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斯特靈橋之役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數字分段中國化[編輯]

阿拉伯數字以標點分段是為了方便讀出。各語言有不同的讀法。 例如:123456789

英語習慣是三位一讀: one hundred twenty three million four hundred fifty six thounsand seven hundred eighty nine 所以英語標點成123,456,789。一目了然,不用慢慢數。

現在看漢語怎麼讀: 一億 二千三百四十五萬 六千七百八十九

很顯然,漢語是四位一讀。如果在漢語書面語中,沿襲英文數字的標點法,那麼根本起不到方便讀出的作用。如果按照漢語自己的讀法分段呢? 1,2345,6789

現在好多了。希望你也來支持,在漢語文本中使用漢語數字分段。 —219.137.189.192 (留言) 2008年9月12日 (五) 12:20 (UTC)[回覆]

這只是您個人的主張/原創研究而已,而維基百科並不是發表個人理論的好地方。抱歉了!—泅水大象 訐譙☎ 2008年9月12日 (五) 13:09 (UTC)[回覆]
問題是,如您所見,我不是在主張或研究,而是在鼓吹並實踐啊......你應也覺得這樣更方便、合理。如果維基中文能採取這個方便、合理的改進並將其推廣開來,她就創造了歷史。—218.20.134.74 (留言) 2008年9月12日 (五) 17:00 (UTC)[回覆]
鼓吹個人理念更是不適合在維基百科上進行的行為,請避免這麼做!—泅水大象 訐譙☎ 2008年9月12日 (五) 18:38 (UTC)[回覆]
那就不鼓吹,代之以改革,君意如何?and....你用驚嘆號了~^^—218.20.134.74 (留言) 2008年9月12日 (五) 19:15 (UTC)[回覆]

關於High Steward of Scotland的譯法[編輯]

希望能向大家報告我的想法。英文文本中提到(James Stewart,the High Steward of Scotland),我將其譯為(蘇格蘭大宗正,詹姆士·斯圖亞特)。這個High Steward of Scotland,有「蘇格蘭王家大管家」、「蘇格蘭加冕事務長」「蘇格蘭皇室事務長」「蘇格蘭皇室總務官」等譯法,有的還是來自港英時代香港立法會文件,不可謂不正確。但我嫌它們太現代了,不雅,又好鬼囉嗦。不如查查High Steward of Scotland究竟是做啥的,再從我國古代官職名里找近似的。

於是搜到描述英國上議院的這麼一段:

上議院曾一度為審判貴族遭控叛國或犯重罪的法庭。此時由官方為單一案件特別指派之理內官(Lord High Steward)主持開庭,而非上議院大臣。若國會正於休會期間,則另於理內法庭(Lord High Steward's Court)開庭審理。僅貴族們、貴族夫人、及其未再嫁之寡妻有權出席上議院或理內法庭審案,而靈職議員則交由宗教法庭審理。男女貴族在此特別法庭受審之權已於1948年廢棄,貴族們現與平民百性們於相同的法院受審。

於是想到了「宗正」。這是個管理皇族事務的官職:

中國秦至東晉朝廷掌管皇帝親族或外戚勛貴等有關事務之官。秦置,掌皇室親屬。西漢沿置,為九卿之一。漢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改名宗伯。新莽時併入秩宗。東漢時復稱宗正。其職務是掌握皇族的名籍簿,分別他們的嫡庶身份或與皇帝在血緣上的親疏關係,每年排出同姓諸侯王世譜。按漢代八議制的規定,宗室親貴有罪要先請,即先向宗正申述,宗正再上報皇帝,而後便可得到從輕處置。同姓王犯法,宗正也可參預審理,如西漢時衡山王、江都王等有罪,皇帝曾派宗正協同其他官吏承辦這些案件。宗正秩為二千石,有丞。宗正及丞皆由皇族充任。屬官有都司空令、丞,內官長、丞。都司空為獄官,還負責關押服苦役的犯人,也常拘系宗族或外戚有罪者。魏晉設宗正,東晉省並於太常,南朝宋、齊亦不設,明、清改稱宗人令或宗令。歷代職掌大抵相同。來源

所以用了「宗正」。其實還可考慮,因為宗正與Lord High Steward是中央的,而High Steward of Scotland是地方的。若能進一步查明,古代諸侯封國之中,相當於宗正的官職是什麼呢?那會更準確。

218.20.134.74 (留言) 2008年9月12日 (五) 17:26 (UTC)[回覆]

大象!你的譯法沒有我的生動![編輯]

例如,won a comfortable victory 裡面的comfortable,你翻「輕易地」,我翻「不費吹灰之力」,當然是後者帶勁兒啊!你們越譯越少也是不對的,你看我就越譯越多,秉承了林琴南的優良傳統。—218.20.134.74 (留言) 2008年9月12日 (五) 18:04 (UTC)[回覆]

維基百科不是言情小說,您的翻譯是很聳動有勁沒錯,但這裡是很嚴肅的百科全書不是連載小說網站,太多的修飾詞並不恰當,這也是我把您的語氣修改掉的理由。希望您能諒解!—泅水大象 訐譙☎ 2008年9月12日 (五) 18:13 (UTC)[回覆]
話是沒錯,不過太史公偶爾也要不太嚴肅一下的……聳動有勁是我們的傳統啊。而且不光我們如此,你看英文文本中就頗有揶揄那位胖子司庫的意思,對他的皮有詳盡的描寫,還真有點像言情小說吶。嚴肅的百科全書會那麼關心他的豐滿與表皮嗎?—218.20.134.74 (留言) 2008年9月12日 (五) 18:28 (UTC)[回覆]
英文版也是一般的維基參與者寫的,他寫的風格不見得就是適合維基百科的風格,為何我們一定要遵循?聳動或許是您個人的傳統,但並非維基百科的傳統,更不是『我們』的傳統。維基百科只需照實將事情用最中性但通順的語句敘述出來即可,事實上,先前曾有討論並決議中文維基百科中除了引用特定人物的發言外,禁止在內文中使用驚嘆號(!)的決議,從這之中您就可以瞭解到,其實充滿感性訴求的敘述方式在此間有多麼不受歡迎了。—泅水大象 訐譙☎ 2008年9月12日 (五) 18:35 (UTC)[回覆]
風格也不過是人造成的。我又改了一下第一段(沒加驚嘆號),你看看可好。另外我見到有個simple english維基,蠻有意思,中文維基有沒有興趣也開一個簡單中文呢?例如所有成語都禁止,所用字的筆畫數不得超過十八畫,等等-218.20.134.74 (留言) 2008年9月12日 (五) 18:50 (UTC)[回覆]
這次的版本結合了大象與我的精華,只有7924位元組,練達多了。—218.20.134.74 (留言) 2008年9月12日 (五) 19:11 (UTC)[回覆]