我引用那般定義了「地鐵」,我認為是大陸地區最權威的。我只是想告訴你,「地鐵」這個詞有歧義,不應該簡單等同於地下鐵使用。--Howchou留言2013年3月3日 (日) 05:27 (UTC)[回覆]

只要那幾個字典網頁還存在一天,您所謂的權威「成色」都不足。Metro 詞源是 metropolitan,這些城市使用 metro 作為鐵道系統的名稱,恐怕是讓天下人知道自己是「大都會」的成份居多吧!硬要咬死與 subway 對應的「地鐵」二字不放,實在難以理解。我向來認為大陸翻譯用字較重理性、較精確,台灣較重感性、較模糊,看起來在鐵道領域裡,似乎剛好相反。--Kolyma留言2013年3月3日 (日) 05:43 (UTC)[回覆]

subway 強調的是地下,你知道在英國為什麼不用subway嗎?因為地下人行通道也叫subway,香港也是如此。美國匹茲堡的輕軌到了市中心也叫subway,跟是否是「高運量」沒有關係,甚至跟是否是鐵路都沒有關係(倒是德國的u-bahn較准,不過法蘭克福的u-bahn其實是輕軌)。所以我認為你以為subway較準確可能只是不太了解該詞。權威成色是否足並不影響,我並不是否定你的理解,只是想指出你的理解不是這個世界上唯一正確的理解。

另外在大陸「地鐵」還有一個解釋,只是不夠主流,我沒有寫出來:就是相對於「國鐵」的「地方鐵路」,也被稱為地鐵。--Howchou留言2013年3月3日 (日) 05:47 (UTC)[回覆]

我說 subway、underground 較精確也是強調地下,所以並沒有歧見。至於後面那一句話,我想大家可以共勉吧!-Kolyma留言2013年3月3日 (日) 06:16 (UTC)[回覆]
完成:已將「地鐵路段長度比例低於50%」改為「地下路段長度比例較低」。--Kolyma留言2013年3月3日 (日) 06:31 (UTC)[回覆]
辛苦了。--Howchou留言2013年3月3日 (日) 06:32 (UTC)[回覆]

僅列出運營中的系統?[編輯]

河內、胡志明等地的地鐵系統尚未開通運營,是否有必要提前列出?如果可以列出,那豈不是中國大陸所有規劃和建設中的地鐵系統也要全列出?Hngt1996留言2014年8月26日 (二) 06:27 (UTC)[回覆]

是不應該列,我認為應該拿掉。--Howchou留言2014年8月26日 (二) 12:11 (UTC)[回覆]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編輯]

IP「36.224.74.148」、「36.224.83.158」、「36.224.73.29」、「36.224.80.252」多次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寫作中國和台灣,中華民國是一個事實上獨立的國家。 Tcl1025 2015年6月30日 (二) 04:54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世界各城市地鐵列表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7年6月11日 (日) 05:30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世界各城市地鐵列表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7年9月7日 (四) 18:29 (UTC)[回覆]

輕軌系統通車日期是否應為系統開通日期[編輯]

1.軌道交通列表重定向至此; 2.如長春軌道交通3、4號線,里程已經記入,最早通車日期為2003年,但目前通車日期為1號線開通日期2017年。—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CHNAQW對話貢獻)於2018年6月28日 (四) 12:39 (UTC)加入。[回覆]

/* 各國家或地區地鐵系統總長度列表 */ 之統計依據[編輯]

該章節名為各國家或地區地鐵系統總長度列表,但在統計總長度的欄位採用的似乎是計算該國家的軌道交通系統總長度。舉例:澳洲實際為地鐵系統的只有雪梨地鐵,但該章節中統計數字卻包含了雪梨的城市鐵路墨爾本軌道交通。如同巴黎RER之火車系統不包含在巴黎地鐵系統內。我認為該頁面所探討的主題為地鐵系統,並非國家「軌道」總體長度,因此建議將澳洲的總公里數和月台數目之兩項數值符合雪梨地鐵的系統數值。--Cyc89145302留言2020年2月2日 (日) 13:43 (UTC)[回覆]

台州軌道交通不適合出現在本條目中[編輯]

因為台州軌道交通均為市域鐵路,與地鐵還是有區別的。如果台州可以出現在本條目,那溫州軌道交通也應該加進去。另外,南非的那幾條都市鐵路個人並不了解,但通過閱讀相關條目,我認為也應當是市域鐵路而不是地鐵。 宇都宮之光留言2020年8月31日 (一) 08:43 (UTC)[回覆]

中運量系統(輕軌捷運系統)[編輯]

中運量系統應該列於地鐵列表,還是路面電車與輕軌列表?--EAP1221留言2021年7月10日 (六) 14:23 (UTC)[回覆]

@EAP1221英文版是把這些都歸入中型鐵路系統,如果同一個收費系統內也包括其他重鐵系統(如港鐵、廣州地鐵)那才劃入地鐵列表(因此日本那一大票旅客捷運系統都不能劃進去)。英文版〈路面電車與輕軌系統列表〉列舉的「輕軌」沒全看完,但有平交道的至少佔一半(甚至更多,然而雅加達和巨港的據我所知是沒有平交道的)。給你參考。--春卷柯南-發前人所未知 ( ) 2021年7月11日 (日) 14:09 (UTC)[回覆]
目前的問題是,如果同一個收費系統內也包括其他重鐵系統那才劃入地鐵列表台中捷運曼谷BTS、雅加達、巨港,還有將來要通車的新北捷運河內胡志明都不能列在地鐵列表,因為它們都只有中運量的路線;另外有平交道才列入路面電車與輕軌系統列表,雅加達、巨港、韓國的所有輕電鐵都不是「輕軌」。一勞永逸的方法似乎是另立一個列表,但這會是一個大工程,英文版目前也沒有該列表,順帶一提英文版把台中捷運、曼谷BTS也都算地鐵了。--EAP1221留言2021年7月12日 (一) 03:32 (UTC)[回覆]
或者將錯就錯,名字有「輕軌」、「有軌電車」、「路面電車」就算輕軌,其他當地鐵。--EAP1221留言2021年7月12日 (一) 03:53 (UTC)[回覆]
我昨天漏了講,原則上,中型鐵路系統可以同時劃入〈地鐵列表〉,只要同一個系統有重鐵。如果只有中型鐵路系統,那就只能放在〈中型鐵路系統〉或其他適合條目。劃入〈路面電車與輕軌系統列表〉的系統不適合劃入上述兩個列表。然而,英文版對地鐵/中型鐵路系統的分界並不清晰(例如超過5節編組的都不算中型,還可能考慮到運量、服務頻率,可以參考英文版的區別標準討論)。事實上英文版的〈中型鐵路系統〉就有這樣的列表(但是定義上完全是根據英國輕軌運輸協會、IRJ、Railway Gazette這些的看法),把〈中型鐵路系統〉的點列部分照樣改造也不是不行,但是我不肯定你會不會要求一個更明確的分界,還是覺得可以把英文的都照搬過來(但不肯定準確,比如英文版把金浦都市鐵道劃為中型鐵路系統,雅加達輕軌劃為輕軌運輸,這是錯的,兩者在技術規格上是很相似的)。
啊還有,名字叫「輕軌」的不一定是輕軌運輸系統(也就是該劃入〈路面電車與輕軌系統列表〉那些)。好比馬尼拉輕軌2號線,它在規格上就和重鐵沒兩樣(有趣的是馬尼拉每一條鐵路線都有自己的收費系統,各不相通,但是英文版還是把他們按照名稱分類為「輕軌」和「捷運」兩個系統)。英文版的標準雖然混亂,但不以名稱來判斷規格這一條是明確的。--春卷柯南-發前人所未知 ( ) 2021年7月12日 (一) 14:43 (UTC)[回覆]
@EAP1221請問有看到嗎?(另外我看到了中運量系統列表。英文版本雖然有區別標準,但是討論區裏說過,這個標準仍然比較模糊,英文版〈中型鐵路系統〉使用英國輕軌運輸協會等的定義而非硬性的運量、服務頻率標準可能是為了避免原創歸納的問題(而那個列表也有說明誰認為它是中型鐵路系統,還有哪些特徵像中型鐵路系統)。另一點不肯定的是會不會有人提出把這條目併入〈中型鐵路系統〉。)--春卷柯南-發前人所未知 ( ) 2021年7月14日 (三) 12:54 (UTC)[回覆]
我在中運量系統列表進行一些更改,把硬性的定義改為軟性的「可能條件」,不知道是否可以迴避您提到的問題?另立一個列表是因為,「只要同一個系統有重鐵可以劃入〈地鐵列表〉」的問題,因為中型鐵路系統的舉例包含許多重型鐵路系統中的線路,應該被列於「地鐵列表」,不過如果有人提出把這條目併入〈中型鐵路系統〉,我並無意見。--EAP1221留言2021年7月14日 (三) 13:35 (UTC)[回覆]
@EAP1221我所說的問題是維基百科的記載需要根據可靠來源的記載,而目前按照各個中型鐵路系統的特徵,自行根據各種指標判斷它應該歸入輕軌運輸系統、中型鐵路系統或地鐵系統的做法,就會產生原創歸納的問題。解決辦法是模仿英文版,根據英國輕軌運輸協會、IRJ、Railway Gazette等的記載來檢驗(英文版都有,但注意Urbanrail.net是愛好者站點,不算數)。至於部分系統既有地鐵,也有中型鐵路系統的問題,我的想法是把系統和路線分作兩欄,如果整個系統都是中型鐵路系統(像印尼那些)就把兩欄合一好了。我個人是傾向合併,但是暫時還沒有提出合併的想法。--春卷柯南-發前人所未知 ( ) 2021年7月15日 (四) 10:49 (UTC)[回覆]
已改為「以英國輕軌協會(LRTA) 認定者為準」。部分系統既有地鐵,也有中型鐵路系統的問題,我再思考一下。--EAP1221留言2021年7月15日 (四) 13:22 (UTC)[回覆]
已經依您的建議修改部分系統既有地鐵,也有中型鐵路系統的問題。--EAP1221留言2021年7月16日 (五) 03:19 (UTC)[回覆]

侯城辛基?[編輯]

赫爾辛基變成了「侯城辛基」,有大大能幫忙修好嗎?--110.235.75.87留言2021年7月19日 (一) 08:09 (UTC)[回覆]

現在呢?如果還有錯誤的話估計得報WP:CONV--Liuxinyu970226留言2021年9月3日 (五) 00:19 (UTC)[回覆]
現在沒事了,感謝閣下修復。--49.130.130.234留言2021年9月21日 (二) 17:47 (UTC)[回覆]

擬刪除東南亞的最後擴張[編輯]

只有該段有此欄,意義不大,且造成格式不統一。若有異議,敬請發表意見。--EAP1221

關於西班牙的地鐵認定[編輯]

發現英文版只列出馬德里、巴塞隆納和畢爾巴鄂,而且如果進可視化編輯器模式那麼可以看到馬德里那一行有注釋,說馬拉加和瓦倫西亞不能算,說這兩市擁有的是light metro,另外還提到一個Metro Donostialdea也不能加,原因不明。--Liuxinyu970226留言2022年3月18日 (五) 12:14 (UTC)[回覆]

@EAP1221, Fuyo21, JerryTsai70, Yanxutong1215, Kaifeng.zhu, Galeliu1996, Harold Lee, Cyc89145302, Ripple in Dream如上,希望本站有誰西班牙語水平高的能說說這裡面的詳情。--Liuxinyu970226留言2022年3月26日 (六) 01:26 (UTC)[回覆]
是對地鐵定義的問題吧!不過究竟地鐵的標準是什麼,也沒有明確定義。目前西班牙的軌道交通中,除了馬德里、巴塞隆納和畢爾巴鄂, 帕爾馬 · 塞維亞屬於中型鐵路系統,也就是light metro,如果要把兩者移除,會影響其他中型鐵路系統,例如:台中、曼谷大眾運輸系統河內、......,建議保留。 瓦倫西亞是包含地鐵 (地下/地上路段、獨立路權)和輕軌 (地上路段、非獨立路權)的網絡,按「部分地鐵系統也將中型鐵路系統、輕軌系統、旅客捷運系統、單軌鐵路包括在內,這些系統也會列入。」可以列入。馬拉加也是light metro,但實際上部分路段沒有獨立路權,因此沒有列在地鐵列表,而是移至中運量系統列表格拉納達實際上是輕軌已移至路面電車與輕軌系統列表聖塞巴斯蒂安地鐵 (Metro Donostialdea),由通勤鐵路改造,但該系統已地鐵化運營,在路線重疊段班距已縮短至7.5分鐘。--EAP1221留言2022年3月26日 (六) 02:45 (UTC)[回覆]
所以按閣下的意見,本列表插入的地圖File:World_Metro_systems_November_2021.svg得把南非和以色列也標綠唄?這兩個英維可是死活不干的,那邊南非境內認定全是通勤鐵路,後者(也就是拿海法那個說事的話)則強制認定纜索鐵路。--Liuxinyu970226留言2022年3月26日 (六) 12:27 (UTC)[回覆]
南非和以色列我認為可以刪除--EAP1221留言2022年3月26日 (六) 13:49 (UTC)[回覆]
@EAP1221另外就瓦倫西亞這個,英維那邊2014年的說法也是通勤鐵路。--Liuxinyu970226留言2022年3月26日 (六) 13:03 (UTC)[回覆]
根據西班牙文討論Discusión:Metrovalencia,以及西班牙語的頁面Metrovalencia,西班牙的維基編輯者還是傾向保留瓦倫西亞為地鐵,雖然他的確混合格種運輸模式。另外不知道您是不是使用大陸地區的瀏覽器,如果是使用Google,Google提供頁面翻譯服務,雖然有一些錯誤,但大體上是可以順利閱讀的,提供一個不懂外文,仍然可以閱讀外文頁面的方法。--EAP1221留言2022年3月26日 (六) 14:32 (UTC)[回覆]
@EAP1221很抱歉,在瓦倫西亞的問題上,英維有人發話了:en:Special:Diff/1079379318(說是所謂「獨立路權」的區間不是分別的線路,只是同一線路的一部分,英維的看法是只要任意一輛列車同時會途徑街道、平交道和隧道,那ta就是輕軌)--Liuxinyu970226留言2022年3月26日 (六) 15:02 (UTC)[回覆]
您可以考慮添加註釋,就像南非那樣。還是回到我一開始說的:地鐵的標準沒有明確定義,這個列表中許多項目都是有模糊空間的。--EAP1221留言2022年3月26日 (六) 15:13 (UTC)[回覆]
@EAP1221那麼那個英維用戶的回應又該如何解釋呢?「That may very well be the case. I don't speak or read Spanish, so your reasoning at the Spanish Wikipedia is something I cannot examine, but also a different language Wikipedia has no effect on this one. The point remains that while some of the Metrovalencia lines have rapid-transit-like underground portions, those very same lines also run at-grade outside those tunnels. A train doesn't change what type of train it is just because it goes through a tunnel. They're more akin to say, Boston's Green Line which has underground portions with metro-like stations but is assuredly light rail because of the at-grade portions.」這恐怕不是單獨加注釋就能解釋的清楚的,如果那段討論沒有邏輯錯誤的話,那麼很顯然西班牙語Metro一詞已經超出了英語等其他拉丁字母語言中同一個詞的含義,甚至我懷疑富山地方鐵道等中文用戶也肯定輕軌的系統也可以在西班牙語中叫Metro,該英維用戶指出波士頓的綠線就是輕軌(本站也是這麼叫的),但似乎被西班牙族裔認為Metro,如果這個為真,那麼西班牙的Metro們恐怕還真得仔細研判其系統性質。--Liuxinyu970226留言2022年4月4日 (一) 05:57 (UTC)[回覆]
我又翻了那邊一些存檔,有人指出在西班牙鐵路侵線是嚴重犯罪行為,只要具有獨立路權而有人明知還故意侵線就可以判刑,但在不具有獨立路權的線路上只要不悠意阻礙列車運行就不視為犯罪(不然有軌電車全都要哭暈在廁所了),甚至說在Metrovalencia中這麼做就不視為犯罪。--Liuxinyu970226留言2022年4月4日 (一) 06:10 (UTC)[回覆]
Valencia is a mixed system. It has two lines which are exclusively rapid transit (underground, metros every 5-7 minutes, grade separated etc.) Three lines which are tram lines (plus a 4th due to open imminently) and 5 lines which are light rail. 上述是您在英語維基發問所得回應。--EAP1221留言2022年4月4日 (一) 07:40 (UTC)[回覆]
@EAP1221順帶提醒一下英維最近否決了添加波爾圖的那個,稱其根本就是地面輕軌,既然本站也已擁有中型鐵路系統列表,我依然建議閣下重新考慮西班牙和葡萄牙的metro是否都是地鐵這一問題,我奔波於兩站討論頁真的心累,還得應對那邊是否真的要移除曼谷大眾運輸系統(您上面提到的那個,說什麼移除會影響其他中型鐵路系統那個)。PS:就上面

有英維用戶(估計比閣下的西語水平更高,但拒絕透露具體用戶名,ta沒走MW自帶電子郵件界面渠道)發電子郵件告訴我說並不適合當反例,因為目前西語的說法是這是一個通勤鐵路品牌(marca comercial),掌管著一些都市圈網絡、市郊列車和瓦倫西亞市區的有軌電車(他甚至附註認為「red de metro」應該翻譯成「metropolitian circle」都市圈而不是「紅色的地鐵」)。--Liuxinyu970226留言2022年8月21日 (日) 08:47 (UTC)[回覆]

首先辛苦您了,我覺得應該回歸系統內各路線性質,瓦倫西亞地鐵的西班牙語頁面提到5號線是地鐵,1、2、3、7、9號線部分路段也有地鐵性質,因此列入本列表並無問題。--EAP1221留言2022年8月21日 (日) 10:15 (UTC)[回覆]
@EAP1221有另一位英語維基百科用戶提供了如下反對意見:

--Liuxinyu970226留言2022年8月26日 (五) 03:47 (UTC)[回覆]

另請注意,即便是其5號線,但維基數據那邊說是有軌電車路線 (Q15145593)已被修正。--Liuxinyu970226留言2022年8月26日 (五) 03:56 (UTC)[回覆]
5號線的本身的條目Línea 5 (Metrovalencia)也標示為地鐵,而且以5號線使用的車輛,和整體具有獨立路權的路線來看,5號線絕對是地鐵路線。還有您一再以某些用戶的立場為「瓦倫西亞不是地鐵」辯護,那為何他們不去修西語和英語條目,把1、2、3、5、7、9號線的metro拿掉?況且本列表中比瓦倫西亞更具爭議的南非那些都市鐵路 (絕對是通勤鐵路)都沒有被刪除,沒有理由刪除至少有一條確定完全達到地鐵標準的瓦倫西亞。上面如果語氣過重,我感到非常抱歉。我會以註釋形式,標註瓦倫西亞軌道交通的特殊情況。--EAP1221留言2022年8月26日 (五) 05:22 (UTC)[回覆]
既然南非那些是通勤鐵路甚至有點沾邊高鐵的感覺,我打算全部移除,反正地圖裡也沒標南非有這玩意。--Liuxinyu970226留言2022年8月26日 (五) 06:10 (UTC)[回覆]
@EAP1221至於「那為何他們不去修西語和英語條目,把1、2、3、5、7、9號線的metro拿掉」,@Terramorphous在部分程度上還真就這麼做了(動的是1、2、3、10號線,不涉及5、7、9號線):en:Special:Diff/1107085257 en:Special:Diff/1107085427 en:Special:Diff/1107085595 en:Special:Diff/1107085703--Liuxinyu970226留言2022年8月30日 (二) 02:21 (UTC)[回覆]
Urban rail是包括地鐵、通勤鐵路、電車......,與其說更動不如說是模糊化1、2、3號線的地位,至於5、7、9號線英語沒有這三條路線的條目,西班牙語認定3條都是地鐵。--EAP1221留言2022年8月30日 (二) 03:04 (UTC)[回覆]
那邊又一個新回覆:No, Line 5 is not a metro line it's a service that shares tracks with Line 7 and 5 services that go way out into rural areas running single track and at grade. Valencia should not be on this list. @Oknazevad: Why do we keep trying to remove monorail-based systems from the list? The systems included are fully grade-separated, high capacity and many are operated like the rest of the metro network. The UITP even considers them to be rapid transit. By this logic, to be consistent we need to remove all rubber-tired metros, AGTs and VALs from the list too as they are nowhere near "conventional".--Liuxinyu970226留言2023年4月1日 (六) 23:54 (UTC)[回覆]
@EAP1221我曾經勸說過ta,但ta的回應可太強硬了:Wikipedia:維基百科不是可靠來源英語Wikipedia:Wikipedia is not a reliable source,ta的回應全文:

--Liuxinyu970226留言2022年11月21日 (一) 03:01 (UTC)[回覆]

@EAP1221閣下還打算回應這問題麼?快半年了一直沒解決這個障礙。--Liuxinyu970226留言2023年3月30日 (四) 13:00 (UTC)[回覆]
@EAP1221 keke--Liuxinyu970226留言2023年12月18日 (一) 11:23 (UTC)[回覆]
請注意本列表收入的泰恩及威爾地鐵長春軌道交通也有平交道口,特別是長春軌道交通,與瓦倫西亞類似,兩系統都有地鐵和「輕軌」,閣下對長春的地鐵地位是否要提出質疑?另外請容我之後不再回應這個問題,再次重申,本列表準則已說明:「地鐵與其他公共運輸模式的分野,例如:輕軌和通勤鐵路並不十分清晰」、 「部分地鐵系統也將中型鐵路系統、輕軌系統、旅客捷運系統、單軌鐵路包括在內,這些系統也會列入。」存在有爭議的項目非常正常,在沒有明確定義的情況下,這個爭議是難以解決的,因此之後我不會再回應這個問題。--EAP1221留言2023年12月18日 (一) 12:45 (UTC)[回覆]
@EAP1221泰恩威爾那個恐怕我會考慮移除,因為明顯輕軌,英式英語的地鐵一詞應該是Underground。--Liuxinyu970226留言2023年12月22日 (五) 02:38 (UTC)[回覆]
甚至不排除,我會提請這個條目改名。--Liuxinyu970226留言2023年12月22日 (五) 02:42 (UTC)[回覆]
「輕軌和通勤鐵路並不十分清晰」,公然跟UITP標準對懟?--Liuxinyu970226留言2023年12月22日 (五) 02:39 (UTC)[回覆]
「部分地鐵系統也將中型鐵路系統、輕軌系統、旅客捷運系統、單軌鐵路包括在內,這些系統也會列入。」英維有時也會這麼幹,甚至杭海城際算入杭州地鐵範圍內(畢竟一張網,更有甚者ta們有建議紹興軌交也合併進去,以及佛山地鐵與廣州地鐵條目合併),因為承擔了中至重運量市域運輸責任(不然ta們認為蕪湖軌交可以收錄就難以解釋了)。反正按閣下目前的態度而言,您無法避免回應為何該列表收錄瓦倫西亞那個的同時,不收錄京福電氣鐵道京阪電鐵?--Liuxinyu970226留言2023年12月22日 (五) 02:41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